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大学

2016-10-25 17: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17|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湖南大学的前身为清末设在岳麓书院旧址的湖南高等学堂,而湖南高等学堂的前身为湖南时务学堂。1897年11月29日时务学堂开学,设校址于小东街(今中山西路);1899年春改名求实书院,迁落星田;1902年初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05年冬并入也改成了高等学堂的岳麓书院,仍统称湖南高等学堂;1916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2月1 日,工业专门学校与商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合并,在岳麓书院原址上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

清末民初湖南高等学堂全景

1913年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毕业合影

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在五四运动前后共有教职员50人,学生740人,是当时长沙人数最多的一所高等学校。新文化运动中,湖南教育界胡元倓、朱剑凡、杨昌济、杨树达、易培基等力倡筹备湖南大学。1917年,在岳麓书院内设立了湖南大学筹备处,由杨昌济主持,但因经费无着,筹备工作不能正式进行。在1921年的“湖南自治运动”中,湖南学界强烈要求设立湖南大学。赵恒惕政府即在“省宪法”中规定了设立湖南大学的条文。1923年,经当时的省教育司筹划,将原有的工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和商业专门学校三校合一,定名为省立湖南大学。以岳麓山原工业专门学校为校址,经费仍为原3校经费。1924年1月,成立了湖南大学董事会,并设立行政管理委员会,以李待琛为委员长。1926年2月,三校正式合并,设立理、工、法、商四科,分数理、化学、土木、机械、电机、商学、法律、经济等8系。这样,湖南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正式成立了。

1926年湖南大学老校园

1926年至1949年,相继担任湖大校长的有李待琛、雷铸寰、任凯南、胡元倓、杨卓新、曹典球、胡庶华、黄士衡、皮宗石、李毓尧和易鼎新等。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

19363月,皮宗石接任省立湖南大学校长。在当时湖南大学长沙市内犁头街办事处,由黄士衡办交接仪式。皮宗石(18871967),长沙县福临铺人,曾留学英国。同年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命令,省立湖南大学改为国立湖南大学。行政院任命皮宗石为国立湖南大学第一任校长。19288月起,皮宗石在国立武汉大学工作9年。

皮宗石在英国留学时与湖南籍的留学生一起合影。前排左一杨端六,前排中皮宗石。后排左一任凯南,后排右一李毓尧,后排右二周鲠生。

皮宗石到湖南大学后,按照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对湖南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生进大学是来求学识的,教师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湖南大学在省立时期,由于条件限制,经费不足,较为封闭保守,教授年龄结构偏高,总体来说,知识老化,学术空气不浓,不活跃。改国立后,经费增加了,条件改善了,教职员工待遇也提高了。皮宗石延聘了一批著名教授,如任凯南、杨树达、曾星笠、刘永济、曾昭权、柳士英、唐艺青、柳午亭、李肖聃、黄子通、钟伯谦、何之泰、曹诚克、李祖荫、熊正理、易鼎新、柳克准、王啸苏等。同时聘请了一大批中青年教授,如政治系吴世英、曹绍廉、邹文海、黄如今、翟楚,外文系李宝荣、金克木、陈世骧,哲学系蔡乐生,经济系王传曾、曹庭藩、周德伟、潘源来、丁洪范、樊弘,化学系黄人杰,电机系郭和平,机械系柯元恒、蒋德寿,历史系赵寿人,物理系吴徽铠,数学系李琪,矿冶系胡伯素等。这批中青年教师都是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给湖大教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多位湖大校长中以胡庶华任期最久,从1932年至1949年间曾三度担任湖大校长,任期长达13年。

胡庶华

胡庶华1886—1968),清长沙府攸县人,出生于教师世家。胡庶华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入柏林矿科大学,后转柏林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工程师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1922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湖南公立专门学校教授、武昌大学代理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从1926年起,先后任上海炼钢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厂长、南京政府农矿部技监兼农民司司长和烈山煤矿局局长。他决心发展中国冶金工业,提出许多改革设想,均因官场腐败而落空。1929年,在教育部长蒋梦麟极力推荐下,任同济大学校长,从此毕生致力教育事业。尔后担任过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

