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建筑   
[0] 评论[0] 编辑

白云寺

白云寺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宁乡市双凫铺镇麦田村回龙山。回龙山属雪峰山东支。清嘉庆《宁乡县志》载:回龙山“蜿蜒磅礴,首耸竹田,腹盘粟溪,尾连大石窟,脉自五牛山逆转,故曰回龙。”又云:“回龙山高三百余丈,周十余里,丘壑深邃,山腰有印月池,水味清甘,天旱不涸,大雨不溢,山口有聚仙岩,相传唐时有赤足大仙显灵于此。白云寺即在聚仙岩后。”


回龙山实际海拔三百六十四米,濒沩水之滨,峰回路转,山形如龙,树木葱郁。山顶是一个天然的盆地,白云寺就山势坐北朝西而建。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有僧光恩于回龙山北麓,建立寺庙,名青莲寺。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境内佛教香火鼎盛,寺院进行了重修,规模虽不甚宏伟,但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当时县衙设置有僧会司(又名翊法禅林)专管佛教事宜。僧会司初设县城香山寺内,寺毁后撤销。直到嘉靖年间(1522—1566)由僧万行重修僧会司公署,知县还授万行为僧官,管理教事。万行曾为寺院僧从严立规约十二条。


明末青莲寺毁于火,清初,由无念禅师迁建至回龙山上,更名为白云寺。清末和民国年间香火最盛,有大小房屋三百多间,各殿大小佛像三十多尊,常住僧人百余人,朝香宿客一天多至一千二百余人,号称为湖南最大的饭铺。时有谚语云:“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寺周古木参天,风景优雅;寺后有潭,倒映翠岭白云,清澈见底。山中还有星子洞,系一垂直溶洞,洞口约一平方米。洞中有洞,钟乳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清宁乡籍诗人隆观易《宿回龙山白云寺》诗云:


楼台高下竹墙围,迢递华鲸感慨非。

翠石负栏金兕健,青枬登碗木鱼肥。

浮生已合随缘住,时事刚成未老归。

闲语上方栖鹳起,斜阳呼子绕林飞。


白云寺山门由花岗石垒成,正中顶上石额原镌刻清代名臣左宗棠题写的“南楚灵山”四大字。山门两旁原刻有民国时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题写的对联:


地净嚣尘,在绿树丛中,白云窝里;

缘多香火,是西天活佛,南国名山。


大殿门上方原“回龙古寺”四字,龙飞凤舞,系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的笔迹。今“白云寺”三字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寺匾用五龙围绕的浮雕装饰,金光耀眼,象征“回龙”。


登六十八级石阶,便到了“大雄宝殿”,匾额亦由赵朴初题写。大殿为两层宫殿式建筑,1997年复修,上盖琉璃瓦,雕梁画栋,八柱顶立,气宇轩昂。殿中设立大尊如来佛祖像,两边设有十八罗汉像,庄严肃穆。殿门外古木参天,其中两棵五百多年的白果树,苍劲挺拔,生机盎然。


大雄宝殿后面是诸天殿,为一层宫殿式建筑,中间为观音佛祖塑像,两旁为二十四位诸天菩萨。佛法庄严,神威远震。相传诸天菩萨十分灵验,能救灾拔厄,保佑四方。因此香客们在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后,即来这后殿敬奉诸天,烧香跪拜,许愿还愿,良久不愿离去。两殿之间的空坪宽广,坪中有两棵高大的雪松,枝长叶密,给游客和善男信女们庇荫遮阳,输凉送爽。


寺壁题联甚多,其中有宁乡籍光绪进士张萼林《题回龙山寺壁》的长联,联云:


山林常谴责,穷措大何事归来,东走东,西走西,相当年景况犹佳,贪得了两袖清风,一囊明月;

菩萨独慈悲,老书憨尚能勇退,治非治,乱非乱,把近日情形打算,倒不如上参禅伯,下课沙弥。


清举人戴鸿儒《题回龙山佛堂》联云:


白马西来,驮得佛经三万卷;

青牛东至,流传道德五千言。


大雄宝殿之外,还建有关公殿。邑人谭其羽《题白云寺关公殿戏台》联云:


白云生处,白日放歌,听白雪阳春,白叟也来消白昼;

青史留芳,青山依旧,揠青龙偃月,青眼犹复仰青天。


两殿的左右建筑,有斋堂、僧舍、客堂。白墙,黑瓦,圆柱,长廊相连,浑然一体。1991年以来复修的白云寺,融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精髓于一体,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于一身,使这座千年古刹再造辉煌,增添了南楚灵山的神奇风采。


撰文:陈先枢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密印寺    下一篇 云麓宫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