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长沙概况   
[0] 评论[0] 编辑

教育 科技

教育

长沙历为湖南省教育较发达的地区。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谭嗣同等创建的湖南时务学堂,开省内新学之先河。之后,长沙各级各类学校兴办起来。至1949年底,市区有全日制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2685人;中级职业学校16所;普通中学45所,小学173所,在校中小学生共395万人,另有幼稚园7所。全市文盲占人口总数的26%。新中国成立后,长沙的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成倍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经过40多年的努力,教育已取得辉煌的成就。1995年,长沙地区有各类学校3587所,在校学生106万余人,教职工8万余人。

长沙的普通高等教育远溯至北宋开宝九年(976)的岳麓书院,近代高等教育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省城大学堂。至解放前夕,长沙公私立高等学校有国立湖南大学、国立湘雅医学院、省立克强学院、私立民国大学和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等5所。新中国时期,长沙高等教育发展迅速。1949年底,对原有大专院校进行调整,将克强、民国、音专合并到湖南大学。其时,湖大和湘雅两所高校在校学生2685人,教职工1357人。19513月,新建湖南农学院。195212月,全市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新建中南矿冶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1960年,建立长沙铁道学院和湖南中医学院。至19667月,长沙高等学校发展到8所,在校学生18792人,教职工8330人。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迁来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后改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新建一批高等学校,如长沙交通学院(1973)、湖南财经学院(1978)、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1983)等。至1995年,全市已有高等学校20所(不包括军事院校),在全国30个大城市中,居第11位,在校学生64866人,教职工18222人。其中,理工类7所,农业类1所,医学类3所,师范类3所,财经类4所,公安类1所,综合类1所。另有短期职业院校2所。全市高等院校中,属中央各部委办的有8所;省属各厅(局)办的11所;属长沙市办的1所。全市高等院校共有教授960人,副教授3290人,讲师7835人。有硕士授权点185个,博士授权点5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另外国防科大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国家首批享有进出口权的少数几个高等院校之一,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50兆赫的“银河—Ⅱ”10亿次巨型通用并行计算机是该校研制成功的。

长沙最早的中学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立的明德学堂。随后相继办起长沙府中学堂(1904)和周南女学堂(1905)。最早的小学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立的明耻小学堂。民国时期,长沙私立中小学之多与国内同等城市相比,“推全国之最”。当时,长沙公办中小学很少。至1949年底,全地区有普通中学45所,在校学生1.1万人,教职工1239人;小学173所,在校小学生2.85万人,教职工7810人。新中国时期,中学不断增加。1953年,全市所有私立中小学全部改为公办。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新建和改建一批学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至1995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91所,在校学生284050人,教职工22231人,其中专任教师17668人;小学3014所,在校学生62.37万人,教职工28282人,其中专任教师26595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农村为90%,城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农村为60%,城区为95.5%;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6%。长沙地区有6个县(区)被国家教委认定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双基合格县,占全省17“合格县”三分之一强。

长沙中等职业教育(含师范),于光绪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9021903)先后开办,禹之谟首建农务工艺学堂,再建湖南师范馆。民国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17所,其中工业4所,农业2所,缝纫4所,护士4所,艺术、文书、商业各1所。新中国时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已形成多门类、多专业,有较高技术的一个教育门类。至1995年,全市城乡共有工业、商业、金融、卫生、体育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7所,在校学生56587人,教职工6824人;技工学校34所,在校学生12575人,教职工2416人;农业职业学校77所,在校学生21064人,教职工2143人。

长沙学前教育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巡抚端方批办的湖南官立蒙养院;光绪三十三年(1907),朱剑凡创周氏家垫附设幼稚生组。民国时期,幼儿园有所发展。解放前夕,城区有私立成智、益湘、幼幼、启智、一成、心心和小雅7所幼稚园。新中国时期,幼儿教育受到重视,已形成机关办、企事业办、街道办、私人办等多种体制,有全托、日托等方式。1995年,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785所(城区312所),在园幼儿13.21万人(城区2.58万人),教职工7500人,其中专任教师4909人,保育员1186人。

