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旅游服务   
[0] 评论[0] 编辑

乔口镇

乔口镇乔口镇

乔口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与湘阴县交界处,东靠湘江大堤,北依乔江,亦即乔江入湘江之口,是典型的渔乡,车船南来北往,交通便利,是原长沙县北一个古老、繁荣的集镇。大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北九十里乔口镇,旧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元元统年间邑人黄澹因设义学于此,故乔口以“三贤”著称。


唐大历(766—779)年间,无家可归的杜甫从蜀中远赴湖南,准备经潭州投奔旧日好友、任衡州刺史的韦之晋。于是,乔口有幸迎来了这位千古诗圣。杜甫自四川出三峡,泛舟江汉,先登临洞庭湖畔的天下名楼岳阳楼,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著名诗句,然后行船入湘江,来到已属长沙北界的乔口。这里南距长沙六十里,杜甫写下了进入长沙的第一首诗《入乔口》:


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

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

树密早蜂乱,江泥轻燕斜。

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屈原、贾谊到没到过乔口,无从可考。屈原、贾谊应是杜诗把他们带来乔口的。杜甫舟过距乔口不远的湘夫人祠时,想到屈原在《九歌》对湘夫人吟唱,忍不住赞叹“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入乔口》时,又想到贾谊与屈原相同的命运,又嗟叹“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关于乔口地名的来由,民间有因三国时小乔曾居此而得名,但史无确证。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中说:“乔口镇当益阳乔江之口,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王逵等自朗州(常德)袭潭州(长沙),克益阳,进克乔口及湘阴至潭州是也,今有乔口镇巡司”。据《明史地理志》载:“长沙西北有乔口巡检司。“益阳乔江之口”是“乔口”地名之由来。


乔口旧时寺庙、祠堂之多为区内之最,有记载的就有二十三座,如万寿宫、乾元宫、渐源寺等,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由于水陆交通便利,乔口镇自唐代起就成繁华集镇,镇内文人云集,歌舞升平,曾有“长沙七万户,乔口八千家”之称,可以想见当年乔口之盛况。渐源寺戏楼联云:


看这里替古人写照传神,莫道衣冠是假;

到此间愿诸君设身处地,要知善恶如斯。


但最有名者还是三贤堂和乔江书院。乔江书院建在三贤堂内,元代许有壬《修乔江书院疏》记述了它的原委,疏曰:


乔江书院者,经始宋季,再建国初,皋比之座既虚,伊吾之声遂绝。星霜变易,宛有故基,风雨倾颓,鞠为茂草。义士窘于独力,学者叹其无从。主领黄文复先生以笃古为人师,以兴废为己任,买田筑馆,弗遑宁居,问道传经,渐知矜式。一篑不止则九仞有终,丈席仅完而万问未构。十室必有忠信,况连衽之成帷;众流可为江河,看盈科而放海。将见风移俗易,薰晋鄙而皆善良;义重利轻,化齐民而出俊杰,共成盛事,侧仔群贤。


许有壬(1286—1364),字可用,元河南彰德府汤阴县人。元延祐二年(1315)进士,官参议中书省事。元统二年(1334)拜参知政事。至正六年(1346)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御史中丞,迁集贤大学士,复拜中书左丞,兼太子左谕德。有《圭塘小稿》《至正集》。三贤堂和乔江书院于2012年重建。


乔口原有一著名的古牌坊,名百岁牌坊,上刻乾隆皇帝 “圣旨”,可以说这“百岁牌坊”是沐浴着万岁恩泽的。百岁牌坊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刘光任而建。《长沙县志》载:“刘光任,生康熙庚午(1690)至乾隆庚戍(1790),实年百有一岁,身兼五代,题请建坊。”百岁牌坊毁于“文革”,有几位老人还清楚地记得,那牌坊就在古正街的万寿宫前,四柱三层。最上层有“圣旨”二字,由两条龙紧紧地抱着;第二层镌“百世流芳”四字;第三层镌有“刘光任百岁坊”六字。四柱下面分别有石狮、石象各两尊。有一份《望城县乔口镇百岁老人名录》,清代以前的不算,仅从乾隆五十五年算起,至今有名有姓的百岁老人就有三十余人之多。一个地方,但凡有好多长寿老人,那这个地方总有它不同凡响之处。要么是水特别好,要么是某些食物十分有益健康。乔口镇的鱼曾经是进过贡的,这乔口人的长寿到底是与水相关还是与鱼相关呢?亦或是人居于乔口便如鱼得水了。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铜官镇    下一篇 丁字湾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