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江河洲岛   
[0] 评论[0] 编辑

新河三角洲

新河三角洲新河三角洲

新河三角洲,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今开福区中部,大致为开福寺以北、浏阳河以南一带。新河原名新开河,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湖南巡抚王艮为停泊湘江船舶而在长沙北门外新开凿的月形人工港湾。至康熙末年,月河淤塞近半。雍正五年(1727)、乾隆二十七年(1762),湖南巡抚王国栋、陈宏谋两次组织疏浚,使月河两岸均可泊船。陈宏谋还动议月河与河旁的碧浪湖开通相连。同治年间,李元度《开浚长沙城北新河议》,重提接通新河与碧浪湖的动议。该动议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巡抚陈宝箴再倡疏浚新河时才付诸实施。次年因陈宝箴被革职,工程停顿。光绪三十四年(1908),巡抚岑春蓂重新开挖竣工。长沙大商人朱昌琳先后捐资十三万两白银,将湘江、碧浪湖和浏阳河凿通,河长数里,泊船盈万。由湘江、浏阳河和新河围起一片三面环水的三角地带,遂谓之新河三角洲。新河一带随之出现了街市、码头和行栈,成为长沙北门繁华之区。


新河的再次浚通,使长沙城北有了一个可以停泊舟船的港湾,促进了长沙交通与商业的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新河一带的土地开发。此前,这里为一片农田、水塘。新河开通后,沿河一带建了不少房屋,逐渐形成街道,称新河正街,出现了商店、作坊。晚清时期修筑铁路,这里即是起点,并建了车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省主席何键还主持修建了跨新河的桥梁,名曰“键桥”,说明那时新河还在使用。民国晚期,新河又被淤塞,并逐渐废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加强了新河地区的开发,先后在此建了长沙化工厂、长沙除尘设备厂、长沙汽车附件厂、长沙制革厂、湖南动力机厂、湖南人造板厂等,建立了一个石油库,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工业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工业体制的改革,这些工厂都因改制而解体,或搬迁,或消失,这里又成为待开发的地带。二十一世纪初,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新河地区展开大手笔开发,建设高档次的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和音乐厅,称为“三馆一厅”,并引进巨额资金建设道路、市场和住宅小区。称为“北辰三角洲”的大型楼盘拔地而起,新河三角洲以其最富有时代感的面貌,屹立在湘江、浏阳河之滨,写下新河三角洲变迁史上辉煌的一页。


“三馆一厅”合称为长沙滨江文化园,西滨湘江、北临浏阳河,东南为湘江大道北段。2007年12月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包括音乐厅、博物馆(含市规划展示馆)、图书馆和中间景观塔共4个单体。2015年建成开放。

    长沙市博物馆(含规划展示馆)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东北侧,建筑起伏跌宕,如同一部石头的史书,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42万平方米,设有五个展厅,主要用于综合陈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关自然、历史、文化、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实物及标本。博物馆的形态则强调其稳如磐石,沉着安静之势。无论远观或者近看,都如同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珍宝顽石,雄浑而壮美。博物馆表面采用长沙市地图作为肌理,强化了它作为长沙市城市博物馆的独特性。


长沙规划展示馆位于博物馆底层。该馆从不同的角度,将三维复原、总体规划沙盘模型、数字沙盘、3D影院、隔空互动影像空间、VR自驾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个展示环节,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展馆。全面展示长沙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长沙市图书馆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西南侧,总建筑面积为3.13万平方米,藏书约14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其形态犹如正在慢慢打开的一本巨大的文化大辞典,吸引人们注意,其强调的是一种动静之间的张力。图书馆的外墙通过竖向百叶模拟竹简效果,通过表面的楚文字回应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内装修采用大量文字浮雕,这些处理都是回应“图书”“文化”的建筑主题,体现了图书馆与其他两馆所不同的个性特色。


长沙音乐厅位于新河三角洲的尖三角上。音乐厅设1446座音乐厅1个、508座多功能音乐厅1个、314座多功能音乐厅1个、排练厅2个,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层)。第一层(38米标高)为演员、后勤办公、贵宾等功能房;第二层为休闲、展览空间,观众可停留性强。音乐厅的观众主入口设在第三层,观众经过丰富的坡道进入建筑的第三层,在入口大厅可俯视全局。1446座的音乐厅采用岛式舞台,用于大型音乐会。山谷梯形楼座分散布置在舞台四周,使更多方向的观众能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和空间感受。508座的多功能音乐厅采用箱型舞台,左右两边有可延伸的侧台能满足会议、个人演唱会及小型歌舞晚会的需要。314座的小厅室内空间亲和感强,可举办生日会、结婚音乐会等形式多变的聚会。


滨河文化园景观塔高118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是整个长沙市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建筑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滨河区域一个重要的景观标志。景观塔的设计,力求使其更符合地块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塔的造型立意为“破竹擎天之塔”,象征长沙的发展如“破竹之势”。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橘子洲    下一篇 兴马洲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