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0] 评论[0] 编辑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词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词壶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词壶

名称: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词壶

时代:唐代

规格: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

级别:一级文物

来源:窑址出土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酒壶茗瓶寄情思

                            ——长沙窑“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赏析

长沙窑,作为湖南本土窑,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下面即将为大家介绍的是长沙窑一件具有代表性的诗文壶。

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作诗一首《石渚》: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迵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它描绘了唐代长沙窑工匠们泥洞深掘,旋胚彩绘,柴火烧瓷,焰炽冲天,瓷业繁盛的场面。长沙窑独特的釉下多彩生产工艺,把陶瓷装饰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鲜艳亮丽的色彩、简约飘逸的绘画书法、饱含人生哲理的诗歌题句,奠定了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无与伦比的独特地位,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时空,感受繁荣兴盛的长沙窑时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不知由谁歌咏的情诗,历经千年,依然可以深深砸痛今人的心。而铭记下这份刻骨相思的,却是一只唐代的瓷壶。这只黄褐色的瓷壶,原汁原味的“长沙制造”,幽幽地诉说着一位湘女的相思,默默地展现着长沙窑陶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湘女多情,原来自古有之。

这件“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曲柄。多棱短流(壶嘴)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该诗文执壶的功用为酒壶,同时也作注茶汤的茗瓶。流所在的下方腹部,书画皆饰于此,注汤斟酒时最为显眼醒目。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一百余首诗词中,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呈现在这些瓷诗里。那么长沙窑瓷器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呢?长沙窑运用了哪些装饰手法呢?

长沙窑瓷壶中的文字装饰内容特别丰富,用诗歌、格言、谚语作为其装饰。一般是青釉下书写褐彩文字。诗歌以五言诗为主,也有少量的六言诗和七言诗。从文字的笔锋来看,是用毛笔书写。字体多为行书、楷书和行草,也有少量的隶书。诗文内容包括离愁别绪、世态炎凉、伦理道德、处世哲学、男女情爱、商贾活动、边塞征战、山水风景、来往应酬等。这些诗都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一种瓷器像长沙窑一样能够给我们这样丰富的信息。它是观察唐代晚期社会的一面镜子。

作为文学永恒主题的爱情婚姻,自然成为长沙窑瓷诗表现的主要内容。这首五言爱情诗,描绘两个因年龄悬殊而不能厮守白头的知心爱人的悲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古时女子对男士或丈夫敬称“君”,可知诗是以女子口吻写的,或出于女性之手亦未可知。她倾述了自己与“君”的爱情纠葛,他们两情相悦,彼此钟情,年龄的差距没有阻挡爱情的萌生,反而大有相见恨晚的哀婉惘怅。全诗实际用字仅九个,却涵括了许多暗恨深愁:世俗的鸿沟难以逾越,苦苦爱恋却不能相伴终生,苍苍白发辜负了豆蔻年华,殷殷情意追不上流失的岁月……一切都因“我生迟”,一切都因“君生早”。诗歌对恋情不着一字,然字字流淌着感人至深的挚爱和难以相爱的无奈,写法极简洁,意蕴极深婉,其手法、韵致均胜于相类的文人诗作。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这首诗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却给人无限的想象。对于此诗,学者们也有不一样的考证。有的学者考证,认为此诗与敦煌写本诗歌《庐山远公话》中的四句颇为相似,四句分别是“身生智未生,智生身已老。身恨智升迟,智恨身生早。”现知《庐山远公话》题记:“开宝五年(972 年)张长继书记”的纪年铭文,而根据现在所掌握的长沙窑最晚烧造年代,也仅仅只到五代初期,因此可以认定为敦煌写本将一首情诗经过“君”、“我”二字改为“身”、“智”二字变成弘扬佛教理义的诗句。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此诗与校书郎卢某妻崔氏的《述怀》诗一样。《述怀》诗写到“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生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这首诗写卢郎与妻崔氏是老夫少妻,妻怨卢郎,却偏说“不怨”,反说自己出生晚了,没有赶上卢郎年少的时候。长沙窑瓷上的诗句没有《述怀》那样隐晦,直截了当的将“君”与“我”的恨讲出来,虽是如此但却显现出“君”和“我”之间如此坚实的感情。

“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于1978年在长沙铜官窑窑址中出土,同时岀土的还有另外三把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窑址于1956年发现,1978年曾经进行过试掘,1983年湖南省博物馆和长沙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窑区内的蓝岸嘴、谭家坡、廖家坡、尖子山、都司坡等地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共400平方米,发现陶、瓷器7211件。1999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窑区内的蓝岸嘴再次进行了发掘。这两次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比较完整的瓷器近万件。

陶瓷釉下彩装饰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早在三国时代吴国古墓中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盘口壶便印证了釉下彩瓷的先进工艺。有唐一代,釉下彩瓷器风格更为奔放、自然和成熟。早期釉下彩的单一用色为深褐色;中期釉下彩的单一用色有褐色、绿色、红色同时有褐绿色釉下彩;后期的釉下彩基本为单一的淡绿色。从长沙窑釉下彩瓷表现形式看,其艺术的创造,是釉下彩瓷进步的杰出表现。这种技法是陶瓷制作和装饰技法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沙窑中的诗词,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是真正的民间文学宝库。长沙窑瓷诗大多为窑工所作,为《全唐诗》所不载,其他传世典籍亦未收入。其诗内容丰富,真实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填补了主流文化的缺失。尽管它们时有生涩的仿造和简单的重复,甚至出现明显的错别字,但在艺术上与呈现了唐代文人率真质朴、直白晓畅的特点,展示了平民审美情趣的独特风貌。

参考文献:

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撰:《唐代长沙铜官窑址调查》,《考古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刊

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10月版。

萧湘:《中国陶瓷全集8长沙铜官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周世荣:《石渚长沙窑出土的瓷器及有关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4。

萧湘:《唐诗的弃儿》,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刘美观:《解读长沙窑》,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谈雪慧:《唐代长沙窑几件诗文瓷壶赏析》,《文史拾遗》 2006 年第 4 期。

撰文:王倩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醴陵窑米地开光诗文笔筒    下一篇 唐代胡人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