长沙的成人教育始于民国初期。1915年,省警察厅办贫民半日学校,但未获得发展。全市文盲、半文盲占人口总数三分之一,而文盲入学率仅占文盲总数的3.1%。长沙解放后,成人教育逐步发展。在扫除文盲方面,采取办各类夜校的办法,组织文盲、半文盲识字,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1980年秋,省工农教育委员会认定长沙市为“无文盲市”,城、郊青壮年(15-40周岁)非文盲率为98%。在提高职工文化水平方面,采取办各类业余学校的办法,组织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部和工人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至1995年,全市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发展到675所,其中高等学校20所,中等专业学校函授站73所,职工学校97所,乡(镇)农业学校216所,社会力量办学218所,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在籍学员累计7万余人。全市的自学考试形成一个中专、大专、本科齐全和文、理、工、医、农兼备,长线、短线(应用型专业)并举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功能的网络体系,为科教兴湘、兴市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

此外,长沙特种教育机构现有盲聋哑学校1所,其前身为瞽女院(1908年由德国传教士顾蒙恩创办)和导盲学校(1916年由盲人刘先骥创立),195210月,两校合并为市盲聋哑学校。至1990年,该校共毕业盲生39班,525人;哑生50班,700人。该校体育运动尤为突出,学校代表队曾4次参加省盲人、聋哑人、伤残人体育运动会,获得单项个人第一名66次,在全国伤残人运动会上也获得良好成绩。1995年,该校有学生232人,教职工104人。

 

科技

长沙最早的科研机构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北门外先农坛设立的农务试验场,从事蚕桑改良及农技人员培训工作。民国时期,长沙先后建立科研机构9所,它们是:湖南农事试验场(1912)、湖南茶叶讲习所(1917)、湖南第一农事试验场(1929)、湖南棉业试验场(1929)、湖南农业改进所(1938)、长沙县农业推广所(1942)、湖南地质调查所(1927)、湖南工业研究所(1933)、湖南矿产化验所(1946)。1949年,只余农业改进、地质调查、矿产化验3个研究所,专业科研人员约200人。其时,全市自然科技人员1761人,其中工科293人、医科509人、理科207人、农科152人。

新中国时期,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日益进步。19491957年,在长沙先后建立省、市科研机构20所。这一时期,全市科技人员还获得不少科技成果。1951年,湖南农学院教授李凤荪《中国经济昆虫学》出版,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实用的昆虫学著作。1953年,长沙机床厂试制成仿苏7417型插床,定型为B516,为全国首台定型标准插床。1954年,中南矿冶学院陈国达开展地洼学说的研究,发展为以中国为起源的一个国际性地质学派,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1955年,全市有效地制止了鼠疫、霍乱的传播。

19584月长沙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全市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至1965年,在长科研单位发展到39个,科研人员2541人,全市工业、农业、医药、城建等方面共取得科研成果200余项。“文化大革命”初期,科研工作受到冲击,科研机构一度瘫痪,人员下放。19691974年,科研机构发展到54个,科研人员近5000人,取得科技成果上千项,如《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水稻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专集等。1978年以后,长沙的科技工作开辟了新局面。至1987年,长沙共有科研单位89个,其中市属14个,省属65个,中央部属10个。全市自然科学技术人员7.34万人。其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有1860人。有一批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如袁隆平等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科技成果特等奖,侯振挺的《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获英国戴维逊奖,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10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湖南医科大学首创国内试管婴儿,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中国首台神经网络控制机器人手眼系统,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11995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21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4.4万余人,全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75人。这一时期,共取得科研成果1200多项,其中300多项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40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农业开发的新品种、新项目282个,工业开发新产品上千项,其中20项获国家优质奖,220项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来源: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编辑:周顺2024年10月14日更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经济    下一篇 卫生 体育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