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兑泽中学

2016-10-25 17: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1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兑泽校徽

兑泽校旗

湖南私立兑泽中学为今长沙市第六中学的前身,创办于1905年。1905年,在熊希龄及其维新思想影响下,湘西驻省有识之士李执中、林支宇、聂仁德、杨秀造、查道学、舒汉、陈宜之(凝直)等7人,同感 “非兴学不足以图存”,决心为湘西优秀青年创造求学深造条件,以担“兴国复民”之使命,于是在长沙创议组织一所公学,定名为湖南西路公学,举陈宜之为监督,租赁储英园何氏公屋为校舍,继迁司马里,再迁盐道街,三年中几度迁移校址。教职员多纯尽义务,学校经费亦纯由私人挪借。1906年,林伯渠曾在这里任教约一年。1908年起,由清政府提学使署每年津贴银400两,维持办学。此后,以42日为成立纪念日。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取消清政府对学校的津贴,主办人散去。湘西人廖名缙等随即恢复办学,更名为湖南第一公学,举熊钟麟为校长,择荷花池五公祠为校舍,政府每年津贴洋8000元。1914年,政府将第一公学并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湘西教育界人士以私立学校为法令所许,随即在原址继续办学,奉政府令组织校董会,并更名为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推余焕然等13人为校董,举廖名缙为校长。当时,政府不予任何津贴,仅有两班学生且收费低廉,是为该校经费又一极端困难时期。中科院1955年首批院士向达曾在这时就读于兑泽。

关于兑泽之名的由来,《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校一览》释义说:

    《易说卦传》曰:“兑为泽。”此校名所由昉也。其义有三:“兑,正秋也。”《白虎通》云:“秋,位西方。”本校创自湘西人士,一也。《象传》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俞氏琰云:讲者讲其所未明,讲多则义理明矣。习者,习其所未熟,习久则践履熟也。此朋友讲习所以为有滋益,而如雨泽之相丽也;若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故《论语》以学之不讲为忧,以学而时习为说(悦),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兑,说也。”释名云:物得备足,皆喜说(悦)也;《风俗通》云: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说万物者,莫说乎泽;《书》曰:泽润生民;《孟子》曰:膏泽下于民。泽之时义,大矣哉,三也。

兑卦

兑泽图解

本校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限湘西也;来学者以时讲习,欲其明义理,精践履;文质彬彬,而能任重致远,为泽于天下也。综斯三义,所期者大,故本校以兑泽名也。

抑尤有进者,兑义训说;其为卦,刚中而柔外;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说则暴;今之不谄不暴者希矣,来学者其善处刚柔之道,俾所学足以说物而泽民,则作育之宏,岂有既乎。

熊希龄

张舜徽

青义学

1916年,政府因兑泽自西路公学创办以来,颇有成效,遂予一等津贴。9月,省公署撤销省立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其部分学生送入兑泽,考试入学。1921年,兑泽有教职员21人,所开课程有:国文、数学、英文、理化、地理、历史、体育、图画、音乐、经济簿记、博物、手工、法制、修身、伦理等。1922年,学校呈请省长批准,拨荷花池军械局为校舍。1923年,接收北门外古吊桥前湘西善后协会房屋作第三寄宿舍。1925年,校董会增聘熊希龄为董事长,向玉楷、彭佛同为董事。7月彭任校长,力节用费以添置图书仪器,并于1926年增建校舍一栋。陈明仁将军、黄鹤将军,陈佑魁烈士、田波扬烈士,在这一时期工作或学习于兑泽。

19301 月,彭锦云任校长,直至19503月。他除了注重校舍建筑、设施添置、教务管理外,尤其重视网罗人才。1932616日,第一届全省中学应届毕业生会考,兑泽获得第一名。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成立等一系列日寇侵华暴行,激起救国的怒潮在全国高涨。1933620日,“兑泽学生抗日救国委员会”编印了《抗日专号》,其卷头语说:“我们要将救国的工作,从政客和军阀的嘴上,搬到农人的铲锄犁耙之间,搬到工人的引擎马达之前,更要搬到实验室和茶馆酒楼……尤其是青年,应该在这艰险中,杀条血路!”抗日成为《兑泽校刊》的重要内容。

彭锦云校长求才若渴,知人善用,以致兑泽不乏名流教师,如国文教师张舜徽、张谷荪,英文教师熊克立,物理教师黄培心,数学教师杨少岩,生物教师胡定丕,图画教师孙世灏等。先后任教于兑泽的名师还有:林汉达、谭天恩、杨宗浞、汪懋猷、青义学等等。是年,彭锦云用自存款及大陆银行贷款共4万余元购买丝茅冲地1256亩,1936年,校董会议定在此建永久校舍,校园土地足够办一所20003000学生的中学。兑泽还附设一所“民众学校”,彭锦云兼任校长,22个教职员均由兑泽学生担任,设有算术、国语、常识、习字、音乐、图画、体育等课。

