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五章 长沙弹词艺术家

2020-10-3 20: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37| 评论: 0|原作者: 王亨念 唐湘岳 谭鑫 李迪辉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三、长沙弹词传人李迪辉

    李迪辉是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演员,湖南益阳人,1947年出生,9岁开始学艺,擅长单人锣鼓说唱,同时也是长沙弹词的传人。被誉为长沙弹词活化石的彭延昆是李迪辉的曲艺恩师。提起李迪辉学习长沙弹词,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从艺57年有36年都是在师父彭延昆膝下度过的。三十六个春夏秋冬,三十六年风风雨雨,师父的教导他铭刻在心,师父的恩情,他没齿难忘。

 

    多彩人生逢机遇,投身曲艺钻冷门

    “树大根深山又高,人要从师井要掏。井掏三道出好水,人从三师艺更高”。李迪辉是1956年从师何冬保老师学唱湖南花鼓戏,后来又调到皮影剧团任团长、文艺轻骑队当演员、岳阳地区歌舞团跳芭蕾吹长笛,还选送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进修表导演,曲折多变的艺术生涯,构成了他万金油似的一专多能。

1976年湖南曲艺汇演时,李迪辉的单人锣鼓被评为全省一等奖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曲艺调演。正当李迪辉在长沙韭菜园省五招待所加工排练时,长沙市曲艺队的陈茂达老师邀请他到火宫殿参加纪念毛主席视察火宫殿20周年演出。李迪辉带上他的行头响器,来到了坡子街现场,经理和市饮食公司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特意请来年近八旬高龄的一级厨师何老专门做出了一盘臭豆腐招待他们。 

    演出时,单人锣鼓节目前面有一个长沙弹词说唱,只见一位中年老师怀抱月琴,豪情满怀,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地走上台来,怀中的月琴滚轮弹拨,搓按扳揉,内扣外旋,左滑右打,连弹滚拨,轻揉重搓地琴声明亮清脆,恰似珍珠落到玉盘,强弱起伏,让人陶醉。奏完一段欢快优美的小前奏,就听到他甜美圆润,铿锵有力的弹词唱腔突起,几句典雅的定场诗,镇住了全场观众,台上台下鸦雀无声,群情激荡,水乳交融:“长沙自古是名城,地灵人杰多新闻,领袖视察火宫殿,弹指一挥二十春……。”这人就是彭延昆,彭讲一口正宗的长沙官话,声声入扣,字正腔圆,充分展示着曲艺口语说唱的功能,含盖着古多广情谐之内涵,跌宕起伏,惟妙惟肖,真是余音绕梁。尤其是回忆领袖当时来此视察的故事,在他口吐莲花,一气呵成的描述下,包袱不断,高潮叠起,让观众赞口不绝,掌声雷鸣。彭延昆那种即兴现挂,信手拈来的唱词,既能合韵押撤,又让人亲临其境。演完一段正要下台,观众哪肯,连连返场三次,才算是让大家过了一把瘾,勉强让他退了场。李迪辉在附台,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忙问陈茂达:“这位老师是谁?”他说:你是问的细德哥吧?(细德是观众对彭老师的爱称)他叫彭延昆,是长沙弹词艺术家,是我们省会长沙一绝,以前,省曲艺团都请他去教学上课呐。当时我心想,要是能拜他为师该多好呀。

    

    峰回路转会师面,圆梦承师学弹词

   全国调演返湘后,李迪辉就接到省文化厅调令,让他来到省城工作,并负责筹建省曲艺团。因岳阳地委善意热情挽留,调令卡住三年都不肯放他走。直到1979218号在省里领导反复做工作之下,才让他离开到省文化厅报了到。

