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0] 评论[0] 编辑

唐定窑白釉瓷洗

唐定窑白釉瓷洗唐定窑白釉瓷洗

名称:唐定窑白瓷洗

时代:唐代  级别:一级

尺寸:高10.8厘米  腹径19.4厘米  足径9.5厘米

来源:1987年长沙市桃花岭中南工大唐墓出土

收藏单位:长沙市博物馆

云蒸霞蔚  如银类雪

         ——唐定窑白釉瓷洗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长沙地区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白瓷器,已见于报道的大概有24例,虽然后经高至喜先生研究确认只有14件,但是这些白瓷的发现,仍然引起了陶瓷学界的普遍关注。

由于学校建设的需要,1987年在长沙市河西中南工大校园发掘了一座晚唐时期的贵族墓,墓里出土了包括铜镜、金梳、越窑碟及白瓷洗在内的诸多珍贵文物,其中白瓷洗更为陶瓷界所关注。

这件白釉瓷洗敛口,丰肩,扁圆腹,矮圈足,足边较宽,足底粘一枚“开元通宝”方孔圆钱。口部饰一周凸出弦纹,瓷洗内壁施釉及底,外壁施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釉为白玻璃质釉。整个瓷洗轮制痕迹非常明显,但口沿处有明显的变形现象。

关于以此件白瓷洗为代表的长沙地区出土唐代白瓷的产地和窑系等问题,很多专家都做过细致的研究,最早的当属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他在析了一些长沙出土的唐代白瓷器之后,认为“与邢窑显示的特征一无相似之处”,并推论“很可能在长沙附近有当时仿烧邢窑的窑场”。高至喜先生在其研究中也基本采纳了这一观点,认为“长沙出土的唐、五代白瓷器除少数胎较细,釉白闪青的唇口碗、花瓣口碟等为早期定窑产品外,其余大部分可能产自湖南。”并且结合湖南烧制白瓷历史、长沙窑及唐代墓葬等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李建毛先生对此提出“它们应是仿定窑的湖南白瓷, 与长沙窑后期产品存在某种关系。”综合各种专家意见可知,此类白瓷大部分应属唐代仿定窑的瓷器,当然也有真正来自于定窑的瓷器,中南工大校园晚唐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白瓷洗据推断应是定窑产品,并且为定窑早期产品,因为本地所生产的白瓷质量比不上真正的定窑产品,而此件白瓷洗釉色之美、质量上乘,加上墓主本身的贵族身份,所以其不可能采用本地生产的仿定窑产品,而应该使用真正的定窑瓷。

定窑是唐宋时期的著名瓷窑,以烧造精美绝伦的白釉瓷器闻名于世。

据定窑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推断,定窑约创烧于9世纪中叶。唐五代是定窑的创烧和发展时期,可将其分为二期。第一期为9世纪中、晚期,是定窑的创烧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多而复杂。第二期为9世纪末至公元960年,是定窑的发展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以白釉瓷器为主。定窑的制瓷工艺技术受到了邢窑的影响,进入第二期,定窑的发展比较快,逐渐取代了邢窑的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力发展白釉瓷器的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批量烧造仿金银器器皿造型的瓷器是主要原因。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中南工大校园晚唐贵族墓的发掘,不仅为我们研究晚唐五代时期湖南地区政治发展状况及墓葬葬制提供了素材,更为陶瓷界研究湖南白瓷甚至南方白瓷的发展奠定了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至喜.长沙出土唐五代白瓷器的研究[J].文物.1984(1)

2]陈万里.写在看了基建出土文物展览的陶瓷以后[J].文物参考资料1954(9)

3]李建毛.唐、五代邢、定窑白瓷在长沙的发现及其对湖南制瓷的影响[J].文物春秋.1997

4]权奎山.唐五代时期定窑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4)

撰文:张海军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唐长沙窑铜红釉瓷壶    下一篇 醴陵窑米地开光诗文笔筒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