1932年胡庶华(前排右五)与湖南大学教职员在岳麓书院大门前合影

1932年校学生自治会委员在吹香亭前合影

    胡庶华从事教育工作40年,学生不下3万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93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时,湖大尚在初创阶段,他提出“承朱(熹)张(栻)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口号,主张继承岳麓书院优秀文化传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重,以此作为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书院内的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和欧阳正焕所立“整齐严肃”八字碑文作为校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胡庶华还亲自作《湖南大学校歌》,歌词如下: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

    宏开学府,济济沧沧;

    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

    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

    楚材蔚起奋志安壤,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他重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充实中西图书仪器,完成图书馆工程,新建科学馆,扩大实习工场和各科实验室,成立各种学会并出版刊物,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1940年至1943年第二次任校长时,正值国难当头,为避战乱,学校迁至湘西辰溪,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他提出“于艰苦中谋恢复,于安定中求进取”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注意力适当集中在办好本省迫切需要的矿冶、土木、经济等系上,同时提倡与所在地区工矿企业的业务协作和学术交流,广泛开展本省经济问题的科学研究。如工学院各系与辰溪煤矿、湘黔铁路局、华中水泥厂、芷江飞机场等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新办了适应当时需要的湘华铁厂、抗战纺织机械厂、岳阳肥皂厂等企业。1945年第三次任湖南大学校长时,做了大量工作,恢复战火毁坏的校园,扩大办学的规模,成为拥有文法理工商5个学院、20个系的综合性大学。对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他采取开明态度,并设法予以保护。1948年3月,湖大和长沙市各大中学开展了帮助贫苦同学免于失学的规模巨大的助学运动,他给予了热情支持。湖大有中共地下党员100多人,很少发生流血事件,这与他的爱护是分不开的。他还聘请李达、杨荣国、罗章龙等任教,形成一个强大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教师阵容。1949年初,他确定不迁校的原则,保证了湖大完整无损地转到人民手中。他在学术特别是冶金专业方面有不少建树,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资源问题》等著作。 1950年,根据本人愿望,中央人民政府安排胡庶华任冶金工业部专员。1952年北京钢铁学院成立后,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为发展国家钢铁工业,他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批斗。1968年6月17日逝世,终年82岁。1978年北京钢铁学院为他落实政策,彻底平反。

1933年湖南大学科学馆奠基仪式

湖大实验工厂

湖大工场实习

湖大电机实习

湖大物理实习

打字机实习

军训

湖南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时有3院11系,教员90多人,其中教授70人,有学生535人。1938年,日寇侵逼长沙,湖南大学迁至辰溪。其间先后增设法学院、矿冶研究所和法律、水利、外国语言文学、史学等系和矿冶专修科。1945年l1月,湖南大学迁回长沙岳麓山。1946年,国立商学院并入,又增设会计统计、银行、土地经济、工商管理、合作等5系。到1949年上半年,该校共有5院、20系、1个研究所和3个专修科;共有教职员369人,其中教师250人,教师中教授105人,副教授25人;共有学生1803人。

辰溪校舍

湖南大学从成立以来,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尤以科技人才为著,如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冶金学专家李薰,曾任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的计算机专家慈云桂,内燃机专家戴桂蕊,铁道桥梁专家李芬,曾任东北军医大、长春医科大校长、湖南医学院院长的医学教育专家李亭植等。

l946年国立商学院并入湖大。1949年又有国立师范学院、省立克强学院、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并入湖大。1949年9月,长沙市军管会接管湖南大学,李达任校长。

