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麋峰寺
黑麋峰寺 位于望城县黑麋峰顶西坡。原为道教宫观,称麋峰古观,曾一度为佛教使用,故又称麋峰古刹。建于唐玄宗年间(712~755)年,麻石结构,分前、中、后三殿,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明万历四年(1576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同治三年(1864年)及20世纪30年代末期,均曾修缮。观内有唐代书法家怀素所书“道高云洞”匾额。《道藏·洞天福地部》记载,该观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1953年后,因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仅剩后进屋架。1986年望城县政府决定,恢复麋峰古观,由道教管理。后由于道人缺乏,1994年3月21日县政府[1994]10号文件正式批复,将“麋峰古观”更名为“黑麋峰寺”,交佛教管理使用。现该寺正在修复之中。(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来源: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编辑:周顺2024年10月12日更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