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湖湘文化网(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风物 > 正文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时间:2017-01-10 21:39 来源:湖湘文化网 作者:徐美辉 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说法,即“民间文学艺术”、“民族民间文化”、“无形文化遗产”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这些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另一类是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它的形式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等。
  湖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湘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4粒稻谷,表明早在1万多年前,人类的先祖便在这里生活。湘北的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古城址的发现,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5千多年向前延伸到约8千年。同时,湖南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组成部分巫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肥田沃土养育了这里勤劳坚强的人民,孕育了博大灿烂的文化,传承下来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它依存的地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自然环境来看,湖南的地理位置是三面环山(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面有雪峰山脉,南部是五岭山脉,东面有与江西交界的九岭、武功等诸多高山),一面临湖(北部是洞庭湖平原),纯属“四塞之地”。就在这样的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原来居住着越人和蛮、濮等民族。湖南最初的本土文化就是这些民族创造的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巫傩文化。从社会环境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封闭的自然环境被打破。随着楚国的征湘,楚人、巴人等楚国境内的民族相继进入湖南并逐渐成为湖南境内的主体民族。楚人、巴人与湖南土著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并将湖南的本土文化纳入到同为巫傩文化的楚文化之中,使巫傩楚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屈原的《楚辞》、《九歌》、《九章》、《天问》是其体现)。秦灭楚统一六国后,随着汉文化势力的南下,湖南本土的巫傩文化逐渐受到冲击。湖南境内原有的大部分土著民族被迫逐步退却到了湘西与湘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即今天苗、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所聚居的地方。另一部分留下的湖南土著民族在江湖平原地区与中原文化融合,便逐渐地与中原汉文化融为一体。
  由于湖南土著苗、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所聚居这些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与外界隔绝,本土巫傩文化通过代代传承,仍得以保留着远古湖湘巫傩文化的一些内容和形式。湖南境内的原始的巫傩文化,尚存在着四个文化圈:一是以“舍巴日”为代表的土家傩文化圈;二是以“椎牛”为代表的苗傩文化圈;三是以瑶傩为主的“梅山文化圈”;四是纷繁复杂的“五溪蛮”文化圈。
  由上可见,湖南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地区,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艺术传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活跃着千姿百态的文化艺术形式。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湖南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中仍得以遗存的部分土著巫傩文化遗产和秦汉以后本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形成的汉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两大部分构成。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影响,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神”、“傩”和他们生活的土地展开的。湖南作为巫傩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巫傩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推动了当地历史的创造和文化的传承。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土家族摆手、土家族毛谷司等习俗与禁忌等别具特色;围绕民族发展历史的苗族古老话、梯玛神歌、盘王大歌;围绕山、水题材的神话、传说;反映田地、百姓农耕、生活习俗等的民间文学艺术创作;歌舞、戏曲等表演技艺以及历史人物的传说等,还有历代相传的医疗知识与技术、烹调技术、建筑等许多手工艺等,构成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其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口述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曲、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技艺、民族绝技与民间知识、民俗等,现分别概述如下。
 
  (一)、口述文学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苗族古老话、苗族歌谣、土家族梯玛神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挖土锣鼓歌、苏仙传说、刘海砍樵传说、嘉山孟姜女的传说、桃花源传说等大量著名人物的传说;散落民间的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谜语、民间小调等。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反映了湖南人们崇尚正义,热爱自由,追求平等的朴素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审美观等。表达了人们世代祈求幸福、平安,财富和健康的美好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形成了当地淳朴、友善、热情的民风。这些民间口头文学,表述形象生动,且多带有一些传奇与幻想的浪漫色彩。其中苗族古老话是湘西苗族著名的长篇古歌,也是苗族特有的口碑文献。其形成历史悠久,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苗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句的韵文体句式,通过历代苗老司(苗巫师)的口碑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充分证明了苗族是一个古老而有极大创造力的民族。古歌篇幅巨大、内容浩瀚、形式独特,对研究苗族古代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以及苗族生存哲学等方面的发展演变都有重要的价值。土家族梯玛神歌是由土家族巫师“梯玛”在祭祀活动中传唱的祭祀古歌,也是一部土家族珍贵的民族史诗。它不仅有大量的祭祀内容,还传唱开天辟地、人类来源、民族迁徙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各类题材的古歌,内容极其丰富。在表现形式上独特多样,有讲有吟、有歌有舞,还有各种服装、道具、法器的配合使用,形成诗、歌、舞、乐相结合的庞大艺术载体。
 
  (二)、音乐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咚咚喹、酉水船工号子、澧州夯歌、安乡硪歌、华容夹叶点子、洞庭渔歌、嘉禾伴嫁歌、花瑶呜哇山歌、青山唢呐、茶山号子、侗族芦笙、沅陵山歌、麻山锣鼓、新化山歌,还包括土家族、苗族民歌、器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宗教音乐等。其中嘉禾民歌具有代表性。嘉禾民歌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反映妇女婚嫁习俗为主要内容。其旋律优美,地域风格鲜明,调式、调性变化巧妙,曲式结构灵活多样,节拍交替自由而自然,有一套完整的演唱形式,无论在音乐、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汉族民歌中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特别是研究女性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意义的民歌。
 
