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无形遗产   
[0] 评论[0] 编辑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刘海砍樵》剧照


长沙花鼓戏形成于清朝,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湖南地方主要剧种。它随着花鼓戏艺人的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众多流派,其中以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五路为主要流派。这五路花鼓戏因都以长沙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所以通称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最初由歌舞形式的地花鼓发展为较有故事情节的对子花鼓;其后发展为“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逐渐具有戏剧性质的草台班演出阶段;后来汲取其他剧种的腔调、伴奏和表演等艺术表现手法成为戏曲剧种。它的产生和形成发展都在民间,而不像其他剧种那样先由宫廷、上层社会提倡然后再传到民间,因此极具群众性。


长沙花鼓戏与湘剧、浏阳皮影等一样,享有较高的声望,代表作有《刘海砍樵》、《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秋之夜》、《皮秀英四告》、《春草闯堂》、《凤冠梦》、《疯哑奇冤》等。新时期以来创作上演的《秋天的花鼓》、《万年牌》、《手心手背》等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艺术节金奖、湖南省田汉新剧目奖。

 

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长沙花鼓戏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花鼓戏(浏阳)

浏阳为长沙花鼓戏发源地之一。浏阳花鼓戏因受地域文化影响,兼有湘东的山歌、浏阳民歌、江西采茶、平江花灯及浏阳地花鼓的元素,在演出剧目、声腔特色、表演风格和锣鼓套路上,自成流派,别具一格。

2014年,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沙花鼓戏(浏阳)成功申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花鼓戏(宁乡)

宁乡为长沙花鼓戏发源地之一。宁乡花鼓戏是长沙花鼓戏中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戏剧,素称“宁乡路子”。它以小调见长,处理细腻,字正腔圆,委婉清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2014年,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沙花鼓戏(宁乡)成功申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2014年《长沙非遗集萃》

供稿: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湘剧    下一篇 浏阳皮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