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明德学堂卒业书 明德中学初名明德学堂,老校区位于开福区泰安里,始建于1903年。 “戊戌政变,陈宝箴走,谭嗣同死,梁启超逃,熊希龄革掉翰林,康圣人的著书,一大堆在小吴门外校场坪聚烧了。于是而时务学堂倒了。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这是毛泽东早期在新民学会《本会总记》中的一段话。明德即指明德学堂,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著名教育家胡元倓所创,是长沙创办最早的一所近代中学,也是湖南省第一家私立中学。 胡元倓 胡元倓(1872—1940),字子靖,号耐庵,晚年自号乐诚老人,长沙府湘潭县人。1902年,胡元倓被派往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班学习。留学期间,他考察了日本的教育,认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力于教育的发展。他决心以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复兴民族为己任。并发誓“不做官,不入党派,不怕困难”,以“此身誓已成千古,不为崎岖有变迁”之句自勉。 1903年,胡元倓自日本回到长沙,他与其表兄龙璋和龙绂瑞商讨兴学事宜,获得他们的支持,并得捐资两千元。于是他们暂租左文襄祠为校舍,以胡元倓为监督,推龙璋的叔父、在籍刑部右侍郎龙湛霖为总理,创办了明德学堂。这年3月29日,明德学堂第一期两个班共80名学生正式开学。此后,他担任明德校长达38年之久,直到1940年逝世。 权作校舍的左文襄祠之厢房 黄兴与明德师生在左文襄祠正殿前合影 胡元倓曾对黄兴说过:“养成中等社会,实立国之本,唯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所谓“中等社会”实际上是指资产阶级,也就是说,明德学堂是以培养资产阶级新式人才为其办学宗旨。胡元倓等正是以“磨血”的精神来办好明德学堂的。为了办好明德学堂,胡元倓几十年风尘仆仆,奔走南北以筹措经费。有一次,为求得他的湘潭同乡时任上海道的袁树勋捐款一万元,他竟向袁树勋下跪。还有一次,明德经费困难,胡元倓到南京向端方借钱,端方同意,但其下属拒绝。当时风雪横江,天寒地冻,胡元倓竟急得几欲投江自杀。幸教师捐款,才得以渡过难关。为筹得办学经费,他还曾“持三日粮,为背水阵”,只身赴南洋群岛募捐。为了办学筹款,胡元倓有时竟不择手段。有一次,因学校紧着用钱,他到湘雅医院找明德校友借钱,声称自己得了阑尾炎,需动手术,以此借了600元过关。还有一次,明德经费困难,几致停办。胡元倓到北京,请求教育总长、湖南湘阴人范源濂救助。范避而不见,胡先生便将被卷搬到教育部的传达室,声言不见到总长,就在此绝食。范闻讯,只得以范夫人名义捐赠金钏一对解围。由于他到处募捐,时人称之为“胡九叫化”(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当时上海《新民晚报》刊载了题为《咏三湘人物》的打油诗,其中有一首就是写他: 四海扬名胡叫化,办学天天打背弓。 屈膝求师兼募款,南方武训乐诚翁。 袁树勋 范源廉 在担任校长的时间里,胡元倓先后为明德筹得款项达10余万之巨,建造了20余栋校舍,添置了大量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使明德学堂的图书和仪器设备为全国中学之冠。但他本人却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出外募款,他总是手携纸伞一把,脚穿钉鞋一双。其车船票大多由校友购赠,住宿多借居亲友或学生家中。所得募款,自己分文不取,全部用于办学。他一家住在学校大门侧的3间旧屋里。书房中挂着“虽九死吾犹未悔”的横幅和“坚苦勖毅力,勤勉医灰心”的对联。其“磨血”办学的精神可见一斑。 明德中学老校门 明德中学老校园之一 明德中学老校园之二 明德中学老校园之三 明德提出了“坚苦真诚”的校训。龙璋亲撰《坚苦真诚四箴》,解释“坚苦真诚”的含义:坚即“永坚贞而不更”;苦即“应因苦而回甜”;真即“本真实以传薪”;诚即“道一贯而无二”。明德的校旗以唐代书卷和西洋书本互相交迭为标志;校歌中有:“贯中西兮穷术业,遗粕而咀精。”这些都体现了贯通中西文化的施教方针,与戊戌维新运动中的时务学堂一脉相承。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有“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之说。 明德中学四箴堂 谭延闿题“坚苦真诚”碑刻 龙璋撰明德校训四箴(局部) 谭延闿“坚苦真诚”题记 蔡元培“坚苦真诚”跋 1932年10月蒋介石视明德中学时与教师合影 1932年蒋介石为长沙明德中学题词 1932年10月29日蒋介石第三次来到长沙,视察了明德中学,题下“止于至善”四字。