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戏剧之城的氛围越来越浓

2019-8-30 16: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7|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1956年,梅兰芳在长沙演出《贵妃醉酒》。萧伯訚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亚湘 实习生 蔡莹


  “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节”有望落户长沙,长沙戏剧氛围越来越浓


  100年前,25岁的梅兰芳率领京剧团到日本公演,这是中国戏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在中国遭受列强压迫的当年,京剧在海外公演为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赢得了声誉;同时,国际社会对于京剧作为国剧体现中国国粹这一认知,就是发轫于这次演出。而今年恰逢梅兰芳诞辰125周年、梅葆玖诞辰85周年,高峰论坛和京剧名家名曲演唱会在长沙举行,引起广泛关注。


  据本次活动承办方、长沙梅艺芳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东介绍,今年3月,梅兰芳艺术基金会与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在北京合作签约,“本次活动是基金会落地马栏山的第一个重大活动,将借助马栏山的平台,为国粹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新的思路和宏伟未来”。


  王承东表示,将以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为基地,继续开展和落实京剧“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各项计划。“我们将推动‘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节’落户长沙,在湖南各地级市开展‘京剧进校园’的普教活动:对南方城市所有的京剧专业团队做专业师资课程培训,并针对广大的京剧爱好者、票友,做好专业水平的提升培训;要着力将明年开始的关于梅派京剧艺术音视频与多媒体传播研究的工作落地,让京剧的传播在新的形势下用新的方式进入新的人群,真正让京剧的传承可持续并不断创新。”


  目前,马栏山国艺复兴项目建设已入驻创智园,进展顺利。该项目将利用5G、超高清、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京剧、“梅派艺术”的传播、传承和交流,推动京剧走进“寻常人家”。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之所以顺利落户长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沙人爱娱乐,京剧票友多。“长沙京剧观众多,不但台上出戏,台下也出戏……长沙有望成为一个戏剧之城!”


  的确,在记者所住居的小区就有不少京剧票友,几乎每天都会见到一位老人拿着一部播放机坐在小区花园里听京剧。“爹爹今年高寿?”记者问。老人稍露笑容说:“87岁了。”老人说他姓陈,只要不下雨就会到外面走一走,但每次必带着播放机,“听了几十年的京剧了,不听就会生病!”陈老说,他最喜欢的京剧是梅兰芳的《霸王别姬》,“那虞美人唱得好有味!”


  跟在陈老一旁的晚辈说:“老爷子除了睡觉不听戏外,只要稍有空闲就会听戏!你不知道,没买这个播放机前,家里的电视机长期定在戏曲频道,都被老爷子一个人包了。”就在说话的空当,陈老唱了起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直把旁人听得一脸是笑。


  “天天有好戏,天天在唱戏”,长沙京剧票友好快活


  8月28日下午,20名老年京剧票友聚集在月湖公园树荫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娱乐活动:一拨人捣弄京胡、月琴等乐器,一拨人轮番上场,演唱京剧传统戏和现代京剧……此画面为长沙热爱京剧的爹爹(爷爷)娭毑票友聚在一起唱京剧的写照。  


  “唱京剧入门难,要提高更不易。”资深票友邓友姿娭毑说,练唱京剧的发声与唱歌迥异,想要唱好就得长期坚持练唱。“入门后你才会感觉到那个韵味,哪怕是一个字,都能叫人唱得如痴如醉。”


  京胡响起、二胡飞扬,一位七旬爹爹迈前一步,一板一眼唱起了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的唱段《军民鱼水情》:“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七嘴八舌不停口/一个个竖起拇指把您夸……”老人中气十足、字正腔圆的演唱,很快吸引了不少围观者的目光。这位老人叫刘尚明,对京剧的兴趣,缘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兴起的现代京剧,诸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中的男主角郭建光、李玉和、杨子荣等的主要唱段,他都会唱。退休后,他把这一爱好一直保留了下来,隔三差五地就会组织一班京剧“票友”聚会。


  2015年5月10日,首届“新康戏乡杯”京剧票友赛正式开幕,来自全省14个市州360余名京剧票友齐聚长沙新康剧院,大展身手。活动时间持续一周,展演节目包括折子戏、片段、彩唱、清唱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每天2场共12场比赛,近300场次的精彩剧目演出免费向市民开放。次年9月30日,长沙京剧票友会在湘江剧院举行了成立会,此前,已经存在的橘洲京剧社、国韵京剧社等长沙十几家知名京剧社在成立会上为戏迷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演唱会。随后,长沙京剧票友会举办了“长沙之韵”京剧票友折子戏联谊活动,在坡子街湘江剧院上演了《军民鱼水情》《贵妃醉酒》《白毛女》等多个经典剧目,邓友姿和刘尚明都参加了这次演出,“整个剧院座无虚席,掌声不断”。2017年,省文化部门对全省京剧票友状况有一个调查,全省有正规的京剧票房或票友团队200多家,票友队伍达2万余人。这其中,长沙的京剧票房或票友团队就占了半壁江山。