兑泽中学教学设备总值27060元,计图书7216册,仪器461种,标本379种,实习器具654件。学校组织管理有序,《组织规程》共八章30条,“本校遵照中央颁布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以励行三民主义,培养青年基础知识,健全身体,高尚人格,并施以升学预备及应用知能为宗旨。”学制为高、初中三三制。每年春、秋两季招生。

兑泽定校训为“公勇诚朴”。校歌歌词曰:

    泱泱湘水生明辉,兑泽屹立江之湄。

    聚南中多士,研中西学术,盱衡四表,任重舍予谁。

    愿共崇念德,笃志好学,行义达道,步前哲之芳规。

    好驹光熛飞不已,时惕厉,矢毋违。

兑泽的教育目标是:“确定学生中心信仰”,“读书不忘救国”,“根据教与育合作原则,使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同时进展”。初中“注重学生心身发育,实施公民训练”,高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养成健全国民”。

教学原则及目标是:“根据教与育合作原则使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同时进展。”“初中部注重学生心身发育,灌输基本知识,实施公民训练”,“高中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养成健全国民。”教法以“增进学生学习效能”为基点:“讲授或发问时宜注意全体学生”,“教学时宜多采用启发式并注意教材之联络与比较”,“各科教法均采自学辅导法,但英文科加重直接教法,理科加重实验”。 

兑泽老校园

“训育信条”是:“我们相信训育重在人格的感化,教师要以身作则。相信训育要根据学生个性适应社会生活。相信训育要从整个的学校生活中实现出来,教与学不能分开,学与做尤应合一。相信师生共同生活是训育上最有效力的方法。对学生有十分具体的要求,如“做事成功不夸耀,失败不灰心。保持自己正当的见解不管别人讥笑。他人批评我的过失,诚意接受并随即改变。实事求是,不慕虚荣。金钱和时间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不计较。不厌粗糙饭菜,不穿华丽衣服。省无益的用费做有益的事情”。体育以锻炼身体、涵养德性、训练各种应有技能、发展个人本性、使人人具有勇敢、勤苦耐劳之精神为目标。1936年屡夺排球赛冠军,得排球“荷花池球王”之誉。

陈明仁

兑泽办学30周年之际,为其题词志贺的社会名流有:汪兆铭、于右任、孙科、王世杰、何应钦、周佛海、陈立夫、蒋梦麟、陈渠珍、朱经农、曹伯闻、王季范等。

1951年私立兑泽中学毕业证书

1937 “七七”事变,政府令各学校疏散。随后,兑泽迁湘西并三易校址。1938年,先迁澧县新洲,因汉奸纵火烧毁校舍,学校再迁临澧县梅家桥蒋家大院。因战事更紧,空袭加剧,三迁大庸(今张家界),以城东七里之西溪坪田姓住宅为校舍。师生把对日寇的满腔怒火化作学习、工作的动力,办学卓有成效,毕业率均在80%以上。1941年省运动会上,排球获亚军,全省高三毕业会考,高14班夺得第一名。

1945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年寒假全部迁回长沙。1946 2月在长沙开学,初三2个班、高中6个班在丝茅冲本部,初一、二4个班在荷花池分校。1948年,荷花池卖给湖南报社,初中迁到文星桥14号。

1952年更名为长沙市第六中学

1950 3月校董会改组,选举陈明仁为董事长,杜迈之为校长。时经费极其困难,学校有随时关门的危险。副校长张潋修三上麻园岭陈明仁公馆(陈时任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请得大米200多石,使兑泽渡过了难关。丝茅冲校园卖给军大,校本部迁到文星桥。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接收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改为公办,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  

抗战时期的兑泽中学

韩川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后才看书,对国立三闾大学,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津市曾有过的兑泽中学吧。和三闾大学一样,私立兑泽中学抗战时期内迁到了津市新洲,距今年正好整整七十年。兑泽中学之所以迁到津市,是因为它与津澧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的湘西人深感国势衰败,非兴学不足以图存;又虑湘西地处边陲、青年求学无门,于是创办公学一所,取名湖南西路公学(湘西公学)。1912年,改名湖南第一公学。1914年,并入湖南省立一中。湘西教育界人士以私立学校为法令所许,随即在原址继续办学,更名湖南私立兑泽中学。1925年,由校董会增聘国民政府第一任总理熊希龄为董事长。澧县人向郁阶亦为董事。192712月,湘西教育界人士集议,除原有校董外,又于辰、沅、永、靖、常、澧六府及永、乾、凤三厅各推一人为校董,辛亥革命元老、澧县人黄贞元被选为校董,并推为校长。而从1930——1950年,澧县人彭锦云先生在兑泽连任20年校长,兑泽中学师生所创作的《九澧船夫曲》就充分说明了兑泽中学与津澧的不解之缘。

