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建筑   
[0] 评论[0] 编辑

云麓宫

云麓宫云麓宫

云麓宫在长沙岳麓山云麓峰的峰顶。这里原先称为洞真墟。相传南朝时道士邓郁之曾在此炼丹修道,丹成之日,有八个真人驾着云车,引邓郁之同升霄汉而去。云麓宫最早建于何时,资料不详。但有方士之活动可追溯至先秦。据《史记》记载,齐国方士韩终曾在此炼丹釆药,名满天下。传说在秦灭楚后八年,韩终带着罗氏、卢氏等楚国亡民渡海到了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三韩,即今之韩国。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把洞真墟列为道教第二十三福地,并说是“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明朝嘉靖年间长沙太守孙后今、道士李可经在这里建了几间茅舍。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又有一位姓金的道士募集资金建殿堂,才取名云麓宫。因其屋顶覆盖的为铁瓦,故又称铁瓦祠。前后三殿,前为关圣殿,中为祖师殿,祀奉吕祖洞宾,后为三清殿,神龛内安放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神像。乾隆进士、桐城派诗人姚鼐作有《铁瓦寺》诗,诗曰:


寒云飘烈风,盤石压其上。

后踵倚绝壁,前趾踏惊浪。

老松奋壑底,长鬣仡相向。

结构托翠微,丹青昔何壮。

玄武盛严卫,仿佛动幽怆。

好从神霄淫,迹自宗藩创。

神理有诞欺,人事阅兴丧。

衡岳百里外,隐然山南望。

吾闻董炼师,玉颜故无恙。

解带逝从兹,将入青霞访。


云麓宫名联甚多,同治二年修葺时,嵌“云麓道宫”于门额。岳州临湘县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传为佳话。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

求道安心即是宫。


三清殿门联宣传了道教经典和道家主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清殿檐柱联:


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

悟妙理,达妙境,顿开妙道妙神通。


云麓宫右侧有望湘阁,游人至此可以品清茗、尝点心。这里是眺望江景的最佳处。站在阁前,凭栏极目,湘城长岛,历历在目。前人有两副名联,道尽了眼前之景。一副为清人黄道让的诗句: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另一副为另一位清代诗人程颂万的诗句:


一雨悬江白;

孤城隔岸青。


1955年6月,毛泽东重游云麓宫时,曾向陪他同游的老同学周世钊问及这两副对联。1961年12月26日他生日这天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再次提到“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一联。可见他对故乡风物思念之殷。


中日战争时,守卫长沙的中国军队指挥部设在岳麓山上,日本飞机曾对岳麓山狂轰滥炸,位于最高处的云麓宫更是首当其冲,山门、前后三殿、望湘阁,全部被毁。1949年后复建的云麓宫基本保留了原来三大殿的规划,但布局略有不同。


云麓宫下多古木,其中有一棵杏树,为唐代所植,上嵌有一口大铁钟,为明万历四年所造,年深月久,古钟与古木已不可分离,人们不知其所自,故称“飞来钟”。因为经常被游人敲打,光绪年间已被敲破,到民国初年,只剩下一个钟柄了。云麓宫中一位道人深恐古迹湮没,又重铸了一口大钟,嵌在银杏树上,与原钟柄合而为一,如今这口古钟又有百余年历史了。


自来钟下又有飞来石。它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因为它并不嵌于山土之中,而且完全裸露在山坡上,像天外飞来之物,故有此名。飞来石上原来建有一座小小的殿堂,人们在此向南面的衡山顶礼膜拜,故称拜岳殿。如今拜岳殿已无踪影,但飞来石依旧存在。飞来石下原有一小冢,相传是民国初年著名诗僧苏曼殊在长沙明德学堂教书时,与城中一位小女子发生恋情,临别时,将小女子的一双绣花鞋埋葬于云麓宫下。也算是岳麓山的一段艳史吧。


撰文:陈先枢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白云寺    下一篇 陶公庙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