  (三)、舞蹈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龙舞(九龙舞)、(三人龙)、(客家火龙)、(香火龙)、(板板龙灯)、江华瑶族长鼓舞、南县地花鼓、张家界高花灯、土家族跳丧舞、桃源瑜伽焰口手势、文武茶灯,还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其中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它集歌、舞、乐、剧于一体的庞大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及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土家族毛古斯舞是最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江华瑶族长鼓舞长鼓舞是瑶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长鼓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屈膝、稳健有力。在整个长鼓舞动作之中,不论是高桩、矮桩,还是行进,跳跃、动作都必须在两膝弯曲的情况下进行。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宝贵的艺术遗产,是瑶族千年历史的活化石,是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传统戏曲
  1、曲艺: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常德丝弦、长沙弹词、武冈丝弦、九澧渔鼓、瑶族谈笑、侗族琵琶歌。其中常德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演唱抒情小段,又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性编创、演唱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曲艺音乐形式。
  2、戏剧: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昆曲、高腔、湘剧、巴陵戏、荆河戏、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湘剧、衡阳湘剧、祁剧、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临湘花鼓戏)、阳戏、(张家界阳戏)、(湘西自治州阳戏)、(怀化上河阳戏)、皮影戏、(衡山影子戏)、(槚山皮影)、湖南杖头木偶戏、平江花灯戏、祁剧目连戏、苗戏、侗戏、傩戏“杠菩萨”等。其中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现在只有一个传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它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苗戏和侗戏是我国民族戏曲中一个独立的品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苗、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本民族剧种。侗戏有大量的民间传统剧目,它的音乐素材来源于侗族音乐,它的传承植根于民间。侗戏,是说、唱、奏、舞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艺术,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展示了侗族人民惩恶扬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乐生意识和生活态度,它是侗族优秀民间艺术的遗存。其唱腔极具侗民族特色,也揉进了各地的小调、小曲;还增加了侗家人喜爱的山歌、侗族大歌、琵琶歌、吔歌、踩堂调等多种唱腔。
 
  (五)、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艺技艺
  1、民间美术: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滩头木版年画、湘绣、挑花(花瑶挑花)、竹刻(宝庆竹刻)等。其中滩头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它从造纸到最终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制作中极为鲜见。在工艺上,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在年画制作中为滩头所独有。滩头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即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压平整,贴于木胎和竹胎之上,再经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其色泽有如象牙,格调高雅。
  2、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踏虎凿花、湘西苗族服饰、蓝印花布、(邵阳蓝印花布)、(凤凰蓝印花布)、凤凰纸扎、醴陵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菊花石雕刻技艺、益阳小郁竹艺、花瑶挑花、侗锦、竹编技艺、(中方斗笠、(民间手工竹编技艺)、制茶工艺等,还包括苗族织锦、苗绣、土陶制作工艺等。其中民间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在我国具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是与唐代的“夹缬”一脉相承。邵阳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具有完整的传统手工印染程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安顺等地都在湖南邵阳地区请蓝印花布印染的师傅到贵州厂家传授技艺。邵阳蓝印花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造形的图案纹样组织与表现方法上,常用大块的蓝底,中间以细小圆点组成大小不等的圈圈,给人以“辐射”状的感觉,同时,产生疏密、聚散的变化,显现出活泼愉快的装饰美。这在全国的民间蓝印花布表现艺术中,是极为少见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民族绝技与民间知识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苗族武术、龙舟赛、(沅陵传统龙舟赛)、(道州龙船赛)、扎故事、(汨罗长乐故事会)、(桃江马迹塘扎故事)等,还包括苗族上刀梯等绝技、苗拳等体育及土家族踢毽子等杂技及苗医苗药。其中桃花江马迹塘故事和长乐故事会,集惊、险、奇、巧于一体,是力学与美学的协调统一。其历史悠久,通过数代艺人的传承和不断更新演变,集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为一体,独特、古老而又神秘,颇具观赏价值,对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七)、民俗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炎帝陵祭典、女书习俗、土家族过赶年、乾州春会、土家族舍巴日、苗族椎牛祭、盘王节、(盘瓠祭)、(还盘王愿)、(八峒瑶族跳鼓坛)、舜帝陵祭典、苗族赶秋、苗族“四?八”姑娘节、苗侗芦笙节、大戊梁歌会、火宫殿火神庙会、安仁赶分社、敖山庙会等,还包括土家族、苗族节日、民间信仰、人生礼俗、消费习惯、生产商贸习俗等。其中女书习俗是现在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蚁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地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它和妇女特有的婚嫁、岁时节日、庙会等民俗活动紧紧融合。炎帝陵祭典文化历史悠久,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等。民间祭祀长年累月不断;官方的公祭、告祭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已成为一个涵盖宗教、文学、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们既是湖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主管部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组织人员开展大规模的普查、收集、整理工作,使许多留存于民间、濒临消亡的民间文化瑰宝被抢救性的记录下来。现有《湘绣》、《中国刺绣》、《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音乐调查报告》、《滩头年画》、《宝庆竹刻》、《邵阳布袋戏》、《花瑶挑花》、《桃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仙境余韵》、《衡山地方影子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湘西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州第一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州民间文学》、《湘西州民间美术》、《湘西州民间音乐》、《湘西州民间舞蹈》、《湘西州传统戏曲、曲艺》、《湘西州民族绝技与民间体育民间知识》、《湘西州民间手工技艺》、《湘西州民俗》等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丛书已出版或即将编撰出版,使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新的光彩。
(作者系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载2007年11月出版《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2007年第2期总第2期】

(责任编辑:周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