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黄龙山、慎家桥、白鹤庙,望城黄龙河上的记忆灵符

2019-12-22 16: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1| 评论: 0|来自: 潇湘晨报

    来到长沙望城区茶亭镇苏蓼垸南挡的黄龙河畔,向东一望,一抹群山掩映在缥缈的淡雾中,倒映在静静的河水中。山水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向你展开。在这宁静的山水间,也曾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恬然,也曾有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都在那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黄龙山,可以遥望到益阳笔架山

    黄龙河,又称黄龙水库,是由洞庭湖的一个汊湾围起来的,而且与湘江相连,便被当地人称为黄龙河。现在的黄龙河水库,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水库。黄龙河名字的由来,自然与水库东岸的黄龙山有关。不但如此,正是因为黄龙河水库的修建,使来自九峰余脉尖家山48冲的山溪水,除部分蓄在了黄龙河水库之外,其他的都通过水库西岸的撇洪河流经曾子港出湘江去了。在黄龙河水库里除留下的部分山溪水之外,还有曾经的被48冲之水冲蚀的古桥、水坝等,留给了人们点点的记忆。

    在苏蓼垸成坎之前,黄龙山一带就是洞庭湖南岸的沟湖港汊。洞庭湖的水可以淹没到黄龙山前头来。不仅如此,黄龙山一带还是往来客商的渡河码头和洞庭湖上打鱼为生的渔家避风港,曾经也有着“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的水岸繁华。据老辈人讲,苏蓼垸没有成坎之前,从黄龙山这里可以遥望到数百公里之外的益阳笔架山,可见黄龙山当时之雄伟。而今八百里洞庭已经不再,黄龙山也成了一个地名了。

    慎家桥上阳刻着石蜈蚣,辟邪镇水

    在黄龙山前头,有一条古道,这是50多年之前从长沙到湘阴沿湘江东岸的一条必经之路,从铜官到誓港,经石子岭、张家冲,过慎家桥,到金台山至樟树港往湘阴县去了。慎家桥,就是沟通现黄龙河尾端东西两岸的一座古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倒塌于清宣统元年(1909),后在老桥上首以原貌建新桥。现在,交通条件已经改善了,道路四通八达,慎家桥也不再有交通功能。不过,慎家桥这个名字,不管有多少寒来暑往,却没有变过,成为了当地一个承载历史积淀的符号。

    现在的慎家桥还静静地留在了黄龙河上游的水坝上。东西向一座古桥,长约15米,5墩4孔。现在的桥面是水泥桥面,约2.5米宽,可以通行农用机械。原来是条石桥面,每两墩中间3块约40厘米宽30厘米厚的条石架着,5个用石块砌成的桥墩。东西两头的桥墩八字墙上的中央部位,阳刻着一条石蜈蚣,辟邪镇水。

    之所以要废老桥建新桥,是因为原老桥桥下有一个很深的洞。有人到桥下捉鱼抓鳝,发现这个洞根本不知道有多深,跑到家里取来一根最长的竹篙往洞中插去,也插不到底。捉鱼的人怕了,不敢再到桥下捉鱼。后来,又有不信邪的人想到慎家桥下捞点鱼虾,发现洞壁很光滑,像是什么东西经常在洞边爬来爬去造成的一般,于是,便传出了慎家桥这里有一只团鱼精,慎家桥下的这个深洞通了湘江大河连着洞庭湖龙王的宫殿等说法。人们不敢再随便到桥下捕捞了。再后来,也就是宣统元年,老慎家桥倒了,这个深洞也被填平。于是,余老屋余氏族人中有一位叫余仙林的地方士绅出面主持,众人凑钱,在现新桥的地方再次建起了慎家桥。也就是说,现在的慎家桥是余氏族人修建的,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

    白鹤庙,遗落在民间的善意表达

    黄龙山下的白鹤庙原名白鹤寺,最初名为白鹤庵,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据说该处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年有一个很有名的地理先生赞曰:上有云龙骑烈马,下有白鹤戏黄龙。其中“白鹤戏黄龙”之句中的白鹤即为白鹤庙,也就是白鹤庵,黄龙则是黄龙山。

    白鹤庵建庵后,供奉的是关圣帝君和南岳圣帝,香火很旺,当地和周边地区来祭拜的信士信众很多。但由于黄龙山前面是一个大冲口,从九峰余脉的尖家山下来的48冲山溪水都要从这里出湘江入洞庭湖,冲口中有一条几丈宽的港子,人们过港子祭拜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时常有人掉到水里,为此,以庵子里为主,地方也集了一些资,在港子上建了一座石桥,取名为庵子桥。

    后来,白鹤庵变成了白鹤寺白鹤庙,但香火一直很旺。不知道是哪一年,白鹤庙里来了一位和尚。这位和尚法名“玉花”(音译),当地人称玉花和尚。玉花和尚白天在庙里吃斋念佛,晚上则在周围“喊梆”(打更),他手持喊梆器具,边走边敲边喊:“小心火烛,平安无事哦!”提醒周围民家防火防盗,注意安全。

    据称玉花和尚武术高强,有飞檐走壁之功。当地人见他就是一个喊梆的老和尚不相信他。一天,玉花和尚和好事者打起赌来,要显示一番功夫。于是,当地吆喝来了很多信众和看热闹的人,大家将白鹤庙的后门锁紧,只留下大门,并在大门前的台阶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坐满了人,就连一只苍蝇要飞出去都难逃众人的眼睛。大家要看玉花和尚出丑。

    玉花和尚在里间向祖师爷汇报之后,突然一声“梆”响,众人紧紧盯着山门,并未看见有任何人物出来。正惊异间,白鹤庙对门的庵子桥那边响起了一声“梆”响,只见玉花和尚早已到了几百米之外的港子的另一边。这时候大家才回过神来,玉花和尚有真本事,不是吹牛皮的。

    关于玉花和尚的来历,有的认为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将,在石达开与曾国藩湘江战役时流落在白鹤庙的。不管怎么样,庵子桥也好,白鹤庙中的打更的玉花和尚也好,都是一种民间的善意表达。文/谭铁安2019年12月1日潇湘晨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9 08:33 , Processed in 0.1070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