1938年蓝田李园

在并入的这些大学中,国立师范学院在抗日战争教育史上颇具影响。国立师范学院1938年创建于安化县蓝田镇(今属涟源市)。1938年夏,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独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由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廖世承为主任。廖世承来到蓝田,寻得辛亥革命人物李燮和的故居——李园,创建了国立师范学院。但李园茅檐土阶,每间房屋空间嫌狭小,不足以容纳大批学生,遂在光明山上兴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宿舍多栋。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大批学者名流云集湖南。廖世承趁此机会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来院执教,计有钱基博、储安平、钟泰、马宗霍、骆宏凯、陈一百、孟宪承、高觉敷、刘佛年、汪伯明、郭一岑、谢扶雅、陈东原、皮名举、沈同洽、钱钟书、汪梧封、周郑章、李祁、陈伟璋、葛祖良、李达、李修睦、谢承平、吴澄华、汪德耀、王兆澄、杨善基、袁哲、金兆均等,蔚为一时之盛。名师数量之多,名气之大,在当时仅次于西南联大。学生中后来许多成了著名教授,如羊春秋、马积高等。

国立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

湖大校园今存10多栋民国至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教学楼和礼堂、图书馆等,均被公布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保护建筑或不可移动文物。2002年最早公布的近现代保护建筑有:湖南大学二院(今物理实验楼)、原图书馆、大礼堂、科学馆(今办公大楼)、工程馆(今教学北楼)5栋中西合璧大楼。

1926年湖南大学成立之初,岳麓书院原址称第一院;省政府拨款兴建新教学楼,称第二院。二院为法商两科校舍,由湖大土木系教授刘敦桢设计,占地1097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为两层古典式建筑,飞檐翘角,琉璃筒瓦,但融入了不少西方现代建筑技术。有教室17间,耗资6万余元,于1926年11月竣工。刘敦桢(1897—1968)为中国古建筑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26年任湖大土木系教授,1931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3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湖南大学二院(今物理实验楼)

图书馆是1929年由校长任凯南请省政府拨款兴建的,由湖大土木系教授蔡泽奉设计。蔡泽奉1919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学科,曾设计过长沙银宫剧院。图书馆1930年开春动工,1933年9月在胡庶华校长任内落成,耗资8.8万元。馆址在古道林寺旧址,占地2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026.67平方米。共有房间17间,计藏书室4间,阅览室2间,阅报室、杂志室、办公室、地下室各1间,研究室2间,还有蒸汽房等。其中书库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建八方塔一层作观象台。其他为三层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雄伟,装饰华丽,馆内设备均采用当时最新标准式样。1938年4月10日,日军出动飞机27架轰炸湖南大学,图书馆连同5万多册藏书悉毁于炮火,仅存4根花岗石大门柱临风耸立。1948—1952年湖南大学再建图书馆,占地面积1097.21平方米,建筑面积2338平方米,主体四层,由著名建筑师柳士英设计,外门庭8根高大石圆柱巍然而立,传统民族形式大屋顶,圆拱形大门,竖向长窗。今为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办公楼,它与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大礼堂处在一条轴线上,形成一个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系列。柳士英(1893—1973),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毕业。1934年任湖南大学土木系主任、教授。1953年后任湖南大学副校长等职。

湖大图书馆旧影

湖大图书馆阅览室

科学馆于1933年6月胡庶华校长任内兴建,亦由蔡泽奉设计。1935年6月竣工,耗资14万元,占地8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55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41间,红砖清水外墙。科学馆原为两层,后由柳士英教授设计,于1944年加建一层,由平屋顶改建为青筒瓦坡屋顶。由于地处湖南大学中心位置,北、东两个主要立面采用对称形式,檐口以水平线脚划分,在入口处作重点处理。两个入口略有不同,但均为花岗石贴面券洞,做工精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驻长沙地区日军即在科学馆投降。

湖大科学馆旧影

科学馆竣工后,原计划兴建工程馆,但不久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作罢。直到1945年8月,三任湖大校长的胡庶华,率领师生员工从辰溪复员长沙后,才动工兴建。工程馆于1946年动工,由柳士英设计,1951年才完全竣工,主体造型与结构跟科学馆相似,但一侧有突出的附楼。

