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旅游服务   
[0] 评论[0] 编辑

大围山镇(东门市)

大围山镇东门市老街大围山镇东门市老街

大围山镇,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今镇政府驻地即原东门市,为一古老集镇。东门市处于湘赣边境,为平江、浏阳、铜鼓三县货物集散地,素有浏阳东大门之称,故曰东门。民国时称上东镇,有“小长沙”“浏东重镇”之誉。东门古街由上街、下街、浆兴街组成,全长二公里,两边店铺林立,路心麻石铺就。


作为行政区划的大围山镇则因位于大围山北麓而命名。大围山镇北与平江县接壤,东与江西铜鼓相邻,南界张坊镇,西连达浒镇,闻名遐迩的浏阳河发源于此,璀璨的湘东明珠大围山镶嵌其中。大溪河蜿蜒曲折贯穿境内,接纳大小支流十四条,形成浏阳河的上游。境内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形成多类地貌。


大围山又名首裨山,位于湘赣交接处,西邻官渡镇,东邻江西铜鼓,南接江西万载,北靠平江,“岗峦围一绕,盘踞三县,因名大围”。山上岩石神工锼琢,离合成奇。群峰献秀,古人曾赞美它为“南衡七二峰峦外,别样岩蛲足胜游。” 今为国家森林公园。


远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学家曾在大围山发现商周文化遗址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三处。从楚东村新田坳、金钟桥村金钟组、朱家坪、中岳村等地遗址中出土大量的石斧、石凿、石箭簇、穿孔石马片、印纹硬陶等,可以印证早先人类的踪迹。


境内清代修建的石拱桥众多,共计二十八座,现在保存完好且能作公路桥梁的有四座,即同治年间修建的青兰桥,道光年间修建的长鳌江桥,光绪年间修建的田心桥、永幸桥。


境内祠堂星罗棋布,大多建于清代,各姓以聚族地中心点择地而建。这些祠堂大都为青砖木石结构,雕梁画栋,颇为气派。有的墙、檐上塑有历史、戏曲、人物雕像;有的刻有狮、虎、龙、凤等精美图案,构思别具一格,展现出民间艺术的风采。比较有名的祠堂有17座,分别是:白沙刘家祠堂、东门李祠、东门袁祠、东门涂祠、东门曾祠、上车季祠、鹅颈李祠、夏造冲吴祠、鲇鱼坪何祠、枧坑何祠、枫树夏陈祠、南冲张祠、赵湾刘祠、鱼头鱼祠、长鳌江廖祠、高漕邓祠、铜湾郑祠等。其中鲁家湾村鲁氏家庙保存且修缮完好,对联、书画点缀其间,富丽堂皇。


境内有各类庙宇十五处,多数被毁。东门万寿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外形保存较好,青砖木梁石柱结构,单列四进。白沙集镇麻衣庙,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祀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63)浏阳孝子、名医杨耀庭,故又名杨孝仙庙。该庙前殿石柱联云:


药桥一仙,麻衣一仙,八百年独步后尘,香火有缘分此地;

孝子千古,名医千古,三十春争传妙诀,恩波无际泽斯民。


大围山镇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东门近郊漾水湾的清代民居锦绶堂,1931年曾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民居楚东山大屋,曾是中共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围山书院、刘家祠堂、上坪会议旧址作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增补点,李氏祠堂作为浏阳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增补点,都进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范畴。


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围山书院,由谭嗣同的老师、维新派名儒涂启先带头捐资、捐地修建,为浏阳八大书院之一。书院位于东门市东隅,左依虎行岭,右傍浏阳河,主体建筑分为门厅、礼堂及后院三进,左右二厅,为青砖、石柱、木梁结构,沿中轴线与单元对称排列,每两进之间均有天井相连接。左、右分别为养正堂、教师备课室、教室及嘉惠祠、教室、教师宿舍,都为三进,也有天井相连。左、右最外侧为廊舍,分别辟为厕所、浴室及厨房、仓廒。各单元之间有间墙相隔,开拱形侧门相通。校舍四周有围墙,前有操场,后有花园。前栋有左右天井,天井里两棵桂树和两棵罗汉松,为涂启先当年亲手所植。涂启先亲题书院柱联云:   


心远自地偏,果能敬业乐群,此处亦名山广厦;

民兴在经正,愿共守先待后,尽人为吾道干城。


涂启先(1833—1899),字舜臣,晚年自号“大围山人”,东门都佳塅人,清同治癸酉科优贡,曾任教于长沙岳麓书院及浏阳南台书院,与欧阳中鹊相交甚笃,先后两次计三年收授谭嗣同。清末,围山书院改为围山学校,今为大围山镇中心完小。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高桥镇    下一篇 官渡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