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漆钫(西汉)
名称:张一尊水墨《奔马图》
时代:现代
尺寸:纵89厘米 横104厘米
级别:三级
来源:旧藏
收藏单位:长沙市博物馆
天骨开张不染尘,苍茫海岳任腾奔
——“马迷”张一尊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马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中国人养马、爱马亦钟情于画马,历代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佳作数不胜数。近代“马迷”张一尊笔下奔马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独有一种振奋向上的时代精神,深受人们的瞩目和喜爱。
长沙市博物馆藏张一尊《奔马图》极具个性。那飞动的马鬃,腾空的四蹄,都充分展现了马儿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精神。《奔马图》为纸本,纵89厘米,横104厘米。画面自题“醉笔写龙种,纵横泼一墨。昂然千里驹,看得骑不得。”落款“壬寅九秋雅集天心阁,醉后狂书。张一尊”。 奔马纯以水墨为之,昂首长鸣、四蹄飞腾,急驰而至,极具艺术感染力。
《奔马图》作于1962年,是张一尊绘画成熟时期画马的代表作之一。此图以水墨大笔泼写,用笔挺劲有力,强调线条感,将马刻画得栩栩如生。马的关键部位, 如轮廓、口鼻、关节等部位, 都一丝不苟。笔法豪迈雄健,在用墨时注意干湿浓淡的结合, 以墨为主, 又充分发挥了笔的作用, 单纯中有变化, 情趣丰富。整个画面有一种泼辣的活力在跳动。线条刚劲有力,泼墨渲染酣畅淋漓,给人以速度、力量的美感。
在《奔马图》中,作者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焦墨扫出鬃、尾,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劲健有力,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表现出肌肉的力度,充满着激情和活力。马的鬃毛和尾部在运笔施墨上毫无凌乱之感,其虚实相间的笔触,浓淡、干湿互衬的墨气,表现出骏马驰骋时鬃毛飞扬的飘逸洒脱。
张一尊笔下的奔马往往是因时因事有感而作。《奔马图》将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画家为什么能够将马画得如此出神入化呢?这还要从张一尊的童年说起。
张一尊又名耀定,曾用名铁湘,湖南怀化人。1902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吉首市太平乡, 张一尊自幼爱马,经常默立马旁如痴如醉观看,并喜用木棍在沙滩、院坝画马,学马叫,学马打滚,人称“马迷”。 1910年在乾州公立模范高小读书时,自学绘画,尤喜画马。1931年8月,张一尊与何薰、雷恺、雷悦、雷恪等湖南省内书画知名人士在长沙发起组织“潇湘书画社”,先后举办过五次社员集体书画展览,有力地促进湖南美术事业的发展。其后得到两湖知名篆刻家黄铁庵指点,画艺日增,兼工诗词、书法,在各大中小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7次之多。
1950年,张一尊被聘为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曾兼任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美协主席等职。其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并出版有《张一尊画集》,与徐悲鸿、梁鼎铭、沈逸千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又有“北徐(徐悲鸿)南张”之美称。1973年3月病逝于长沙,享年72岁。
张在作画中潜心研究唐宋以来的画马技法,变传统线描为水墨写意,推陈出新,不落前人窠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画马时只需腹稿,常先画马尾,再画马身,后画马头,栩栩如生。以水墨纵横挥洒,神形兼备,顷刻成画,独具魅力。
马一直是我国历代画家喜爱的题材之一。史上名家辈出,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他们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达到以形传神,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
马作为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尊崇。马的速度、力量乃至外在形象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古代典籍中记载伯乐、九方皋相马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马作为交通、运输、骑猎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帝王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十分重视,对于名马更是钟爱有加,因此马也突出地反映在绘画艺术上。
魏晋时期顾恺之就是一位画马高手,在其传世名作《洛神赋图》中,描述了姿态各异的骏马。南北齐时,在画马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准确, 姿态多变,注重刻画马的神态。如南齐毛惠远、北齐扬子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杨子华是北齐画马名家,有“画圣”之誉。他笔下的马作可以用“形神兼备,宛然如真”来形容。据传说,如果夜间站在他画的马前就会听到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的声音。
唐代的曹霸亦善画马。杜甫为他写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称赞他画的马神骏如龙,气势非凡: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杜甫在诗中盛赞了画马本领的高超,挥洒的神速。此后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任仁发、清代郎世宁等,都是闻名于世的画马大家。
张一尊在继承传统画马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创一格。他以酣畅淋漓的笔墨 ,浓淡有致的墨色,既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马的形体,又保留了墨色的韵味,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其笔下之马笔墨淋漓, 气象万千。下笔有惊风骤雨式的迅疾,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 ,完美而精彩。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逼真而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使笔下之马具有独特的时代精神。
《奔马图》作于文人雅集天心阁之时,大家书画遣兴,以文会友、切磋文艺。众多名人自由式的诗歌唱和,让《奔马图》更加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如黎泽泰题诗:“边塞防秋草正肥,骁腾如此震天威,东征西讨清妖孽,听到嘶风报合围”。黎泽泰(1898年—1987年),字尔谷,初号戬园,后改戬斋,晚号戬翁,另有刚克斋主人、星底老人等别号。湖南湘潭人。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精于篆刻。何汉文题诗:“飞马过天心,人间留笔墨。天上羡人间,良辰今易得。”何汉文(1904年—1982年),别号何雪山,湖南宁乡县沙田乡人。曾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等职,撰写有70余万字的《秦史》。又如:“天骨开张不染尘,苍茫海岳任腾奔。一鸣惊破痴人梦,羡煞当年弼马温。”等等,让此卷增色不少。
《奔马图》以笔造型,一方面是高度形似, 一方面则是笔墨酣畅奔放、充满气势和力量感。张一尊在痛快淋漓的笔墨之中精确而熟练地塑造了马的形象,表情达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张一尊以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给新中国画坛带来了刚劲有力的新风。《奔马图》现在收藏于长沙市博物馆,它是画家的个性、理想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的见证,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①《杜甫诗选注》 2002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撰文:陈立果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