  “京剧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是戏剧艺术创作繁荣的内在要求。他期望广大票友要为民写戏,为民演戏,鼓励大家听戏、学戏、唱戏,让戏曲艺术永葆青春。”现在已经是一个京剧票友小团队召集人的刘尚明说,长沙每一个公园或者公共娱乐场所,几乎都有京剧票友活跃的身影,“天天有好戏,天天在唱戏。”刘尚明形容,这样的日子“快活得就像神仙一样”。


  长沙各路票友,各看各的戏,各追各的星


  长沙票友历来爱追星,故事不少。清末民初,最“潮”的娱乐方式就是看戏。那时,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各种庙会,只要有演出,显贵名流和老百姓都会蜂拥而至。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里就说:“前时省城,唯善化城隍祠戏最多,今乃歇绝,而火祠(即火宫殿)日日有戏,亦风气之变迁也……余过雷神祠看夜戏,灯火甚盛,月映春林,有繁华之色。”


  那时,长沙看戏的场所并不固定,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在街头小巷或者茶楼的流动性演出,这种相对随意,以娱乐性为主,没有形成剧目;或者是私宅园林及会馆的戏台,邀请戏班子上门演出,这种叫“堂会戏”,但一般只是官吏、士绅、富商与艺人的一种社交活动,多为封闭式,面向特定群体开放。


  而对于一般民众,能参与的只有庙宇戏台的祭祀性演出。这类戏曲演出多由官方组织,依据民俗节令、庙宇庆典的节奏而展开,演出的地点多集中庙宇,火宫殿也是当年的演出场所之一。每逢庙台有戏演出会提前贴出公告,会注明演出时间、演什么戏等等,然后戏迷们就能早早过去蹲点守候。


  清末戏班鼎盛,各种庙台戏层出不穷,满足了民众看戏的需求,有信息灵敏之人更是能穿梭于各种庙台之间看戏。那些“长沙里手”,对于何处演戏了如指掌,因此,只要他们一吆喝,身后就跟了一众“票友”。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流行在湘东南一带,最为长沙老百姓所喜爱,培养了不少忠实的湘剧“票友”。其时,长沙最大的湘剧院,是湖南士绅叶德辉等创立的同春园,演职员一度有300多人,可说是荟萃湘剧精英于一堂,蔚为大观。其戏台悬联云:“同此一乐;春色十分。”又云:“同声歌绛树;春色望青葱。”叶德辉死后,同春园解体分支,原同春园前台账房黄谷春创办了湘春园,成为长沙湘剧业巨擘。


  与此同时,长沙也有一大批痴迷京剧的“票友”。有趣的是,各路“票友”似乎形成了相互的默契,各看各的戏,各追各的星。不过,长沙还有一个最奇的京剧“票友”,此人绰号“谭麻木”。


  1901年,从北京回湘的京剧“票友”王定保,组织一些喜爱皮黄的人,取名“九如北班”,在小西门外水符庙戏台演出《朱砂痣》《九更天》《桑园寄子》一类京剧折子戏。由此,京剧传入长沙,催生了无数京剧票友。


  其时,长沙银行界旧有“银社”京剧票房,角色和文武“场面”都比较齐全。尤以程派“青衣”票友谭季奎,饮誉一时。谭季奎于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在长沙“中央银行”工作。他是谭延闿的侄孙,两广总督谭钟麟的曾孙。谭早年随父辈在北京,曾拜程砚秋为师,学到的几出程派名剧,系得自真传。每次演出,一曲《锁麟囊》,声惊四座,观众无不击节赞赏。


  有趣的是,谭季奎平日满口长沙方言,而且口吃得厉害。但上得台来,一口“京白”虽不说炉火纯青,也可称无懈可击。如果不是认识他的人,实不敢相信台上千回百转的程派唱腔、轻柔的道白和婀娜的身段,与台下的期期艾艾不能出口,同是一人。


  谭季奎之所以人称“谭麻木”,是因为他的麻木“事迹”颇多。票友出场演出例不售票,都是戏票分赠亲友。有次,谭演出时忽然忘词,台下便喝倒彩。他马上把“头面”一揭,边笑边说:“我我我又冇卖你们的钱,你们还还还要喊倒彩,那我就不不不唱了。”说罢径自走入后台,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现在,戏剧在长沙很“火”的不仅包括京剧、湘剧,还有花鼓戏和其他地方戏剧,甚至就连长沙弹词都有众多票友。戏剧正越来越回到起源之初与人们亲密相依的状态,戏剧演员离不开票友,票友不能不看戏、唱戏,长沙戏剧之城的味道越来越浓。


