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司门口 道门口 南门口

2016-7-27 15: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5| 评论: 0|原作者: 江异|来自: 名城长沙网

    今天的黄兴南路步行街,民国年间就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由北往南有三个“口”,分别是司门口、道门口、南门口。

    1933年黄兴路没修马路之前,从育婴街到臬后街这一段称为司门口。因为司门口再往北就是端履街和八角亭,大绸缎铺介昌、日新昌、大德昌、大盛、瑞丰;大百货店国货公司、新世界、太平洋、三友;大钟表行寸阴金、华成;大西药房南洋、五洲都在这一段路上。那时候的长沙市公安局叫省会警察局,也在司门口。

    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日的烽火首先在北方各省点燃,大批难民南下,涌入长沙。为了帮助这些难民解决生计,湖南省难民救济处在司门口设立难民商业部,有193842日《湖南国民日报》的新闻:

经与本市商界人士左益斋等接洽,借定司门口隙地一方,建造临时铺屋,作为营业基地,业经筹备就绪,铺屋亦已落成,定于45日开始营业。该部可容纳难民100人,分门市和负贩两个组,门市组30人,负贩组70人;贩卖的货物为疋头、洋货、百货、香烟、食品等类。资本暂定一千元,由救济处筹措。凡参加之难民,每日工作以十小时为限。并由救济处租赁登隆街7号房屋,作为务工难民宿舍。

    为难民创造就业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救济难民的上策。然而,有人出来反对。司门口的商人王健纯、王监青为首,担心难民抢了他们的生意,上书湖南省政府,说这块地并不是空坪隙地,而是王茂生、椿荫堂、元亨利贞等的公产,委托他们在管理,要求难民商业部迁移。省政府经过调查,断然批了八个字:“纯属无理,否准所呈。”

    道门口是长沙最早的两个菜市场之一,靠北边是辕门上,靠南边是道门口。后来因为修中山路,辕门上的菜市场搬到头卡子去了,但道门口的生意一直很兴旺。这里除了各种时令蔬菜之外,还有肉类、禽蛋、水产、卤腊制口和野味,长沙阔人公馆里的管家和大酒家餐馆的采购员(有时是老板),每天必到道门口的菜市场里来。

    后来随着南门口、浏城桥、小吴门等处都开了菜市场,一些菜贩就开始结成帮派,互相抢生意。《湖南国民日报》1936922日有条新闻《两派菜贩结党凶斗》:

    本市小菜贩,分南门口和小吴门两派,小吴门派得浏阳门(即浏城桥)菜贩归附后,气势较南门口高出一筹,故一切皆受其垄断欺压,而莫敢与较。每逢河道(指湘江)用船装载菌子、辣椒、茭瓜来省时,小吴门菜贩就先派人到离城五六里的地方,拦下船只,将整个船上的菜全部要下(并不付钱),押到他们指定的码头。如南门口菜贩要进这种菜,需从他们手上购进,要向他们付纳利资(过手钱),由是械斗迭起,已非一次。(后略)

    道门口在这种涉“黑”争斗中,是独善其身的。它本身历史悠久,根基牢固,产运销都有成熟的模式,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别人也不敢把它怎么样。

    南门口不像司门口、道门口是一条街道,南门口是一片地区的总称。它包括当时的南正街、南极里、南墙湾、碧湘街一带。1937年《力报》记者描写南门口是这样的:

    从前,长沙南门口有一线蜿蜒的城墙,有两张高大的城门,做一层城内城外的屏障。后来,城墙被谭畏公(指谭延闿)拆掉了,现在只存着天心阁的一段,给后人作一点凭吊访古的遗迹。如今的南门口,变成了左右两条宽广的马路,纵行人如何多,也不感觉到一点拥挤。并且,上下又做了两个指挥台,站着几位警察先生,不断的指挥来往行人与车马,这象征了20世纪都市文明的进步。何况从南正街(朝南)一眼望去,有几株青翠的洋芭蕉和一个腰圆形的木篱,表示南门口已脱离了市尘狂嚣的气味。

    从八角亭、司门口到南门口这一线的酒家餐馆很多,比较知名的餐饮招牌就有南国、豫园、燕琼园、德园、万利春(西餐)石三胜等。这里想着重提一家不知名的餐饮店——青春宴饮社。

    193691日《湖南国民日报》有一条广告新闻:

    本市南正街南极里1号青春宴饮社,为管秋实等人所组织,分中餐、西餐、清茶、咖啡、面食、点心、名酒、腊味八个部门,现已筹备就绪,定于3日先行营业。该社各项布置,经长时间之研究,设计颇为新颖。男女侍者,则系网罗本市各咖啡店之优秀分子,并请“新运会”(指新生活运动)派员训练,对于礼节极为注重,务使宾客人人满意。

    我之所以看重青春宴饮社并不是在于他的规模大,公开标榜有女服务员,而是他对菜肴的推广有独特的方式,确实“颇为新颖”。比如有一道菜是“如意茄夹”,就是两片茄子中间夹层肉泥,用油煎出来的。青春宴饮社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茄子是至仁至孝之物。昔唐朝有一寡妇,膝下一子,大号落苏,乳名加儿;一日,母病想吃水果,加儿得知后便瞒着母亲上山去采果子,遇猛虎,将加儿咬死,加儿便变成了一株矮矮的植物,上面挂满了紫色大果子,人称茄子。故宋朝苏东坡诗云“子在荒山成茄子,娘倚柴扉呼落苏”。

    这个店里还有一道菜叫“虫草三霸”,就是虫草炖乌龟、乌鸡和蛇,滋补的,销量很好。青春宴饮社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文洲圩陈草乡保长邬贵和他弟弟邬其、邬奢在乡里鱼肉百姓,人称邬家三害。这一年发大水,眼看就要溃堤,县官老爷来了,责令邬贵动员老百姓上堤抢险,老百姓集体罢工不出。县官老爷问原因,村民们递上一张状纸说“邬贵(龟)邬奢(蛇)与邬其(鸡),三邬不是好东西,陈(虫)草乡(香)里除(煮)三霸,除了三霸再修堤。”

这是迄今发现比较早的湘菜故事,有历史的胎记,有生活的斑痕,有文人的智慧,也有很浓的杜撰色彩。但我想说的是,当年南正街的青春宴饮社,无论从理念到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更接近于今天。长沙大火以后,再没有出现过青春宴饮社这块招牌,只留下一些雪泥鸿爪,趣闻轶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1:41 , Processed in 0.0964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