    筹建省曲艺团第一项工作就是招收曲艺学员,外聘了常德丝弦戴望本,渔鼓老师邹祖西,小调老师朱敦祥,弹词老师彭延昆等,经过长沙、常德、益阳三批学员的招收培训,李迪辉不但有幸再一次地与彭老师相逢,还多次提出向彭拜师学艺,又经李迪辉妈妈不断地向彭恳求,最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彭老师初开山门,答应收李迪辉为徒,学习长沙弹词,专攻湖南说唱。为了扩大影响,让全市人民见证拜师事实,李迪辉俩还赶排了一个五讲四美的节目《师徒进城》,在长沙市电视台播放了几年,媒体和观众都津津乐道那个草根文化的经典节目。

    

    初学弹词先洗口,语言吐字遇难题

长沙弹词没有曲谱,只有词本,按字形腔,而且必须要用到许多长沙古音,否则就没有韵味了。原汁原味的长沙弹词,全靠师父口传心授。方言是曲艺的载体,长沙弹词是以长沙官话为基础,以中洲韵为依据,唇舌齿牙喉,开齐撮合的咬字发声必须做到字正腔圆。李迪辉祖籍益阳,生在南县,长在岳阳,所以讲话的口音不正,虽说他“山东骡子做马叫”,能尽量靠近长沙话说唱,还是有人说我是一口“菜农户腔”。益阳方言“红”“洪”不分,“中东”“人辰”不分,要想唱好弹词还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师父说:铁砣“你形腔杂字太多,长沙话咬字不准,字头字腹字尾必须鲜明,要归腔归韵,字正腔圆。尤其是前鼻音与后鼻音的运用,容易被人忽略,字要收口,不能吃音,每一个字都要送到观众的心里去,吐字不清,好比钝刀杀人。要继承彭派弹词,首先就要楸出你一口正统的长沙话。不过:“宝剑赠与杰士,红粉送与佳人”,只要你铁砣开口,我一定会倾囊而倒。 

    20世纪8090年代正好是长沙弹词复兴的高潮,彭延昆经常让李迪辉进茶馆,跑书棚去听师父说书弹唱,彭的长篇大书《宝钏记》《瓦车棚》《紫电龟灵》李迪辉经常洗耳恭听,“诙谐风趣是长沙弹词的一大特色,“如《宝钏记》中头上帽子开了顶,身上补丁加补丁,一双鞋子穿了底,袜子烂得没后跟。脸上起了铜板锈,虱婆总有大半升”。用方言、配烂腔去表述这些诙谐风趣的唱词,赢得观众的满堂彩和捧腹大笑。彭延昆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茶馆的茶杯都不够用,楼梯口、走道、窗口到处都是人,围得水泄不通。每当李迪辉进到他演唱说书的茶馆,师父总是为李免费泡茶,特意把书目唱得更加精彩。这种现场教学,让李迪辉受益匪浅,懂得了跑梁子与丢扣子。彭延昆那一人多角,出出进进的艺术功底,有着极其高超的感染力。让李迪辉真正认识到一个好的弹词演员,如果不通过拖大棚,说大书是很难成为气候和大家。

 

    耳濡目染受熏陶,口传心授度真艺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待李迪辉比亲父亲还要好,李迪辉成功的时候,师父会比徒弟还高兴,徒弟困难的时刻,师父会更担心。如1982年全国南方片曲艺调演,李迪辉的单人锣鼓申报迟了,没能参加比赛,在苏州,师父他急得捶胸顿足,声泪俱下。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李迪辉与师父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李迪辉缺钱师父就请李理发吃饭,而李迪辉常帮师父修脚洗澡。因为李迪辉经常牵着师父上街经过银园茶馆,好多茶客都说我是专门牵盲人的,李迪辉也以拥有这么一个博古通今的师父应该感到自豪和光荣。    

