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0] 评论[0] 编辑

唐越窑青釉花口瓷碟

唐青釉莲花瓣秘色瓷碟唐青釉莲花瓣秘色瓷碟

名称:唐越窑青釉花口瓷碟

时代:唐代  级别:一级

尺寸:高4厘米  口径14.5厘米

来源:1987年长沙市桃花岭中南工大唐墓出土

收藏单位:长沙市博物馆

清澈碧绿 秘而不露

                ——唐青釉莲花瓣秘色瓷碟

说起越窑青瓷,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其“如冰似玉”的清透令人陶醉,古诗有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从烧造伊始便为人们带来不断惊喜,至唐晚期更是达到高峰,“秘色瓷”便是例证。

1987年1月,在长沙市河西桃花岭中南工大建筑工地上,长沙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对工地进行例行的文物调查时,发现了震惊长沙文博界的唐代大型土坑墓。此墓曾经被盗,但由于棺室藏于地砖下而幸免,该墓出土了5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7面铜镜、二十多件金银玉石器以及十余件瓷器,其中仅越窑青瓷碟就有5件,十分珍贵,墓主当为晚唐潭州府(长沙)高等贵族。

越窑青瓷碟敞口,口沿作十出葵瓣状,腹壁外有五道竖条压印,圜底,底部残留7个支钉烧痕,灰白胎。其余四件瓷碟器物特征与此相同。五件器物质地细腻,原料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2006年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来馆鉴定文物时,将其中完好的两件定为一级文物,并称之为秘色瓷器。

究竟什么样的瓷器才算是秘色瓷?秘色瓷是如何发现的?这其实还是有一段探寻的过程的。

“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应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

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周辉《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对此,赵令畤《鲭录》、赵彦卫《云麓漫钞》、曾梃的《高斋漫录》以及嘉泰《会稽志》等书都提出异议,认为“秘色”唐代已有而非始于吴越钱氏。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的轰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宫暴露出来,一批稀世之宝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给法门寺的大量金银器、瓷器、玻璃器、丝织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时还出土了记录所有器物的物帐碑,让文物考古专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称。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叫古陶瓷专家眼前一亮。

这几件瓷器,有八棱瓶和圆口、花瓣形口的碗、盘等,共同的特点是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特别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得令人陶醉。

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解决了陶瓷界长期以来议论不休的问题,同时有力地说明了“秘色瓷”晚唐时开始烧造,五代时达到高峰。

秘色瓷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撩开了。专家们恍然大悟:秘色瓷我们并不陌生,它原来就是越窑青瓷中的极品,只是从前相见而不相识罢了。那种八棱瓶,陕西的唐墓里出土过,故宫的学者在越窑的遗址采集到过;杭州的吴越国钱氏墓群,出土的秘色瓷更丰富,更精美,釉色更青幽。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还有一件盘子贴着金银箔的装饰,行话叫做金银平托。在古代,金和玉被看作最高级的材质,把瓷器烧成玉色,又在上面加饰金银,这种器物的地位可想而知。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秘色瓷釉面洁净莹润,釉薄而均匀,胎色浅灰,质地细腻,坚质细密,器形规整,足以说明这些瓷器的胎、釉原料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精益求精的制备的。首先,对于严格选择的高岭土或瓷石,都要先用水碓反复进行粉碎、筛选,以提高颗粒细度,再用水淘洗,这样就可以排除有机杂质或其它颗粒状杂质,保证了原料的细腻、纯净,提高了可塑性;其次,唐代中晚期,浙江越窑系龙窑的形制、结构已达全面完善、合理的水平,龙窑长度、高度增加,倾斜度相应减少,这使得窑室长度与高度的比例适宜,既扩大了窑室体积,增加了装烧数量,便于人工装窑操作,同时烧成过程中窑室温度比较均匀。窑炉倾斜度相对减少,降低了对火焰的自然抽力,提高了窑室的保温效果,因此越窑瓷器的胎体瓷化程度较好;再次,越窑陶瓷匠师们对烧成温度和还原火焰操纵控制适时适度,使胎、釉中的主要金属呈色剂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分解还原为氧化亚铁,使釉呈现出“千峰翠色”般的青绿色;最后,在烧造过程中广泛使用匣钵,实施“单件烧”,且提高支垫技术,有效杜绝了明火叠烧产生的缺陷,提高了瓷器的质量。

中南工大唐墓出土有5件如此珍贵的秘色瓷,可见此墓主人身份的高贵,至于为何一座墓葬会出土如此多的秘色瓷,恐怕与晚唐时期湖南在整个国家的地位有关。

晚唐时期,湖南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地之一,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再加上社会政争纷扰,各地节度使纷纷做大,致使中央政府权利削弱,为了笼络湖南本地节度使以及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地,故而有可能由中央政府赠送秘色瓷给墓主人。

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的确是“臣庶不得使用”,由此远离百姓,高高在上了。至于它的名称,偏偏不明说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样,取些豆青、梅子青一类形象的叫法,却用了一个“秘”字,着实逗弄得后人伤了一千年的脑筋。而细想想,这个“秘”字又包含了多少实的与虚的内容。这样极富深意的名称,恐怕只有浸泡在诗歌的海洋里的聪明的唐代人才琢磨得出吧?

参考文献:

1]毛小东.秘色越器诗略考[J].东方博物.2007(2)

2]周辉.清波杂志[M]

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7

4]高秀丽.越窑秘色瓷研究综述[J].长江文化论丛.2011

撰文:张海军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唐长沙窑作坊类广告瓷壶    下一篇 唐长沙窑瓷龟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