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收容教养贫苦孤儿的私立救济机构。民国2年(1913)10月,湘绅易雨恂等创立保赤贫儿院于湘潭,次年2月迁长沙连升街,组设董事会。民国6年4月改名湖南孤儿院,设鞋科、织科两工场。7年修改院章,改设院董,设[阅读全文:]
摘要: 湖南省救济院育幼所是由保恤学校、孤儿所发展而来,属省救济院收养孤儿的教养救济机构。民国初期。保恤局办贞裔小学,后因经费短绌,与百善、保节两堂义学合并改组,称保恤学校,民国18年省区救济院接管后更名孤儿所[阅读全文:]
摘要: 以办义学和施粮施衣为主的慈善事业单位。清同治八年(1869),绅商唐际盛等人发起,在苏家巷购买房屋一栋,创立恤无告堂,开办恤粮、年米、寒衣、义学、义山等多项善举,民国4年(1915)划归省城慈善总公所管[阅读全文:]
摘要: 1931年,长沙内地会教徒熊福成、谢峥嵘、杜寅功等,因不满德籍牧师吴立德的专横虚妄,声明脱离内地会,发起组织自立福音会。初,在熊家聚会,后由熊出资于左家垅兴建礼拜堂。1936年礼拜堂落成典礼,宣告自立福[阅读全文:]
摘要: 1917年,瑞典女教士章康德到长沙,会同挪威教士戈德白商组长沙女青年会,得各教赞助。女青年会成立后,全国协会派美籍陆慕德来长沙任总干事。初办时只设德、智两部,1920年,女青年会由司马桥迁湘春街左文襄公[阅读全文:]
摘要: 1926年7月,身为佛教居士的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唐生智与居士顾净缘认为适应时代,佛教应于改革,遂发起“佛化运动”。7月中旬即成立“湖南佛化会”,选出僧尼18人为执行委员,惠敏为会长,会址设玉皇殿。192[阅读全文:]
摘要: 现代教会建筑。位于长沙市外湘春街98号,始建于民国6年(1917),落成于民国19年(1930),为中西结合式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1146平方米。分前后厅,前厅为三层包括楼梯间;后厅为二层,一层为[阅读全文:]
摘要: 近代教会建筑,位于长沙市北区长春巷,1905年意大利传教士翁明德主持兴建。占地约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当时系一座临时教堂。随后利用庚子赔款,于1909年改建成现在的教堂。教堂内祭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