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0] 评论[0] 编辑

清镂雕‘和合二仙’图方形玉佩

清镂雕‘和合二仙’图方形玉佩清镂雕‘和合二仙’图方形玉佩

名称:清镂雕‘和合二仙’图方形玉佩

时代:清代

规格:纵6厘米、横7.9厘米、厚0.6厘米

级别:二级文物

来源:旧藏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古时喜神与爱神

——“清镂雕‘和合二仙’图方形玉佩”

 说到“爱神”,大家一定会想到西方古希腊神话中那个手持爱情弓箭,可爱调皮的丘比特。然而,在中国古代,在众多传说人物中,被人们一致认同的爱神和喜神又会是谁呢?就让我们从人们随身所戴的玉佩之上探寻他们的身影吧!

说起明清时期的人物佩,可谓种类繁多,灿若群星。各种各样的人物都出现在了这一时期的玉佩之上,常见的纹饰有婴戏图、五子登科、传说人物、拜寿图、状元及第、和合二仙、渔翁垂钓等等,可见这一时期人物佩在纹饰上的繁荣。尽管纹饰繁多,这些纹饰之间却存在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吉祥的纹饰,反映了人们各种各样美好的愿望,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在这众多人物佩中,谁又代表着幸福美满的爱情呢?“和合二仙”实为不二之选。

和合二仙是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爱神”亦是“喜。实际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他们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而脾性又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便傻笑而去。他在国清寺曾当过厨僧,与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见如故,情同手足。拾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高僧丰干和尚化缘路过其处,慈悲为怀,把弃婴带至寺中抚养成人,并起名“拾得”,在天台山国清寺剃度为僧受戒后,被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到国清寺,但拾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国清寺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得一起当国清寺厨僧,自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继丰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自古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相亲相爱的情意,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喜神”。至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与文化概念,和睦相处、百年好合、姻缘和合以及阴阳和合等多种文化理念都隐含在这“两位喜神”的蓬头笑面之中。

由于民间传说和合二仙是主婚姻和合之神蕴含和谐美满之意,因此古人们常爱将“和合二仙”绘作蓬头笑面之童子形象,将其描绘妆点于木版年画、漆画、砖刻、刺绣、剪纸和玉器上。大凡婚礼之日新郎家都要挂一幅“和合二仙”的画轴,悬于花烛洞房之中,或挂于厅堂,以图吉利。

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的这件“清镂雕‘和合二仙’图方形玉佩”,纵6.0厘米,7.9厘米。在镂雕长方形块状玉佩上,琢的两个童子便是中国民间爱神和合二仙”。玉匠将两人塑造得宽眉大眼、体态丰腴、面含微笑。一站立者头梳双髻,手执荷枝于胸前,另个亦头梳双髻,半于地,双手捧一圆盒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讲究的。那荷花寓意“生性高洁”、“花开并蒂”,且“荷”与“和”谐音;而子的盒字与“合”谐音,象征“百年好合”、“鸾凤和鸣”,而二仙周围云、蝙蝠、灵芝等吉瑞之物环绕,寓意着五福临门,大吉大利,一片福寿如意、和谐美好的意境。

细赏整件器物,其玉质洁白无暇、光泽温润,茎叶花枝之脉络雕琢得清晰可见,其上几十孔镂空,处处雕琢精湛、手法娴熟、抛光精细。二仙神形灵巧可爱,和谐生动,令人爱玩不舍。每当婚庆嫁娶之时,此类玉佩常用来互赠佩戴,极具和美吉利之意。

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以来,“和合二仙”一直被人们奉为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爱神”和“喜神”,他们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并且在人们心目中广泛地传播着他们所蕴含的和善、合美、和谐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汪祖民:《浅析寒山与和合文化》,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

2、 昭明、利群编著:《中国古代玉器》,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 李凤仙: 《玉器中的吉祥文化》, 《文物世界》20107

撰文:何枰凭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清银镶玛瑙盖菊花瓣纹碧玉壶    下一篇 清镂雕佛手鸟纹翡翠佩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