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泽校徽 兑泽校旗 湖南私立兑泽中学为今长沙市第六中学的前身,创办于1905年。1905年,在熊希龄及其维新思想影响下,湘西驻省有识之士李执中、林支宇、聂仁德、杨秀造、查道学、舒汉、陈宜之(凝直)等7人,同感 “非兴学不足以图存”,决心为湘西优秀青年创造求学深造条件,以担“兴国复民”之使命,于是在长沙创议组织一所公学,定名为湖南西路公学,举陈宜之为监督,租赁储英园何氏公屋为校舍,继迁司马里,再迁盐道街,三年中几度迁移校址。教职员多纯尽义务,学校经费亦纯由私人挪借。1906年,林伯渠曾在这里任教约一年。1908年起,由清政府提学使署每年津贴银400两,维持办学。此后,以4月2日为成立纪念日。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取消清政府对学校的津贴,主办人散去。湘西人廖名缙等随即恢复办学,更名为湖南第一公学,举熊钟麟为校长,择荷花池五公祠为校舍,政府每年津贴洋8000元。1914年,政府将第一公学并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湘西教育界人士以私立学校为法令所许,随即在原址继续办学,奉政府令组织校董会,并更名为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推余焕然等13人为校董,举廖名缙为校长。当时,政府不予任何津贴,仅有两班学生且收费低廉,是为该校经费又一极端困难时期。中科院1955年首批院士向达曾在这时就读于兑泽。 关于兑泽之名的由来,《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校一览》释义说: 《易•说卦传》曰:“兑为泽。”此校名所由昉也。其义有三:“兑,正秋也。”《白虎通》云:“秋,位西方。”本校创自湘西人士,一也。《象•传》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俞氏琰云:讲者讲其所未明,讲多则义理明矣。习者,习其所未熟,习久则践履熟也。此朋友讲习所以为有滋益,而如雨泽之相丽也;若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故《论语》以学之不讲为忧,以学而时习为说(悦),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兑,说也。”释名云:物得备足,皆喜说(悦)也;《风俗通》云: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说万物者,莫说乎泽;《书》曰:泽润生民;《孟子》曰:膏泽下于民。泽之时义,大矣哉,三也。 兑卦 兑泽图解 本校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限湘西也;来学者以时讲习,欲其明义理,精践履;文质彬彬,而能任重致远,为泽于天下也。综斯三义,所期者大,故本校以兑泽名也。 抑尤有进者,兑义训说;其为卦,刚中而柔外;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说则暴;今之不谄不暴者希矣,来学者其善处刚柔之道,俾所学足以说物而泽民,则作育之宏,岂有既乎。 熊希龄 张舜徽 青义学 1916年,政府因兑泽自西路公学创办以来,颇有成效,遂予一等津贴。9月,省公署撤销省立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其部分学生送入兑泽,考试入学。1921年,兑泽有教职员21人,所开课程有:国文、数学、英文、理化、地理、历史、体育、图画、音乐、经济簿记、博物、手工、法制、修身、伦理等。1922年,学校呈请省长批准,拨荷花池军械局为校舍。1923年,接收北门外古吊桥前湘西善后协会房屋作第三寄宿舍。1925年,校董会增聘熊希龄为董事长,向玉楷、彭佛同为董事。7月彭任校长,力节用费以添置图书仪器,并于1926年增建校舍一栋。陈明仁将军、黄鹤将军,陈佑魁烈士、田波扬烈士,在这一时期工作或学习于兑泽。 1930年1 月,彭锦云任校长,直至1950年3月。他除了注重校舍建筑、设施添置、教务管理外,尤其重视网罗人才。1932年6月16日,第一届全省中学应届毕业生会考,兑泽获得第一名。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成立等一系列日寇侵华暴行,激起救国的怒潮在全国高涨。1933年6月20日,“兑泽学生抗日救国委员会”编印了《抗日专号》,其卷头语说:“我们要将救国的工作,从政客和军阀的嘴上,搬到农人的铲锄犁耙之间,搬到工人的引擎马达之前,更要搬到实验室和茶馆酒楼……尤其是青年,应该在这艰险中,杀条血路!”抗日成为《兑泽校刊》的重要内容。 彭锦云校长求才若渴,知人善用,以致兑泽不乏名流教师,如国文教师张舜徽、张谷荪,英文教师熊克立,物理教师黄培心,数学教师杨少岩,生物教师胡定丕,图画教师孙世灏等。先后任教于兑泽的名师还有:林汉达、谭天恩、杨宗浞、汪懋猷、青义学等等。是年,彭锦云用自存款及大陆银行贷款共4万余元购买丝茅冲地125.6亩,1936年,校董会议定在此建永久校舍,校园土地足够办一所2000—3000学生的中学。兑泽还附设一所“民众学校”,彭锦云兼任校长,22个教职员均由兑泽学生担任,设有算术、国语、常识、习字、音乐、图画、体育等课。 兑泽中学教学设备总值27060元,计图书7216册,仪器461种,标本379种,实习器具654件。学校组织管理有序,《组织规程》共八章30条,“本校遵照中央颁布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以励行三民主义,培养青年基础知识,健全身体,高尚人格,并施以升学预备及应用知能为宗旨。”学制为高、初中三三制。每年春、秋两季招生。 兑泽定校训为“公勇诚朴”。校歌歌词曰: 泱泱湘水生明辉,兑泽屹立江之湄。 聚南中多士,研中西学术,盱衡四表,任重舍予谁。 愿共崇念德,笃志好学,行义达道,步前哲之芳规。 好驹光熛飞不已,时惕厉,矢毋违。 