明德校歌由刘永济作词,黎锦晖作曲,歌词如下: 衡岳峨峨,湘流浩浩,神勇启文明。 莲溪通书,船山思问,湘学夙扬名。 法前贤兮迪后进,厥任在诸生。 贯中西兮穷术业,遗粕而咀精。 愿毋忘坚苦真诚,期相与修齐治平。 瀹灵明兮新教化,崇今德兮蜚英声。 继自今腾实恢宏,振绪滋荣。 明德中学早期学生刊物《明德旬刊》 在明德学堂任教时的黄兴 早期明德学堂还聚集了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如黄兴、张继、周震鳞、苏曼殊、王正廷等,他们在明德学堂任教期间大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族思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教育学生。他们还印发陈天华所著《猛回头》、《警世钟》,进行反清革命的宣传。1904年2月,黄兴以明德学堂为基地,联络章士钊、刘揆一、宋教仁、陈天华等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黄兴还利用明德学堂的理化实验室秘密制造炸弹,准备进行武装起义。他们的这些活动都为胡元倓所理解和支持。当黄兴在筹划长沙起义失败被清政府派兵搜捕时,胡见事情紧急,立即亲自去见臬司兼学务处总办张鹤龄。他从容申述:“诸事我均与闻,君如须升官,吾之血即可染红君之顶子,拿我就是。”接着,他又与龙绂瑞一起设法营救黄兴脱险,逃出了长沙。由于明德学堂重视对学生进行民主思想和民族思想教育,使该校早期涌现出大批民主革命派人士,如宁调元、胡瑛、李燮和、阎鸿飞、黄一欧、陈嘉佑、曾杰、章裕昆、李发群等。黄兴离开明德时,特题赠一联曰: 劝诸君努力加餐,每饭莫忘天下事; 看先贤断齑划粥,立身端正秀才时。 明德的体育闻名遐迩。1903年,黄兴便在该校建立了湖南最早的社会体育团体——“扬子江野球队”(棒球队)。1925年,明德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第八届运动会,获篮球、足球、网球冠军,得运动会总锦标。次年参加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获排球、足球、网球冠军。第十届湖南省运动会获足球、排球、网球、棒球冠军。明德代表湖南参加华中运动会,获排球、棒球冠军。第十一届湖南省运动会,获排球、棒球、网球冠军;第十二届运动会,获篮球、排球、棒球、田径冠军及总锦标;第十三届湖南省运动会,获篮球、排球、网球冠军;第十四届湖南省运动会获排球冠军,连续l0年获华中运动会排球冠军,遂有“泰安球王”之称。 1938年日军迫近湖南,2月明德中学迁湘乡霞岭,11月长沙校舍毁于“文夕”大火。1943年下学期,再迁衡山晓南港。1944年8月迁安化蓝田(今属涟源)光明山。1945年4月又迁安化樟梅乡。1945年8月再回迁蓝田光明山。几经辗转,弦歌不绝。1946年3月复员长沙泰安里原址。 1938年被长沙大火焚毁的明德中学 凭着胡元倓尊重教师的至诚之心,30多年中,许多品德高尚,学问优长的著名教师先后在明德学堂任教。如著名诗人苏曼殊、吴芳吉,生物学家辛树帜,历史学家罗元鲲、周谷城,音乐家黎锦晖、张曙,化学教师郭德垂、袁鹤皋,语文教师李肖聃、周世钊,英语教师喻子贤、陈剑秋,数学教师陈鹿平、曹赞华、杨少岩,体育教师夏义可、陈奎生,地理教师文士元、谢国度,画家刘寄踪。另外,还有一些明德学堂的毕业生在成为著名学者后又返校任教,如刘永济、蒋廷黻、曾约农、杨伯峻等。 校旗及刘永济所写说明 曾任明德董事长的陈果夫 名师的教诲、优良的校风、严格的管理,使明德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中人才辈出,如欧阳予倩、蒋廷黻、胡庶华、刘永济、金岳霖、陈翰笙、周谷城、胡毅、向达、陶菊隐、刘佛年、田奇隽、李薰、刘禹、张伯毅、肖纪美、丁夏畦、唐稚松、艾国祥等都是明德学堂毕业生中的杰出人才。还有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毕业于明德第四班,后来他还任过明德董事长。从明德创立以来,它已经培养了1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17年,当时的教育部曾称赞:“明德规模宏大,成材众多,在中国私立学校中实为有数之学校。”社会上也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说法,足见明德学校影响之大。 1949年明德中学乐诚堂 明德中学楚辞亭 1951年新政府接收明德学校,改称湖南省立明德中学。1953年改名长沙市第三中学。1984年恢复明德中学校名。 今泰安里老校区尚存老教学楼“乐诚堂”、楚辞亭、华兴会成立会旧址等遗迹。