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鸜鹆(qú yù)图 类别:绢本花鸟画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宋代 规格:纵23厘米、横24.2厘米 来源:1980年易元久先生捐赠 今藏:长沙博物馆 张兴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有人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而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的两宋花鸟画在当时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帝王的推崇、皇家画院的建立、苏轼等文人自觉自为理论、绘画史论著作和绘画市场及花鸟画家们师法造化的创作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和提高,宋代花鸟画创作由此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长沙博物馆馆藏的《宋人鸜鹆图》是一幅绢本团扇小写意花鸟画,纵23厘米、横24.2厘米。鸜鹆俗称“八哥”,是长江流域最为常见的留鸟之一,其貌不扬、其声不佳,但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性不畏人,多吃害虫;二、关于效鸣和模仿人语且惟妙惟肖;三、聪明乖巧,易与人亲近。鸜鹆是极少数能粗放(不用鸟笼)鸟种之一,它们会与主人形影不离,表现出只有哺乳动物才会出现的那种亲昵,如轻咬手指、掏耳朵、亲吻,甚至会喜欢与人一起睡觉。所以鸜鹆一直都被当做宠物饲养。 《宋人鸜鹆图》中,鸜鹆立于右侧,嘴微张向左,双爪紧抓树干,树干部分用线虽细,但局部变化仍然十分微妙,线条的顿挫转折很有书法的笔意。八哥的色彩亮、灰、暗分配非常合适,爪部采用“析甲沥粉法”为之,对于表现鳞片的质感还是很合适的。眼睛部分仅仅用焦墨点一圆点,而不分染瞳孔的复光,也不点高光,是古代中国禽鸟画的特点之一,有别于当代流行的“玻璃感”画法,更有一番装饰情趣。在传统书画构图的影响下,此幅画作构图既讲究构图形式的周密,又讲究绘画内容的自然生动。远近两组秋天的干枝,枝头已无一片树叶。一只鸜鹆稳稳抓住枝干,视线向着前方,仿佛刚刚落在枝头。鸜鹆可谓画中的点睛之笔,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形式,枯枝贯穿整个画面,远方还有一组细小的树枝做点缀,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鸜鹆在画面右边中部偏上的位置刻画入微,显出蓬松柔软的羽毛,质感超强;另一面巧妙采用留白技法,再一次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宋人鸜鹆图》这种花鸟画折枝式构图形式,在审美本质上与庄老哲学的宇宙自然观有着密切联系,是宋人观照自然方式的体现,蕴涵着深刻的道家美学的精神内涵。“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画多画少并不是问题,而是有没有达到那个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也是老庄删繁就简、归根曰静思想的体现。折枝花鸟的构图大都留白,而空白美亦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色,对空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得当,可以使笔墨形象在空间布局上更符合大小、黑白、虚实、节奏、疏密等形式美的法则。折枝式构图作为花鸟画的一种构图方式,体现出花鸟画已经成为了画家参与悟道的载体。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12:49 , Processed in 0.0984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