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山岭峰洞   
[0] 评论[0] 编辑

扶王山

扶王山扶王山

扶王山位于宁乡市巷子口镇之南,海拔九百七十余米,是宁乡境内的高山之一。《宁乡县志》载:“唐扶王真人修炼于此,因以得名。”又,宋朝《开远桥记》载:“唐末有峒族首领扶汉阳为王,得名扶王山。”所谓扶王真人者,传说当年有一道家子弟,游历四方。某年某月游至江南宁乡境内,直觉风光无限。特别是游到一个叫巷子口的地方,抬头往南一望,哎呀,只见山上云飞雾绕,仿佛有仙人端坐其间,好一派道家圣地。于是,他便寻径上山,想到那山顶之上与仙人相会。他一边走一边赞叹不已:何谓人间仙境?此山古树苍劲,怪石嶙峋,尤其是有一种石头,晶莹闪亮,美妙非凡,如果用它来修炼成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他便将行囊放下,想好好地坐下来,休息休息,养养神。谁知他把那行囊一放,便再也没有了再背在肩上的欲望。渐渐地,他在那里修起了道观。然后,又招收了一些弟子。偶尔,他们也到山下去向民众传法布道。山上的香火也慢慢地旺盛了起来。


又过了好久,这位道家子弟终于炼丹成功。某日,夜得一梦,有一白发老人要他将仙丹吞下,便可成仙升天。于是,他便按老人的要求将仙丹吞下,果然,他便飘飘然地驾一朵祥云羽化升天了。升天后,被上天封为“扶王真人”。他的弟子得知,便将其原有的道观改建成了“扶王庙。”如今,扶王山上还有当年扶王真人的洗药池和炼丹石臼,道观的东面还有为其报晓的金鸡石与做法事的石鼓等。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是远古的女娲曾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她在补天时,不小心,掉下来了许多的碎石。那碎石所掉的地方,便是现在的巷子口附近。女娲拨开云雾,往下一看,只见那山祥瑞充盈,将来必将大利天下,于是将其赐名为“扶王山”。并赞曰:“滋龙育虎,永不绝代。”于是,自上古以来,扶王山周遭地带龙腾虎跃。其山南有卧虎之地“老虎坑”,山之西有游龙戏耍的“龙田”,北麓有幼龙相聚的“龙子坑”以及潜龙藏匿之处“隐龙坑。”


扶王山顶峰有平地约一千三百平方米。原有扶王庙,庙基遗址与扶王真人的洗药池、炼丹石臼等还依稀可见,而且还有两块石门框横卧在地,门框上刻着:


此地本崇山峻岭;

因时降甘雨和风。


登峰远望,巷子口镇尽收眼底。自官山毛坪,经新开铺、直田、西门铺至巷市,一条断续的二十余公里的长街酷似一条巨龙,从东到西延伸、卷动。周围村落星罗棋布,宛若巨龙掀起的波浪。沩水源头从西、北、南、东四方汇入沩江,如同巨龙之须。苏家冲水库、孝母大塘,则有如一对龙眼,活灵活现。


扶王山看景,莫过于择晴天登山观日出。当黎明破晓之时,登上扶王山之巅的观日台或云峰,或见一轮旭日冉冉升起,让山野村落披金挂彩,堪为沩楚之绝。尤其在春天百花盛开之际,朝阳东升,晨风拂面,万紫千红,五彩斑斓,如入蓬莱仙境。


扶王山景点甚多。山麓和半山腰有寺庙多处,香火曾盛极一时。其山腰山麓有牵牛坡、狮形山、象鼻山、隐龙坑等多处自然景观,构成扶王山整体的天然图画。其山南还有一节节相连的石山,酷似一头牛从山下往山上缓缓爬去,牛的脊骨,凸在外面,称之为“瘦牛脊”。山腰还有金鸡石、铜鼓石、蛇形山、考虑坑等自然奇观。


还有,扶王山夏季的气温比山下平均要低八到十摄氏度,空气清新,实在是一个难得的避暑胜地。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芙蓉山    下一篇 凤凰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