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旅游服务   
[0] 评论[0] 编辑

道林镇

道林镇道林镇

道林镇位于宁乡市境东南边缘,靳江中游两岸,距宁乡市城区四十六公里。东与湘潭市雨湖区为邻,南与湘潭县云湖桥镇接壤,西与大屯营、花明楼两镇毗连,北界岳麓区莲花镇。道林镇政府驻地,清代时称道林市。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载:道林为宋处士谢英故里。古称秀士乡。其时金人入侵,因秦桧与金媾和,杀岳忠武,谢遂闭户读书,屡征不就,后人称之为秀才。以英抱道,名道林,地遂以人名。距集镇一公里处的麒麟山,山南有一石镜,长约数米,高一米,光可照人,昔为宋谢英读书处,风晨月夕,往往有咿晤声,故名“石柱书声”,为宁乡十景之一。


《宁乡县志》又载:“石柱山四周岩石林立,石柱山高耸其间,山形如台,方高两丈有余,顶宽平数丈,腰裂缝隙,有摇摇欲附之势,临柱顶却有坚定不可动摇之感。”石壁之上有大石,约二米见方,高七尺许,上有棋枰,相传为谢英弈棋处,当地称谢英台。此石台虽重达万斤,但以手推之即动,咸以为奇。谢英墓亦在麒麟山。清嘉道间宁乡本土诗人彭开勋作《道林》诗赞曰:


处士家何在,遗踪访道林。

墓门春草遍,山馆白云深。

近市人烟凑,移居物色寻。

嚣尘原不碍,恰慰故园心。


位于道林镇与湘潭市雨湖区响塘镇交界处的烧汤河,有一座跨靳江河的古桥,名石灵桥。据同治《宁乡县志》载:初为清初的黄灿费千金修建。清咸丰八年(1758),徐石村、杨少渡墓捐重修。清湘潭举人、长芦盐运使张璨作《重修石灵桥碑记》曰:


去郡城六十里,有河焉,名“烧汤”;有桥焉,名“石灵”。崩圮累年,川塗交病。予姻家黄君廷英过而衋伤,见乡人之募修者困于道谋,乃独身任之,费千金而事蒇。徒旅水陆咸跻于安,乡之人磨石纪事而来乞于言。予维古者大同之世,上下为一体,田里树畜,民事也,自上制之;道路桥梁,官政也,自下劳之。后世田不井授,人自为生,富连阡陌,而贫无立锥,井税之外,欲其率一钱以佐公家之急。即相顾有后言,由私生吝,由吝生忍。大之城郭,次及桥梁,废坏不修者比比而是。


今桥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陶衡绪、徐景山等倡募重修。五孔石拱桥,每孔净跨九点二五米,全长五十五米,桥面宽六米,保存完好。2012年,石灵桥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道林近代名人以鲁涤平、鲁实先最为有名。鲁涤平(1887—1935),字咏庵,别号旡烦,道林傅家湾人。鲁涤平的叔、伯祖父有数人曾在左宗棠部任提督的本乡周达武麾下做过中下级军官,在与太平军作战中立下战功。鲁涤平早年毕业于湖南兵目学堂。曾参加辛亥革命、护国及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役。历任湘军教练官、管带,团、旅、师、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湖南、江西和浙江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等职。


鲁涤平之侄鲁实先(1913—1977)号称国学大师。1942年秋初,由杨树达教授推荐,被复旦大学(时该校驻重庆)校长吴南轩聘为教授。郭沫若对鲁也作了“当今国内罕有天才”的评价。当时鲁实先年仅二十九岁,人称“娃娃教授”。1961年起,长期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暨国文研究所教授,时逾十七载。著有《史记会注考证驳议》《殷历谱纠矫》《卜辞姓氏通释》《殷周金文汇纂》《说文正补》《文字析义》《甲骨文考释》等。


道林镇还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道林共有良田五万亩,水面一万亩,林地八点八万亩,现已建立万亩无公害优质稻基地、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五百亩红枣基地、五百亩名贵鱼基地等种养基地,特产“道林酸枣糕”和“道林鱼”“道林米”驰名省内外。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官渡镇    下一篇 新康镇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