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旅游服务   
[0] 评论[0] 编辑

丁字湾

丁字镇丁字镇

丁字湾(今属丁字湾街道)又名麻潭,是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一丁字型的港湾,以盛产麻石而闻名。清同治《长沙县治》载:“丁字湾,县北四十里,砠石崔嵬,横出岸外,水至此出入迂回,形如丁字,故名。俗讹为金字湾,为省城水口,亦名金紫湾,有拗风,舟人于此落帆乃过。”


清诗人张九镒有《由星沙泊金紫湾》诗:


挂席三十里,晚风金紫湾。

天空微白水,云断更苍山。

星月孤篷外,渔灯小市间。

悠然把盏坐,沙鸟一声闲。


此诗写丁字湾的悠闲,而贺熙龄的《丁字湾》诗则是另一番景象,其险峻之状,实不可与悠闲之情同日而语。诗曰:


翠竹亭亭舞碧霄,松杉千尺拂云梢。

悬崖绝境无人到,管领烟霞太古樵。


丁字湾系中南地区最为集中的优质天然麻石集散地,花岗岩储量丰富,被列为中国十大石材基地之一。丁字湾的麻石的开采史可上溯到西汉。据专家对我国一些古寺碑塔的取样分析,所用麻石多取用于此。麻石,书名花岗石,亦名黑云母、长石,是地层深处的岩浆上升后凝成的酸性岩。丁字湾的麻石,为中颗粒浅白色结构耐温耐磨耐腐蚀,抗压度达到每平方厘米二千余公斤,是一种高级建筑材料。天安门广场、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岳阳楼等地,都留下了它坚不可摧的身姿。1958年修建北京人民大会堂时,因大量使用这种麻石而从望城县调去石工八百余名。


丁字湾原有龙潭寺,建于清雍正年间。台湾著名地理文化学者、建筑风水学专家汤天德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丁字湾古镇上的龙潭寺(现已损毁无存)是丁字湾老百姓最看重的信仰中心,因为它还是船石两业信仰与帮会的会所所在地。据当地的老人家记忆,龙潭寺为三进式庙宇,全寺大多由当地麻石所建成,占地非常广大,坐北朝南,面对湘江。主殿主祀龙王(为船帮的神祉)和鲁班先师(为石匠的神祉)。这也是全国极少数的一个庙宇中同祀两个神祉为主神的庙宇(在规制上主祀神明只有一尊)。龙潭寺的建筑工艺美轮美奂,传说庙中还有两个宝贝,一个是以麻石雕刻而成的算盘,意喻财源广进;另一个是石制的鸟笼,在北方鸟笼为闲逸生活的象征,在南方有突破束缚的意喻。前者已不知去向,而后者据说为日本所毁损。”龙潭寺石雕代表丁字湾麻石雕塑工艺的最高水平。门首一对石狮,高三米许,大嘴内藏石球,球面光滑,人手探入可拨球转动,但球不能出。寺内鲁班殿置青石香案,高一米,长二点三米,正面镂空雕刻花卉,内刻算盘和石鸟笼。石算盘长二十厘米,边、档、梁、珠分明,且算盘珠粒能上下拨动。石鸟笼栏栅细若香签,笼内刻石鸟,振翅欲飞,张嘴仿佛可鸣叫。这些珍贵的文物均毁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专家建议尽早恢复龙潭寺,因为它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麻石文化的一种象征。


丁字镇亦为旅游胜地。麻潭山即位于丁字镇境内,西临湘江,西南至东北走向,长约四点五公里,主峰海拔二百八十八米。麻溪于此地汇入湘江,山下为深潭,因名“麻潭”,亦称“龙潭”。清陈运溶《湘城遗事记》载:“山中有白云庵、福兴庵、观音寺、和尚洞、灵仙洞诸胜。灵仙洞口石门正方窥之,中空上生异木,秋深叶落从龙潭浮出,知此洞与龙潭通。龙潭湘水最深处也。”时邑人邹南英《游灵仙洞》诗云:


何处见灵仙,洞中有石室。

奇木生洞口,洞深不可测。

秋高叶落时,远自龙潭出。

仿佛巴陵道,仓山通地脉。


麻潭山山峰险峻,秀出云表,怪石巍峨,常有迁客骚人登山览胜,概之为“麻潭十景”:凌霄仙洞、狮子衔樟、白云古寺、金龟越塘、果老耸立、桂泉清香、歇憩坳岭、黑狗逐羊、练马池上、钟鼓广场。今白云寺已遭拆毁,其余九景依稀可见。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乔口镇    下一篇 高桥镇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