新洲镇车胤墓,墓北为车渚书院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兑泽中学奉命疏散,彭锦云先生与学校同仁商量后,决定将学校迁到津市附近的新洲,一则这里离津市仅7公里,交通方便,便于沅澧学子求学,二来此处山清水秀,又是车胤故里,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1938年春天先迁初中三个班到新洲,冬天又迁高中部至鲁家坪。
    新洲为澧州古城,东濒洞庭,北接澧水,有孟姜女祠,车渚书院、天子岗、过街树缆、白龙井等古贤遗迹。鲁家坪北倚嘉山,南望梁药,茂林修竹,池水清清,这里有孟姜古宅,有囊萤台,有唐朝的车渚书院,元代的学殖书院,清末的彭山学堂。村中鲁家、毛家为澧州望族,也是书香门第,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
    先生和学生们乘舟东来,于新洲登岸,在祠堂住了下来。一个凄美哀怨的传说,一个囊萤读书的故事,一所翰墨飘香的书院,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很快就吸引了那些惊恐不安的学子。高中部的教室设在村中的祠堂里,祠堂三进,每进柱上的楹联都是著名楹联家吴恭亨撰写的:

        拜欧揖苏,成杀青书,列祖列宗,神所歆也;

        洗爵奠斝,比焚黄祭,于堂于著,礼亦宜之。

        为告万子孙,国家共和,本来世异秦世;

        各自一昭穆,牲酒时祀,莫道春非我春。
        

        宁蹈海不帝秦,幸也国已称民,嬗世守高曾矩矱;

        将营室先立庙,悲哉秋之为气,妥灵揽左右湖山。

鲁家坪人才辈出,改革开放后,联合国秘书处官员鲁儒林曾三次回乡探亲,旅台人士万邦一本怀乡的诗集《寸草琴心诗词汇辑》,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谕先生亲题书名。
    我说兑泽中学与三闾大学相似,并非学校的老师和方渐鸿一样,文凭有水分。而恰恰相反,在新洲期间,兑泽中学的教师是群星灿烂,一批国内著名学者担任教师,如教育家舒新城(上海政协副主席)先生、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湖大校长曹典球先生、著名画家孙世灏先生、刘寄踪、唐宋诗词专家刘家传、数学教育专家杨少岩、著名教师黎赞唐等,校董张谷荪先生曾是毛主席的国文老师,很难想象这仅仅是一所中学,我怀疑钱先生在《围城》中说了假话。我很羡慕那时的学生,他们在中学、甚至小学就遇到如此出色的教师,有幸聆听名师的教诲,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名师出高徒,那段时间在兑泽读书的学生中,据我所知,有后来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戴元本,化学家彭司勋、我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刘传炎、省政协副秘书长杜迈之、书法家王超尘、第一批女飞行员教练、澧州镇守使王正雅的孙子王赐九、人大教授钟宇人、省轻工研究所所长谷澧生、常德师专第一任校长徐福来等。
    师生在温饱不保的战乱环境中发愤工作、努力学习,课余时间组成宣传队,到津市、澧县街头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到古大同寺的军医院慰问伤病员。不少学生在“百万从军”的活动中投笔从戎,奔向了抗日斗争的第一线。
    1939年下半年,中国军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日军不甘失败,便派汉奸对我军后方洞庭湖区进行侵扰,津市首当其冲,学校也未能幸免于难。10月下旬,兑泽中学高中、初中校舍先后三次被汉奸纵火焚毁,衣物在内,化为灰烬,“那场火真大,烧了一夜”,当年兑泽的学生对此至今仍记忆犹新。除留下高初中三个毕业班勉强维持上课外,其余学生只得回家等待复课通知。遭此横祸,学校何辜,学子何辜,汉奸当诛。上世纪70年代初,我曾来过鲁家坪,这里早已无迹可寻。
    1940年春,学校迁到了临澧县梅溪桥蒋家大屋复课。蒋家是湖南首屈一指的巨富,在清朝共授、封一至七品官职的约有150人,鼎盛时期拥有田地60余万亩,并在各地商埠开设48家典当、72家钱庄,发行银票流通汇兑。与陕西霍家、山东尉迟家、湖北黄家并称为全国三个半财主之一。
    蒋家大院为典型的明清建筑,大院共八进,二百多间房屋,设东南西北四门。刘毓吾先生回忆说:“广厦千间,水绕四门;堰水贯于中部,浮桥过于两端;亭台楼阁,布满园内;画舟小艇,漂荡池中;四季花卉,件件俱全;百色果实,历历可数。麒麟狮象之肖像,虎豹豺狼之写真。大有登东山而小临澧、临池沼以昭日月之慨。其布置之雅观,真不亚于北京紫苑;而风景之宜人,且远过长沙朱园。”

