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湖湘文化网(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湖湘史哲 > 正文

南社诗人——黄兴

时间:2017-03-17 09:03 来源:湖湘文化网 作者:伏家芬 阅读:
  众所周知,黄兴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辛亥革命元勋,事功彪炳,载在史册,传之口碑。然而,他又是一位诗人,善诗词,工联语,长书法,而且是清末由柳亚子等人发起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这点,却鲜为人知。
  据柳亚子《南社社友姓氏录》记载:黄兴为填写323号入社书之社友。郑逸梅先生在《南社丛谈》中说:“南社虽属文人结合,而社友中却有曾绾兵符者,如李根源、黄克强、陈英士等。”郑自己是南社诗人,言之凿凿可据。他在“南社诗选简注”一章中选有黄兴诗词五首,并于“社友事略”中载其简历。黄兴加入南社后,积极参加诗社活动,并曾为社刊——《南社丛刻》题签。黄兴逝世后,南社为纪念他,在《丛刻》第19集中刊有他的遗像,西装蓄髭,奕奕有神。刻刊并载有《谨书黄克强先生》及《悼克强先生杂语》一文,寄托哀思。

▲黄兴手迹
  黄兴所作诗词,近人毛注青所编《黄兴年谱》中多有收集。吟友刘瑞清词长曾以《淋漓元气亘千春》为题,在1991年的《文史拾遗》(总五期)上撰万言长文,加以赏析,我不想赘述。近日同馆挚友刘泱泱兄因整理《黄兴集外集》之便,搜集黄兴佚诗数首,均为原中华书局1981年版《黄兴集》所未收,弥足珍贵,亟移录之。(一)岳州旅次赋诗(1912年10月)云:“借得唐人诗一句,洞庭秋水远连天。中流自有擎天柱,明月多情照客船。”(二)1912年夏月七绝一首云:“冯夷击鼓走夷门,铜马西来风雨昏。此地信陵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三)1912年七绝一首云:“十年我梦在沧洲,眼底湘云足卧游。碧雨声中横翠岫,墨痕断处是江涛(流?)。”(四)书赠田尻先生( 1913年)云:“雪平峰前云气开,池中隐约起风雷。何人戏取华阳剑,真割乖龙左耳来。”(五)思亲诗:“天上有明月,万里游子心。清华愈皎洁,相对倍思亲。”——最后一首原载我所主编的《长沙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为黄兴之子黄乃提供,据云系乃父于1914年9月中旬在美国时所作:后黄乃作了几首和诗,缅怀乃父,盖信史实录。(六)留别两湖书院同学(1902年)云:“沉沉迷梦二千载,、迭迭疑峰一百重。旧衲何因藏虮虱,中原无地走蛇龙。东山寥落人间世,南海慈悲夜半钟。小别何须赋惆怅,行看铁轨踏长空。”《湘雅摭残》中选有九首黄兴诗,评价云:“诗词皆豪壮,抒写性情,亦卓然成家。”能够成“家”,说明他是一位上了档次的诗人。钱仲联先生编《近代诗钞》,于辛亥人物,收有秋瑾,程潜等人的诗作,而黄兴却赋缺如,显系失误。
  又:《黄兴集》(中华版)载,据黄一欧抄件,《为蒋作斌书扇面》云:“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处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始信谈何易,饿死方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惭尺布裹头归。”落款云:“伯钊弟出篓书俟雨岩兄正字、克强弟兴。”其实,他的诗词,嵌崎磊落,沉雄蕴藉,虽系豪放一派,却未能以“豪壮”二字尽之。他在戎马倥偬中写的《蝶恋花》二首尤有特色。《哭黄花岗诸烈士》云:“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一作“香”)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赠侠少年》云“画舸天风吹客去。一段新秋,不诵新词句。闻道高楼人独住,感怀定有登临赋。昨夜晚凉添几许?梦枕惊回,独自思君语。不道珠江行役苦,只忧博浪椎难铸。”二词写于1911年,枪林弹雨之隙,行旅仓皇之间,一哭一赠,固无日锻月炼之功,字斟句酌之暇,然苍凉中自饶雄健,悲壮中不失清新,如此驯雅圆熟,非大才莫办,想见作者素养之高,文思之捷。盖黄以民族国家为己任,剑及履及,出生入死,说“革命”,只是道家常语,不过菽粟布帛而已,流丽自然。
  据《民国诗话》载:长沙博物馆展出过黄兴鉴藏的一幅清人黄梦麟行书中堂,题上款“为启凡宗翁六秩寿”,书法苍劲有力,用了黄兴的印鉴。诗曰:“花放江头盛薜萝,高高京洛久嵯峨。千秋信史垂银管,三策传家动玉珂。乐去温芳称隐逸,安禅聊与慰蹉跎。承欢携得天厨酒,矫首停云何处多。”黄梦麟与黄启凡生平待考,疑为克强先生之祖辈或父辈。第二联“信史”,疑为寓指黄宗羲(亦或指黄帝)。“三策”指“黄石公三略”、元好问诗云:“万言黄石策”,略固可以称策也。第五句“乐去温芳”为不词,恐系传抄有误,疑为“乐道漫劳称隐逸”,以克强先生之文学素养,不会收藏龌龉不通的东西。当否待考。
  近读黄兴佚诗《为王颖书绢面》,其一云:“破碎神州几劫灰,群雄角逐不胜哀。何当一假云中守,拟绝天骄牧马来。”其二云:“飞扬遥想汉将军,下马还书露布人,风卷黄沙歌出塞,燕然山畔纪功勋。”按:此诗作于1909年夏,1916年秋,黄花岗烈士方声洞的妻子王颖访黄,黄以绢面书此旧作赠她。据1981年4月20日《羊城晚报》披露,北京市政协委员方旭(方声洞之子)已于1981年4月将原件献给国家。有些资料书,只录其一,不见其二,未解何故?我未见到原件,姑录备查。
  (作者单位: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原载2008年5月出版的《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2008年第2期总第4期】

(责任编辑:周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