湖南大学大礼堂于1951年动工兴建,1953年竣工,亦由湖大土木系教授柳士英设计。占地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面积2266.86平方米,主体三层,重檐筒瓦屋顶,建筑充分运用民族形式手法,细部处理手法独到,曲线以及圆形母题的运用富有动感的装饰造型,体现出设计者独特个性和创新精神。整个建筑清新雅朴,融汇中西,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造价经济,充分利用空间面积,使用率高,为湖南省当时不可多得的优秀建筑。

湖南大学大礼堂

2002年,湖南大学二院(今物理实验楼)、原图书馆、大礼堂、科学馆(今办公大楼)、工程馆(今教学北楼) 5栋建筑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其中湖南大学大礼堂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又有胜利斋、学生一舍、七舍、九舍、幼儿园等建筑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湖南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大学早期史料一页

唐伯球  黄士衡

    湖南大学前身——湖南实业学堂创办于前清光绪年间。在辛亥革命前的一个时期里,该校监督是曹典球,校址在长沙落星田。学制是中等本科五年毕业,高等本科三年毕业。中等本科毕业后如愿意深造,可入高等本科。报考中等本科者,系高小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当时该校共有学生十个班,第一、第三班为采矿冶金科;第二班为土木科;第四班为土木建筑科;第五班的人数较多,按英文程度的高低分为甲乙两组:英文好者入甲组,学采矿冶金,次入乙组,为应用化学科;第六班为机械科,为便利实习,该班附设于铜元局(后改名造币厂,在长沙市南门外六铺街);第七、第八两班为高中程度,并未分科。另有窑业科,系由醴陵窑业公司迁来。这是该校在辛亥革命前的大概情况。

曹典球

    1912年建立民国后,监督曹典球离职去北京,湖南都督谭延闿、教育司司长吴景鸿委任陈鸿范为校长,并将实业学堂更名为高等工业学校。陈鸿范任职仅数月,即辞去,改由廖名缙继任校长。廖为湖南教育界有名人物,曾任各校教员及明德中学教务长,颇得学生好感。1913年,原实业学堂的一、二、三、四、五班和窑业科,无论已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均参加了政府或工矿企业的工作,没有回校。只有六、七、八班和四班一部分学生回校,继续学习。六班机械科仍在南门外铜元局上课。七、八两班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岳麓山高等学校停办后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学生和报考明德、经正、常德等中学毕业的一部分学生,合并成为采矿冶金科一、二两班,同时又补充了一部分当时高中毕、业生,参加原有的土木建筑科。这期间,衡阳中学校有一个班学生毕,全被保送到本校应用化学科。这是当时高等本科学生班次的概况。另外,由校招考预科三个班,规定在校读三年后升入本科,考生系高小毕业生或中学预科生。

    校长廖名缙在湖南办教育多年,当时与胡子靖、曹典球齐名,他与湖南都督谭延闿交情甚厚。谭亦热心于教育,曾一次批准拨款30万元,向德、英、美等国购买仪器(包括测量制图、物理、化学、冶金等项仪器),书籍、标本(包括各专业教科书,参考书和动、植、矿物的标本),化学、冶金、药品等。本校图书、仪器,标本以及化学冶金药品的充实,在国内各工业学校中是罕有的。惜廖去职后,学校发生风潮,多次更换校长,管理废驰,这些图书仪器遭到严重的损坏和散失。