乐诚堂建于1932年,由著名工程专家周凤九(1891—1960,周光召之父)设计。乐诚堂坐南朝北,四层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71米,宽19.7米,高21.9米,建筑面积5595平方米,共有教室、办公室59间,由48根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框架横条状布局。每层安装32个四联木制玻璃窗,花岗石窗台线,上饰长方形图案窗额。内走廊东西两端挑出式阳台,砖砌方块式栏杆,水刷石作盖,檐口下饰方块图案,木桁架构成双坡屋顶,上盖筒瓦。正门朝北,由18级花岗石台阶上至门庭,阶廊地面铺玻璃砖,铜条嵌缝。花岗石半圆拱门,框边雕凿各种线条,上装半圆形玻璃窗格,中悬一道横樘,玻璃格六扇大门,楣额塑回纹图案,嵌白石方膛,内刊金色“乐诚堂”三字。为纪念胡元倓,学校将这栋中西合璧式的教学大楼以胡元倓别号“乐诚老人”命名为“乐诚堂”。 1932年竣工时的乐诚堂 乐诚堂设计者周凤九 2006年,乐诚堂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附 在明德读书的二三事 李鑑澄 今年(2013年)是明德中学创建1 10周年。80多年前的1932年我考入明德中学,度过了6年美好的学习时光。如今,我已是珍寿之年(95岁)。2012年的国庆节,一个阳光晴朗的日子,我走进了明德新校园,气势的校门,优美的环境,规整的教学楼,宽广的运动场,站在胡子靖(元倓)老校长雕像前,坐在明亮的教室,回忆起在明德读书的那些青春的日子,那些难忘的往事,心中泛起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 1920年明德校舍 作文 明德中学是一所男孩子中学,坐落在湘江之畔。校园里有两口水塘,左大右小,中间是一条笔直而宽阔的砂石路,一直通往四箴堂(礼堂)。大塘左侧靠街的围墙边,有一道长廊。两塘四周,种着垂柳、白杨和其他花木,环境十分幽美。每到课余,同学们往往三五成群,或在塘边散步,交谈玩耍;或坐在石凳上或走廊边,交流学业……一次,国文老师让我们写篇文章,把校园描写一番,题目是《明德校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较好,有两次考文字注释还得了100分,平日喜欢看些书报,也经常摘录点写景状物的词句,逢到作文,有时就套用几句。这次描写校园景色,我照例也搬出不少,诸如“姹紫嫣红,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月白风清,树影婆娑,微波涟漪,倒影成趣”……自己读起来还十分得意,觉得蛮有文采。谁知国文老师讲评时,不但没有夸奖,反而不点名地批评了一顿,弄得我耳热心跳了许久。老师说:“这些词句用在什么优美的景致上都可以,哪里能看出一点我们明德校园的特色……写文章要跟做人一样,首先就要实实在在,真实才美。” “真实才美”。这真是至理名言。老师的一席话,使我感触很深。下课后,我又围着校园走了一遍,认认真真地,仔仔细细地观察,重新写了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以后,我写作文就特别注意结合实际,不再写那些华而不实的花哨文章了 放“水假” 在明德读初中时,曾因湘江涨大水,放过二次假,我们称之为“水假”。当年我们读书时,学校有三栋学生宿舍。高中生住在一寄宿舍,在食堂边,地处学校的最高位置;初中二、三年级住在二寄宿舍,地势也较高;初中一年级的住在三寄宿舍,地势最低。1933年四、五月中旬,我读初中一年二期。有一天,我兴致勃勃地跑回家,告诉祖母,学校“放水假”了。大人们听后笑话我说:“中学生了,还读白眼字,把暑假念成‘水假’了。”我脸红地辩解说:“没有错,确实是‘放水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学校地处湘江边,校园里那口大塘有下水道与湘江相通,平时用石块堵着,每到汛期,湘江水涨,冲开堵塞口,洪水就倒灌进来了。三寄宿舍与乐诚堂教室之间,约有两三百米距离,因中间地势较低洼,每逢江水倒灌时,其道路就被淹,学校就派人搬来礼堂的长椅子,在这一段拼排成桥,便于学生上下课时往返。水位继续上涨,淹及椅面,为安全起见,就宣布“放水假”,让学生回家,水退返校,再继续上课,每次放水假的时间约三五天。遇到特别猛的涨水,住在二寄宿舍的初二、初三年级同学也会受到影响放水假,但住在三寄宿舍的同学只要遇到涨水就要放水假。 20世纪30年代,湖南水旱灾害频繁,水涨了,闹洪灾;雨少了,成旱灾。第一次遇到“放水假”,同学们都觉得新鲜有趣,但年年如此,同时年岁渐长,既感到放假耽误学业,又目睹了水灾的危害,心生不满。记得一次水退返校复课时,国文老师出了道作文题,让我们就水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在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心愿,要根治水害。 “放水假”的经历,深深地印记在我脑海中。高中毕业后,我考取了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确定了自己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 奖学金 为筹办明德中学,弥补经费的缺口,胡校长在日本、上海、湖南等地募款。当时明德中学所借上海实业银行的款子归还不了,实业银行视其情况特殊免于归还,于是设立“实业银行”奖学金,初、高中各有一人申请考取后免交学费,初中16元、高中18元。 1935年我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与会考的成绩均名列前茅,保送直升明德高中一年级,但如申请考取奖学金,则能免交学费。为此,我放弃了难得的保送机会,报名参加升学考试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获得上海实业银行奖学金。学校规定每学期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在75分以上,方可保留奖学金。由于我每期文化考试成绩都好,体育考试也达到要求(体育主要考400米跑、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掷铅球等),这样一来,学校又给予甲等奖奖励,奖金10 元。两项奖加起来,每学期共28元。我第一次获得奖金之后,为犒劳自己,兴冲冲地跑到文具店花三元左右买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好不高兴,当时一支普通钢笔仅3、4角钱,这支钢笔一直伴我大学考试直至参加工作。其余的则与几位要好的同学看了几场电影,到冷饮店吃了几次冰激凌等冷饮,与好友一起快乐开心了好几次,至今想来,真是爽极了。 我的数学老师是曹赞华(建国后曾任湖南大学数学系教授),水平很高。我曾获得过学校组织的数学比赛第一名。在重庆和南京水利部工作期间,我先后为胡校长的大孙女胡小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与散文家、翻译家钱歌川教授(湖南湘潭人,曾任明德教师、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的两个女儿辅导过数学,约有半年多时间。1948年,我到台湾参加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国水利工程分会会议,还专程拜访了钱歌川教授。 体育 明德中学一直注重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考试的成绩纳入奖学金的考试范围,并通过体育比赛来加强与外校的联系,扩大学校的影响。当时学校规定每天早上起床后,学生都必须参加晨操、晨跑,约半个小时,然后再去教室练习毛笔字、温习功课。明德广泛开展的球类运动是排球、足球、篮球。我是排球、足球的校队队员,球场上总能见到我的身影。放暑假时,我们校队队员与校运动队员都留在学校进行训练,每人补助3元伙食费,我们自己补贴一元多,每餐四菜一汤,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各科老师轮流辅导。那时的学校体育生活应该说是很充实、很开心、很快乐的,同学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 明德的校球是排球,获得过全省运动会冠军。因明德校址在长沙通泰街泰安里,故号称“泰安球王”。排球比赛当时是9人制,我个子不高,打第3排,主要是守球、救球。踢足球,我踢后卫与边锋,我足劲较硬,跑步也较快,400米约跑1分钟。1936年华中(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运动会在长沙举行。湖南大学足球队代表湖南参赛,因其队员多系明德毕业的学生,为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就从明德抽调我和比我高一年级的另一位同学加入湖大校队参赛。在与安徽队的比赛中,我积极奔跑,较好地发挥了水平,还踢进了一球。 1945年明德衡白校球队合影 在明德中学的6年时间里,我增强了体魄,提高了球技。考入中央大学后,我成为中央大学的一名校排球队员和足球队员,并在重庆的大学排球比赛中获得过冠军。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水利工作,长年奔波在江河、勘察施工现场,如今95寿,这一切都应该说受益于在明德中学体育锻炼打下的良好身体基础。 初43班同学录 我们读书时,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淘汰率很高。