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建筑   
[0] 评论[0] 编辑

石霜寺

石霜寺  位于浏阳市金刚乡石庄村霜华山上,公元874年至888年由僧人庆褚创建。该寺又名崇胜禅林。寺前有浏翠峰,晴岚雨雾,春华秋月,气象万千。后有凤翔峰,形如凤凰展翅。狮子峰居其左,象王峰居其右,有如狮象拱卫门庭,自然景观极佳。寺宇坐北朝南;依山坡分台阶而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3648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大雄宝殿、大悲阁(已废),东面厢房客堂、库房、大寮、斋堂、祖堂、西面厢房为禅堂、关圣殿、二僧寮、方丈室。其寺宇布局匠心独具,不同于一般丛林。该寺原文物古迹较多,内外各有八景。内八景是千僧锅、万人床、象牙朝笏、祖师袈裟、禅杖、包公砚池、枯木堂、自鸣钟。外八景是虎扒泉、盐醋井、飞来塔、仙女晒鞋、仙人下棋、仙人推磨、打鼓岭、蛤蟆滴水。此外,山寺附近还有不少神话传说,如隔河相会、仙人椅、上马石、木鱼石、关心桥、笔架山、棋盘石、仙人洞、引路松、太子桥等,皆据自然景物立名,引人入胜。石霜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也是黄龙派和杨歧派的发祥地。这两个派别,不仅流传在大陆,而且还传到日本国和台湾等地区。19839月,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史迹参观访华团曾专程到石霜寺参观拜祖,台湾的佛教人士也捐款新建山门。从198711月起石霜寺由浏阳县佛教协会管理使用,划定土地使用范围13850平方米。近年来修复了殿堂,重建了斋堂、禅堂,增设了念佛堂。每年隆重地举行佛七法会等,吸引了众多的游人香客不断前来进香朝拜和参观游览。(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石霜寺  石霜寺,位于浏阳县金刚乡石庄村霜华山上,创建于唐僖宗时期(874-888),是我国唐代佛教禅宗的著名寺院之一。石霜寺开山祖师沙门庆诸和尚,俗姓李,卢陵新淦(今江西清江)人,从师绍銮出家学佛,后访道吾山成为宗智的徒弟,受封普慧禅师。庆诸居石霜寺20年,长坐不寝,被人称为“枯木禅”,名声远扬。宋代,石霜寺出了不少禅宗高僧,其中楚圆禅师较为著名。他传了两个高徒,一名慧南,一名方会。两弟子获得其真传,开拓其学说,分别在黄龙山和杨歧山创立了黄龙和杨歧两个流派,嗣后,黄龙派出了一个日本籍高僧明俺荣荣西,杨歧派也出了个日本籍高僧俊艿。他们得法回日后分别创立了日本佛教临济宗和中严两个流派。石霜寺不仅成为中国佛教黄龙、杨歧两派的共同祖庭,而且是日本佛教两大流派的发源之地。自80年代以来,日本佛教界人士多次来此朝觐。石霜寺景色优美,前有浏翠峰,后有凤翔峰,左有狮子峰,右有象王峰。寺内有8宝,寺外有十八景。寺内8宝是:千僧锅、万人床、象牙笏(现存浏阳县文化馆内)、祖师袈裟、禅杖、包公砚池、枯木堂、自鸣钟。外十八景为:连理枝、笔架山、仙人椅、虎扒泉、盐醋井、飞来塔、仙女晒鞋、山人下棋、仙人推石、打鼓岭、蛤蟆滴水、九牛推磨、上马石、太子桥、七藏水、引路松,木鱼石、仙人洞等。这些自然景观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石霜寺原有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气势宏伟,除大殿大悲阁外,另有关圣殿、祖堂、斋堂、禅堂、玉池楼、藏经殿、文殊堂等,还有小寺院48处,但现已所剩无几,仅留有大佛殿、东边厢房、华严阁、关圣殿、二僧寮、方丈室等少量景物。(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来源: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编辑:周顺2024年10月12日更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谭烈士专祠    下一篇 密印寺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