廖名缙与蔡锷等人合影

    廖校长是共和党人,办学有经验,学生对他很好。但教育司长吴景鸿是国民党人,他们不容许一个共和党人占据高等学校职位,便用诬陷的行为迫使廖弃职。教育司另派国民党人黎尚雯接替。黎在校时间很少,经常鼓吹革命,对教学管理很少注意,使学生养成一种骄傲和自由散漫的习气。1913年,宋教仁被害,全国发生第二次革命,黎尚雯当选为参议员。去京前,由他宣布本校国文教员欧阳鼐代理校长,因欧不孚众望,学生大闹风潮近三个月始告平息。汤芗铭督湘后,政府中的国民党人均去职,有的且遭到汤的屠杀。汤认为此校校风不良,便以整顿为名,派施文尧为校长。施来校后,用专制手段禁止学生自由集会,并且干涉学生的言论行动。全校学生在廖、黎两校长任期所养成的民主自由风气,被施文尧摧毁无余,并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化学科的学生杨汉湘与教务长孙显惠因领取化学药品发生口角,当日被开除。该班同学多系衡阳学生,团结力很好,既恨施文尧的专制,又为杨被开除抱不平,当晚即联合各班同学起而反抗。其他班学生受到施的高压,不敢同情他们。该班学生便单独行动,于当晚布置,各将自己的行李搬往亲朋家中。次日上课时,该班有计划地在杨汉湘质问施文尧时,打了施一顿,随即离校。施向汤芗铭报告,汤即派一营兵包围学校和宿舍,搜捕未获。当即下令解散应用化学科,并开除全班学生的学籍,追缴该班学生每人2000元的教学损失费;除通缉杨汉湘及打人的学生外,还命令该班学生原籍各县向其家属勒缴教学损失费,闹得各学生家庭鸡犬不宁。而以杨汉湘家为最惨,军警搜索,家人四散逃匿,家产荡然无存。杨汉湘与一部分同学逃往广东、广西参加湘军。与此同时,施文尧又下令将预科三个班一并解散。迨至1916年,湘军驱走汤芗铭时,程潜的先遣部队首先进驻长沙,唐蟒担任长沙警备司令。杨汉湘和逃难的同学张光国等已在唐部任营长和参谋。他们一到长沙即禀请将施文尧逮捕并予枪决,宣市施的罪状是组织“十姊妹”小团体,勾结军阀把持湖南教育、残害学生等。

宾步程留德照片

    施文尧自解散应用化学科和三个预科班后,在校学生极为不满,教职员亦表示反对,加之湖南教育界一般公正人士啧有烦言,汤知道已非施之能力所摆布,不得已,乃将他调出,改派宾步程接任校长。宾曾留德学机械,1912年归国后,任南京兵工厂厂长、粤汉铁路机械工程师,勇于任事。接管该校后,锐意革新,并呈请政府更校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内除原有机械科、土木建筑科、采矿冶金科一、二两班外,另设教员养成所,招有机械班,应用化学班。原有的土木窑业两科因缺乏师资,该两班毕业后,停止招生。后来又附设金工科和附属中学。金工科设在长沙市北门外留芳岭湖南机械厂内(1916年湘人赶走汤芗铭时,军长曾继梧截获汤在湘贪污赃款10万元,全部向国外购买母机,成立湖南机械厂,开办数年后营业不振,后政府将该厂提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作实验工场),金工科招收的学生系高小毕业生,在校学习两年毕业。学校注重实习,采取半工半读办法,培养机械工人和工目。附属中学招收的学生也是高小毕业生,在校学习四年,考入本科以便本科招生及可安插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充当教员。本校学制定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招收中学毕业生或本校附属中学的毕业生(那时湖南的学制是初小、高小、中学、专门学校或大学,本校预科专攻英文、大代数、解析几何及高等物理化学)。投考入学时即分科,不过读完预科后仍可按其学习情况和本人志愿准其改入别科。各专科所学的课程如后。

    机械科课程:微积分、应用力学、水力学、应用化学大意、机械制造法、机械学、发动机关、机关车学、船用机械学、冶铁学、制造用机械、电气工学大意、计划及制图、工厂管理法、工业经济、工业簿记、实习(每逢暑假即赴国内各机械厂实习)。

    采矿冶金科课程:微积分、测量学(地形、窿道)、分析化学(定性,定量),地质学(历史、经济),机械工学大意、电气工学大意、吹管分析、矿物学、岩石学、采矿学、冶金学、冶铁学,选矿学、采煤法、实习。

    土木科课程:微积分、测量学、地质学、力学、建筑工程学、材料强弱学、桥梁学、机械工学大意、电气工学大意、水力学、计划及制图、实习。

    学校配备有附属机械工场、铅印部、化验室、试金室、图书管理室、药品仪器管理室等,在当时国内工业专门学校中是比较完善的。各专科课程大体比照外国工业专门学校和国内各大学工科课程。本科均系采用英文原版教本,学生可向图书室购买或借用,有的或由学校翻印发给,只有机械三个班系用德文教授,并采用德文原版教科书,该班学生在预科时即专习德文和数理。