  梅兰芳唱戏 长沙万人空巷一睹“芳”容


  范亚湘 蔡莹


  1937年3月,梅兰芳结束在南京的演出后,来到了长沙。


  当时长沙的主要剧院有民乐戏院、东长戏院、万国戏院。万国戏院老板梁月波是长沙有名的大亨,他曾邀请过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言菊朋、徐碧云等名伶。见梁月波借北京的这几位名伶狠赚了钱,长沙另些大亨也动起了邀名角来演出的念头,其中长沙新闻界萧石朋、萧石勋兄弟因与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关系不一般,请何键夫人黄芸芷投资,于1936年秋在长沙小东茅巷新盖了一座能容纳1200人的大戏院,名为长沙大戏院。


  随后,萧氏兄弟决定用重金到北京聘请梅兰芳剧团来长演出,梅剧团的阵容惊人,同意来长沙演出11天,包银13500银元,并约法三章:不拜客,不演义务招待戏,不加场。


  不过,在梅兰芳还没来长沙之前,曾流传着一个笑话。


  “梅兰芳来长沙唱戏!”哗,长沙瞬间热闹了,尤其是梅兰芳将要演出的某戏院门前,人们为赶头场,提前三天就在戏院门前排起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来买票。只一会,座位票就全卖光了,但门外买票的队伍还长长的,于是戏院老板卖出站票。也只是一会,站票卖光了,可门外排队买票的队伍还不见短,于是狡猾的老板高声大叫:为了欣赏梅兰芳,本场演出特设置“挂票”,挂在墙上看。又只一会,“挂票”又卖完了,可还有百把人排队不散。老板满脸油光,再出奇想,又设置“爬票”,爬在凳子脚下看。又只一会,“爬票”又卖光了,可门外还有十几号人。老板鼓了好久的眼睛,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招了,才痛苦地罢休。但他守着满票房的白花花的光洋,满头满脸的油汗直流。他没想到900多个座位的戏院,竟然卖出了9000多张票。


  是夜,梅兰芳的演出终于在紧锣密鼓的打击乐中开场了。这是长沙戏迷企盼已久的时候,也是他们痴迷已久的时刻,这一刻终于来了:戏台大幕徐徐拉开,梅兰芳扮演的贵妃娘娘将要出场了,就听得她场“哎呀……”原来,戏院垮了,且更为惊奇的是,台上唱戏的是一个假梅兰芳!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这个笑话却能体现长沙市民对梅兰芳和京剧的热爱。


  梅兰芳于1937年3月16日抵长,18日出演,三天打炮戏是《宇宙锋》《四郎探母》和全本《西施》。后又演出《凤还巢》《洛神》《霸王别姬》等拿手好戏。演员还有小生姜妙香、小丑萧长华、花旦姚玉美等。海报贴出,票售一空,票价最高为银元四元八角,随票赠龙井茶一杯,不过,站票也要收银元一元。


  湖南省主席何键夫妇是梅兰芳的忠实“粉丝”,每晚必到。梅兰芳下榻道门口交通银行,每日傍晚,乘小汽车到剧院,一时苏家巷、登隆街、东茅街、丰盈里街道两旁,行人林立,以争一睹“芳”容为快,因此有了“万人空巷看梅郎”之说。


  1956年12月5日,梅兰芳率演出阵营空前强大的110人的演出团再次来长沙演出,一时间,长沙城轰动了,戏迷们还真是提前三天在湖南剧院排队购票。所不同的是剧院为让每个戏迷欣赏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风采,采取了可预购可选择剧目的办法卖票,让长沙戏迷过了一把瘾。


  据有“超级戏迷”之称的罗大发老人回忆,当时,两元钱一张票,购票的人排很长队,从湖南剧院(旧址在五一广场锦绣大厦西)排到下河街去了,由于怕购不到票,有的人晚上就背着被窝,打着围炉坐在那里等。那个时候两元钱可以做很多事。两分钱可以买一篮子小菜,看场电影也只要5分钱。和梅先生一起来的角比较多,不单是梅兰芳一个,姜妙香(唱小生的)、刘连荣(唱黑头的)等都来了。10日的演出,“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是压轴戏,60多岁的人了,还很漂亮。演《霸王别姬》,那剑舞得真好,舞的时间也长”。


  是次演出从12月7日开始,至30日止,在湖南剧院连演26场,梅兰芳场场都登台献艺,答谢长沙人民。湖南剧院也是场场爆满,为梅大师的艺术与风范所倾倒所痴迷。一时间,长沙沉醉在梅兰芳的艺术境界里和精神风范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30 00:04 , Processed in 0.0996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