临澧蒋氏宗祠

临澧蒋家大院

    我小时候到过清水堰的蒋家大院,印象最深的当属院中的方竹,大院的规模与雅致远在乔家大院之上,可惜临澧蒋家六处花园都毁了,无一幸存。据说蒋家是李自成的后裔,家中收藏着众多的明代宫廷器物。著名文学家丁玲原姓蒋,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她自称是李自成第21代孙。学生们在战乱时期,能来这里读书,也是前世修得的缘分。
    临澧人、国立编译馆馆长辛树帜先生先生“因事还乡里,来校参观,小作勾留”,与张舜徽先生“上下议论,连昼夜不辍”。津澧地处湘北边陲,日军侵占长江以北鄂西地区后,津澧吃紧,成了日军南下最先进攻的地方。敌机空袭越来越频繁,师生惊魂未定,人心浮动,无法维系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同年7月,学校再一次决定西迁,溯澧水而上,止于大庸,校舍为西溪坪田家老院子。
    老院子位于张家界市城区永定大道彭家巷地段、鸳鸳湾大桥东端,始建于清朝雍正初年,属典型的封火墙庭院式建筑,为原大湘西名门大户田氏族人五大槽门之一,共有大小居室三十一间,深庭重院、布局严谨,室内陈设,不改旧貌,所藏珍品,多为稀罕之物,曾是“紫荆书院”和“白鹿武馆”所在地。
    田家历代严格遵循诗书留后、孝悌传家的祖训,奉儒学为经典,视“崇文、重教、载道”为家庭经营理念,门风沿袭、家道传承,自清雍正至民国,有文武秀才十三人、举人一名、翰林院大学士九人、四品京官二人、四品以下官员十人,北伐将领二人,田家后裔田奇隽是新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
    一面教学,一面修校舍,并租水田数亩,开辟农场。学生的课桌是用木板和支架钉成,因陋就简。不久,修建了一栋楼房,作为仪器室和图书室。
    学校于910日勉强开学。时虽生活最为艰苦,又接连三次水转陆运,图书、仪器损失不小,所幸学校精华得以保存,师生终于有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安身之所。
    19458月日寇投降,学校回迁长沙,1950年改组董事会,选陈明仁为董事长,195210月,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
    兑泽中学建校百年,名师云集,俊才辈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元老林伯渠同志190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在当时的西路公学(即兑泽中学)任教。此外,在兑泽任教的还有经学家陈天倪、省音协名誉主席刘己明、数学教育专家张有晋等著名教师。革命烈士蹇先为、田波扬、陈佑魁、彭济文、覃苏、毛觉民、肖干卿、段潇、赵绪一、周锡龄、龚际飞都是当时兑泽中学的学生。在此求学的革命前辈还1927年任湖南省委特派员的杜修经、湖南五四运动的学生会领袖、后任轻工部副部长的邓鹤皋。蹇先任也是马日事变时从兑泽中学逃到津市九澧平民工厂的。

陈天倪

向达

舒新城

    学生中亦有中科院院士向达、戴元本,工程院院士彭司勋、黄祖洽,教育部副部长林汉达,辞海主编舒新城等。
    津澧除黄贞元、彭锦云两位校长外,还有著名画家孙世灏、历史学家张帜范、中南财经大学副校长谭寿清先生、我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刘传炎、水稻专家裴新厨、作家贺家春、书法家王超尘等也曾先后在该校工作或学习过。
    兑泽毕业的陈明仁、黄鹤、向敏思、贺迪光、曾布起等将军都是黄埔学员,先后在解放战争中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国民党中将田君健、姚祖隆也是兑泽中学的学生,一个在解放战争中战死,一个去了台湾。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被枪毙的前湖南警察局长文重孚也毕业于兑泽中学,而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少将周烈在解放前夕起义时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还有一个学生,师生都羞于提他,这就是周佛海。1916年,19岁的周佛海进入了兑泽中学学习,5年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38年随汪精卫投敌,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等职,1948年病死于狱中。
    兑泽中学在津市三年,事隔七十年,当年的青年学子,今天已经是年近九旬的耋耄老人了。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但在津市居民家中,至今仍有省立兑泽中学留下的家具,以独特的语言清晰地向世人叙述这段尘封了的往事。

按:本文下载自作者2007年12月18日的新浪博客。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百年名校》陈先枢撰稿)

上一篇:广雅中学 行素中学下一篇:雅礼中学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4 03:30 , Processed in 0.0964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