兑泽的教育目标是:“确定学生中心信仰”,“读书不忘救国”,“根据教与育合作原则,使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同时进展”。初中“注重学生心身发育,实施公民训练”,高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养成健全国民”。 教学原则及目标是:“根据教与育合作原则使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同时进展。”“初中部注重学生心身发育,灌输基本知识,实施公民训练”,“高中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养成健全国民。”教法以“增进学生学习效能”为基点:“讲授或发问时宜注意全体学生”,“教学时宜多采用启发式并注意教材之联络与比较”,“各科教法均采自学辅导法,但英文科加重直接教法,理科加重实验”。 兑泽老校园 “训育信条”是:“我们相信训育重在人格的感化,教师要以身作则。相信训育要根据学生个性适应社会生活。相信训育要从整个的学校生活中实现出来,教与学不能分开,学与做尤应合一。相信师生共同生活是训育上最有效力的方法。对学生有十分具体的要求,如“做事成功不夸耀,失败不灰心。保持自己正当的见解不管别人讥笑。他人批评我的过失,诚意接受并随即改变。实事求是,不慕虚荣。金钱和时间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不计较。不厌粗糙饭菜,不穿华丽衣服。省无益的用费做有益的事情”。体育以锻炼身体、涵养德性、训练各种应有技能、发展个人本性、使人人具有勇敢、勤苦耐劳之精神为目标。1936年屡夺排球赛冠军,得排球“荷花池球王”之誉。 陈明仁 兑泽办学30周年之际,为其题词志贺的社会名流有:汪兆铭、于右任、孙科、王世杰、何应钦、周佛海、陈立夫、蒋梦麟、陈渠珍、朱经农、曹伯闻、王季范等。 1951年私立兑泽中学毕业证书 1937年 “七七”事变,政府令各学校疏散。随后,兑泽迁湘西并三易校址。1938年,先迁澧县新洲,因汉奸纵火烧毁校舍,学校再迁临澧县梅家桥蒋家大院。因战事更紧,空袭加剧,三迁大庸(今张家界),以城东七里之西溪坪田姓住宅为校舍。师生把对日寇的满腔怒火化作学习、工作的动力,办学卓有成效,毕业率均在80%以上。1941年省运动会上,排球获亚军,全省高三毕业会考,高14班夺得第一名。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年寒假全部迁回长沙。1946 年2月在长沙开学,初三2个班、高中6个班在丝茅冲本部,初一、二4个班在荷花池分校。1948年,荷花池卖给湖南报社,初中迁到文星桥14号。 1952年更名为长沙市第六中学 1950 年3月校董会改组,选举陈明仁为董事长,杜迈之为校长。时经费极其困难,学校有随时关门的危险。副校长张潋修三上麻园岭陈明仁公馆(陈时任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请得大米200多石,使兑泽渡过了难关。丝茅冲校园卖给军大,校本部迁到文星桥。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接收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改为公办,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 附 抗战时期的兑泽中学 韩川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后才看书,对国立三闾大学,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津市曾有过的兑泽中学吧。和三闾大学一样,私立兑泽中学抗战时期内迁到了津市新洲,距今年正好整整七十年。兑泽中学之所以迁到津市,是因为它与津澧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新洲镇车胤墓,墓北为车渚书院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兑泽中学奉命疏散,彭锦云先生与学校同仁商量后,决定将学校迁到津市附近的新洲,一则这里离津市仅7公里,交通方便,便于沅澧学子求学,二来此处山清水秀,又是车胤故里,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1938年春天先迁初中三个班到新洲,冬天又迁高中部至鲁家坪。 拜欧揖苏,成杀青书,列祖列宗,神所歆也; 洗爵奠斝,比焚黄祭,于堂于著,礼亦宜之。 为告万子孙,国家共和,本来世异秦世; 各自一昭穆,牲酒时祀,莫道春非我春。 宁蹈海不帝秦,幸也国已称民,嬗世守高曾矩矱; 将营室先立庙,悲哉秋之为气,妥灵揽左右湖山。 鲁家坪人才辈出,改革开放后,联合国秘书处官员鲁儒林曾三次回乡探亲,旅台人士万邦一本怀乡的诗集《寸草琴心诗词汇辑》,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谕先生亲题书名。 临澧蒋氏宗祠 临澧蒋家大院 我小时候到过清水堰的蒋家大院,印象最深的当属院中的方竹,大院的规模与雅致远在乔家大院之上,可惜临澧蒋家六处花园都毁了,无一幸存。据说蒋家是李自成的后裔,家中收藏着众多的明代宫廷器物。著名文学家丁玲原姓蒋,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她自称是李自成第21代孙。学生们在战乱时期,能来这里读书,也是前世修得的缘分。 陈天倪 向达 舒新城 学生中亦有中科院院士向达、戴元本,工程院院士彭司勋、黄祖洽,教育部副部长林汉达,辞海主编舒新城等。 按:本文下载自作者2007年12月18日的新浪博客。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百年名校》陈先枢撰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4 03:30 , Processed in 0.0964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