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旅游服务   
[0] 评论[0] 编辑

潮宗街(含梓园、九如里)历史文化街区

潮宗街东起湘江路,西止黄兴北路(原北正街),是长沙城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原长511米,今存约400米,宽9米,为旧时最宽的街道。潮宗街原名朝宗街,因临城门朝宗门而名。朝宗,朝拜祖宗之意。因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潮宗街又名草场门正街,明清时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行人往来,车水马龙,旅店业特别发达。旧时潮宗街是出潮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道,因而成为米业、堆栈业的集中之地。尤以米市闻名于世,有永丰、协丰、吉丰、协和、德安、益华、恒丰、太丰、顺丰、义丰、友和等10多家粮栈、米厂。


潮宗街又是人文荟萃之区。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宅第位于此街,人称“瞿相府”。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创办。1920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迁走后,其校舍曾为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的社址。1923年,著名女权领袖唐群英在高升巷创办复陶女子中学。陈介石创办的《民国日报》,社址亦设在高升巷。1924年又有真耶稣教会堂在这里落户,方型麻石柱支撑着高大的教堂,体现了民国时期长沙的建筑风格。


潮宗街中部一小巷,名梓园,原为刘权之公馆的后花园,今保留有一处民国旅馆及戏台。大门内深藏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院子,院南耸立一座由4个木柱支撑起的歇山式台顶、飞檐翘角的戏台。梓园再往西拐一个弯是九如里,因旧有9户体面人家居此巷而得名。两厢公馆多建于民国初期,用一色的机制红砖砌成,石库门,屋顶盖琉璃筒瓦,内部保持天井回廊结构,阳台、甬道、歇亭、花园等一应俱全。


潮宗街(含梓园、九如里)规划保护范围33300平方米,保护的重点是古老的麻石路面。街巷提质,地下管网设施改造,必须搬开麻石。工人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手搬、肩扛,把全街6500多块长条麻石小心翼翼地码到路边。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细心将一块块麻石按铺放顺序编号,最终完全按原样复原,保持了麻石路面的古韵。人行道则以青砖铺砌,与麻石路面十分协调。两厢建筑采取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改造。梓园民国旅社、九如里老式公馆、真耶稣会教堂、旧仓库老墙、抗日战争时期防空洞遗址等古旧建筑进行原真性修缮。沿街三层以内的民房拆除原有屋面,新做小青瓦屋面500平方米,高层建筑喷真石漆,更换旧雨阳篷、门窗和招牌,统一制作仿古雨阳篷900米,招牌200余块,仿古木花格门窗200余块。全街生活和经营环境大为改善,两厢门面月租金由过去每平方米七八元,攀升至20多元。


撰文:陈先枢

来源:2006年8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青山祠——光裕里——妙高峰历史文化街区    下一篇 连升街历史文化街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