岳麓书院校舍

    本校落星田校址不大,各科班次逐年增加,教室宿舍均感不够。1917年,岳麓山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筹备处撤销,校址全部拨归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本校遂从落星田迁至岳麓山(即现在湖南大学校址),校舍宽敞,从此所有学生皆在校寄宿,管理亦称方便。

    宾校长不惜重资选聘教员,从上海、广州各地聘请著名教授,各专科主任教员多系英美留学生或外国人。学生平时在本校工场及实验室实习,暑假或毕业前则由校派进省内外各大矿山、工厂实习。毕业后由校商请省实业行政主管部门介绍至各有关厂矿见习,期满后分配正式工作。有的即由本校直接介绍至各厂矿工作或在各学校任教课工作。宾为学生谋职业最为热心,学生对他亦有好感。

    当时,国民党在湘虽曾设立支部,本校教职员和学生却很少参加,但体育文娱活动相当活跃,对各种爱国运动亦踊跃参加。全体学生都曾加入了湖南学生联合会,“五四”、“五七”、“五卅”等纪念日游行示威,也大多参加,并曾组织爱国新剧团,于暑假期内下乡演出。一九一八年湖南各界人民代表组织请愿团赴衡阳向吴佩孚请愿,驱逐湘督张敬尧,本校学生亦曾派代表参加。

    宾步程自1914年至1923年主持本校将近十年,各科先后毕业学生,设有机械一至七班,另电机一班,采矿冶金一至八班,土木建筑一班,应用化学一班(该班虽由施解散,后又授足课程,在宾任内呈请教育厅补发毕业证书)另教员养成所机械一、二班,应用化学一、二班,合计本科二十余班。又金工科一、二班,附属中学一至六班,学生共约六七百人,散布在省内外各地工厂、矿山及工矿企业、行政机关工作,尤其是在湖南工矿业中如水口山铅锌矿务局,湖南炼铅厂、炼锌厂,临武香花岭锡矿局,沅陵煤矿局、金矿局,桃源金矿局、新化锑矿局,湖南公路局,湖南第一纺织厂、湖南机械厂,以及华昌炼锑公司、瑶岗仙的钨矿公司和公私所办的一些煤矿锑矿工作的,为数不少。

    宾任职时期,正当军阀混战,湖南政局亦屡有变动。如驱汤(芗铭)、驱傅(良佐)、驱张(敬尧)战争频繁,学校因教育经费缩减受到摧残,本校历经变乱,尚能维持原状未受大影响,皆因宾本人未曾卷入政治漩涡,且与各方联系得力之故。可惜他后来热衷于利禄,以校长而兼任湖南造币厂厂长,影响校务,致使部分议员不满,校内学生亦因其久不到校,放弃责任,起而罢课驱宾。宾愤而辞职,政府改派杨茂杰氏接替。

    唐伯球先生曾在工专学校充当职员。这篇史料(工业专门学校系湖大的前身之一部分)所述的事实确是宾步程在工专校长任内的真实事实。这篇遗稿是在伯球先生去世之前由他的爱人章淑明同志送来的,弥足珍贵。

                                                             黄士衡

                                                    19610416      

黄士衡

唐伯球

按:本文原载《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唐伯球(1891—1960),桃源县人。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冶金科毕业后,从事工矿事业多年。1916年后,历任省财政厅矿务科科长、省建设厅第三科科长、湘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湖北枝江县县长、水口山铅锌矿务局局长、湖南第一纺织厂厂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其所开办的双利公司捐献给政府,历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湖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黄士衡(1889—1978),字体楷,郴县人,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历任湖南商专教师、省宪起草委员、湖南商专校长、省教育厅厅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任私立船山中学校长、省政府顾问、省参议员。抗战胜利后,回湖大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任教湖大。后任湖南师范学院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百年名校》陈先枢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0:53 , Processed in 0.0940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