1932年下半年,明德初中招了180人,分为初43、44、45三个班,每个班60人。初二时,或降级或辞退了60 人,又合编为初43、44两个班共120人。至初中毕业时,初43、44班两个班只剩下80余人了,其中还包括上一年级降下来的约有10人。我由45班并到了43班。 1935年初中毕业时,同学们拟编一本同学录,我是班里选出的6个经办人之一。同学录一册封面与底面为硬质壳面,按座号次序(即学号次序)每人一页装订成册。每页载有各位同学的照片、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和各人所写的简短介绍文字。为慎重起见,同学录壳面上的题字,我们6人特地商议请胡校长题写封页。当时明德中学进门左侧为传达室,是学校人员出入的必经之地,住有两位传达,右侧为一套平房。当时胡校长和其长子胡牧(念尊)与三子胡念玖两家住在那里。次子胡毅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住在天津,后迁往保定。长子胡牧任实业银行襄理后,单位在北京东交民巷,他一家迁往北京,留下三子胡念玖一家和胡校长住在明德。胡校长逝世后,三子胡念玖留校任音乐老师,仍住在明德中学进门右边的那套平房内。 一天下午,我们6位同学来到了胡校长家,说明了来意,胡校长非常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用毛笔在封面上题写了“明德初中43班同学录”,并鼓励我们好好温习功课,争取考入明德高中。可惜这本同学录在“文革”中丢失,甚是遗憾。 军训、民训 当年我们读高中时,都要参加军事训练。1936年高中一年二期时,全省各学校同年级学生千余人集中在长沙经武门外49标(现长沙湖南展览馆处)接受集中军事训练一个学期。训练内容为军事操、紧急集合、夜间演习和打靶等,还学习了一些基本军事理论和常识。打靶开始为徒手,随后每人发有破旧步枪一支。当时成立了湖南省高中学生集训中队,为第二届,总队长是省主席何键兼任。训练结束后,每人获中央军训总监唐生智颁发的学生集训结业证书,仍回原校上课读书。训练期间,蒋介石还曾到49标训练场视察,给同学们作了一次报告。 这次军训,我分在一大队四中队,由于我被选为中队的排球队员、大队的足球队员,为加强对足球、排球的练习,准备参加队与队之间的比赛,就免去了野营与打野战的训练。 张治中担任湖南省主席后,为宣传抗日,抽调我们这些将要高中毕业的同学参加了民众训练活动,训练对象是青壮年农民,教军事操的基本动作。1938年上半年,高中毕业班的同学首先在广益中学训练了2个星期,然后每个同学负责1个乡的民训工作,每个乡2个月,为了不误农时,每天早晨6时至8时训练2个小时。我们高中生是训练员,待遇是每月工资8元,办公费2元,共10元,相当于当时一个二等兵的工资。搞完民训后,省民训指导处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了一个服务证明书。 我与罗克治、邓潮洲、沈家球、沈宗淦4个同学原拟到四川成都去读高中毕业班参加升学考试,故到广益中学后没有报到参加训练,后因交通困难未能成行。我们5位同学便去长沙县申请做民训。长沙县军训教官是永州东安人,且是罗克治伯父罗霖的老部下,因有此关系,同意我们5个人同搞一个乡的民训。我们5个人住在一起,每天早晨分别去做民训、教军事操的基本动作,下雨时就上课,教本是省民训指导处统一编发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抗日。因去的时间比其他同学迟些,我们只搞了长沙暮云、洞井铺附近的纯德和大公两个乡就算完成了任务。 民训结束后,规定可以按期毕业或继续回校学习一个学期,我和部分同学选择了回到学校继续学习。那时明德中学已搬到湘乡霞岭一个大民房,为曾国藩部下所建,约有四五百间房屋。在这里,我完成了全部学业,取得了高中毕业文凭,结束了我在明德6年的读书时光,时间定格在1938年12月。 按:本文录自徐林主编《明德岁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李鑑澄,1935届、1938届明德初43班、高13班学生。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湖南省水利水电厅副总工程师、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组专家,中国水利学会第四、五届理事,第六届名誉理事。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百年名校》陈先枢撰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10:09 , Processed in 0.0964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