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建筑   
[0] 评论[0] 编辑

云麓宫

云麓宫  云麓宫位于岳麓山巅,传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家藩长沙时所建。明隆庆年间(15761572)重建。1944年被日机炸毁。1957年重建,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宫右有望湘亭,亭内有清人黄道让名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之句,写景贴切,广为人们传诵。宫后坪中竖一青石碑,高2米,宽0.93米,碑正面刻“麓峰巩寺”,碑阴刻竣工记事。明嘉靖年间(15221566),长沙太守孙夏,令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增设松柏,桐梓及筱篁千株,使山峰凭添秀色。穆宗隆庆年间,道士金守分“冶铁为瓦,凿石为柱”,增建殿堂祭祀关帝、玄帝和三清,命名为“云麓宫”。现宫内尚存部分明万历和清代所铸的铁瓦。解放前,宫殿破败不堪,无人涉足。解放后,重建步虚楼,内设茶食餐厅,为游人憩息之地。1955620日,毛泽东畅游湘江后登岳麓山云麓宫。195611月陈毅游麓山,写下(岳麓山顶眺望):“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云麓宫  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云麓峰顶。是道教在全国“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二十三洞真虚福地”。该处在明朝以前为黄冠羽士修炼之所,正式建宫于1478年(明宪宗成化十四年)。500多年来几经战乱,几经修复。主建筑前后依次为关帝殿、吕祖殿和三清殿,左右建有五岳殿、天妃殿,两厢建丹房,宫旁建亭,名“望湘亭”。主殿前建宫门,宫门横额为“云麓道宫”,门联是“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为清代吴獬所撰,联内把“云麓道宫”四字巧妙地嵌进去了,成为一时名联。殿宇依山面江,石柱铁瓦,四周广植松柏、银杏、翠竹。左侧坪中有二块石碑,一块为麓山树镫记碑,碑文上方横书“光垂亿载”四字,另一石碑上刻有四个大字:“麓峰翠峙”。宫前有株唐代银杏,树杈中紧嵌铁钟一口,传说为“飞来钟”。钟之左下方,突兀一石,似天外飞来,俗名飞来石,相传在此可拜望南岳,故又叫拜岳石。云麓宫居云麓峰之巅,登高远眺,极目楚天,南瞻衡岳,北望洞庭,湘江如带,楼阁如林。历代文人,登临揽胜,佳句频添。明人李珣有“挹紫云居穴,栖真岳麓巅”;清人黄道让撰“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陈士杜吟“道宫天外立,尽日白烟封”雅句,为世人称道。1962年,云麓宫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云麓宫被批准为市级重点开放道教宫观,由岳麓公园交长沙道教协会管理。市道教协会将已接管的关圣殿和三清殿正式对外开放后,香客游人络绎不绝,还吸引了不少境外朋友前来祭拜,其中1992年和1993年云麓宫接待了罗光男等100多人的台湾道教参访团等,为弘扬祖国道教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的交往做出了努力。(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来源: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编辑:周顺2024年10月12日更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爱晚亭    下一篇 乾元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