    有几次,曲艺团的周淑君老师说:“李老师为什么你天天都唱彭老师的腔咯”, 李迪辉说,你们听得出呀,我酷爱弹词,所以天天对着师父的录音在练嘞。

    李迪辉的冷暖饥寒,喜怒哀乐,师父无不操心。师父的生活中如有不便,李迪辉也会尽其所能地去关照。当李迪辉家中遇到父死母亡,婚姻育子的重要关头,师父都会挺身而出,全力解难。所以李迪辉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师父,总是一日三轮地跑樊西巷,三天两头地奔西湖桥师父家。除请他逐字逐句地楸唱腔,顺梁子。他们俩师徒还创作出了《师父进城》、《麻将风波》等曲目。师父还为李迪辉单人锣鼓出新创作了《武松怒打观音堂》。 就连李迪辉演出最受欢迎的《三婿拜寿》和《蠢媒婆》都是彭延昆一字一句、手把手教出来的。

    有一次李迪辉到樊西巷100号楼上去看师祖母,对娭毑说:“娭毑,我唱几句长沙弹词给您听,您看像不像师父好吗?”。她说“要得、要得”。 李迪辉唱道:“清清嗓音拨动弦,唱一唱长沙赵家园——”还没待李迪辉唱完,娭毑就笑得合不拢嘴地说:“那像,那像,那蛮像你师父呐”。后来毛主席去安源和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风华正茂》用弹词为主题歌的配唱都是中国电影协会主席康健民在北京点名要我唱的,师父不但借月琴给李迪辉伴奏,还鼓励他说:“唱得可以,可以”。

 

安贫乐道守行规,脚踏实地搞传承

    三十多年以来,李迪辉的点滴进步,都是师父无以复加地关心爱戴所获。李迪辉姐姐李丽芬有句话说得好:“迪辉也,你什么时候与彭老师在一起,你的进步就大”。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李迪辉自来长沙之后,就像一叶大海航行的小舟,师父就像照着他前进的航标灯塔。彭延坤的人格魅力,崇高品德,德高望重的艺术底蕴,如一面镜子照着李迪辉的人生每一个步伐,奠定了李迪辉后半辈子艺术人生。尤其是师父那种敬业爱岗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是学习的榜样。严师慈父无私助,才有李迪辉艺大如天的苦追求。

 

    艺无止尽莫懈待,严师领路奔征程

    师父彭延昆是李迪辉奋斗不息的标杆,是李迪辉自强不息的动力。李迪辉刚到长沙拜师学艺当初,就特别喜欢说唱顺口溜,但只学了师父的形,没学到师父的神,别人听了都说我是艺坛怪杰,顺口成章,唯有师父听了后对李迪辉说:我送你四个字陈词滥调。就是这种一针见血的直言,让李迪辉头脑得到了清醒。李问师父,为什么你随口唱出就能顺口成章。我却陈词滥调?他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顺口溜也离不开文化底蕴和时事的敏锐,还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对象随时调整唱词的梁子和笑料。

    师父大有艺不惊人誓不休的习惯,无论是联欢庆典还是专场演出,彭延昆总是要事先作出充分的准备,打好腹稿,从脚本曲谱,说唱处理都会事先进行布局安排,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进行艺术创造。尤其是在长沙弹词的演唱方面,彭始终保持安贫守道。在传承发展上,彭更是严格按九板八腔程式传授,给曲艺团辅导《骂男人》和,《奇缘记》时,彭延昆装腔教唱的节目都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成为我省曲艺史上的里程碑。后来李迪辉用长沙弹词改编移植的《打狗风波》,获得了文化部四个三等奖。

2015年省艺术馆和省非遗中心为李迪辉《李迪辉与单人锣鼓》专著发行和收徒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仪式,省市领导及曲坛前辈同仁齐来捧场。李迪辉深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如今李迪辉也带徒弟了,在他众徒弟中,从本科研究生到民间艺人和小幼童,有不少出类拔萃的贤才,这将是湖南本土曲艺振兴的希望,也是长沙弹词与单人锣鼓的后备生力军,一定会发扬光大,搞好活态传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11:02 , Processed in 0.0996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