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侵华期间拍摄的战场照片中,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在前沿无遮无拦的平原上展开,对阵地及周边不做任何伪装,日军炮兵的骄横气焰可见一斑。 然则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火炮立下赫赫战功,打得日军找不着北。 时在火线上采访的《阵中日报》称:“过去我们作战单凭将士们用血和肉对抗敌人的钢和铁。步炮协同作战而收获巨大效果的,应以第三次长沙会战为始。那时敌人已被我引诱越过捞刀河与浏阳河,逼近长沙外围,因为我层层截击,他们军队的装备反在我们之下,而我严阵以待的炮兵,即开始发挥无比的威力”。 战后一名日军炮兵俘虏也称:他们这一次进攻长沙,重兵器如坦克和重炮不能过来,每一联队只装备山炮16门,射程不远,用马拉曳,刚到长沙近郊就遭到重炮打击,炮火压倒了他们的山炮,马匹被打死很多。 那么这一战里,留下了多少火炮秘密? 炮兵绘制全长沙标点图快到几十秒就能精确开炮 在会战爆发前,炮兵旅长王若卿和炮兵军官们做了异常完善的准备工作。 他们对长沙周围进行了测地,特别是将长沙近郊及城内可资为标志的建筑物,详细地加以测量,制成了2万5千分之一的标点图,开战前进行了火炮试射的校对,以保证图绘制精确。同时,岳麓山的炮兵阵地通过有线电话通往长沙市内,炮兵的观察员也设在长沙城内。这样一来,只要前方步兵需要火炮支援,电话旁边的炮兵观察员立即通过标点图,见标点报给炮兵阵地,而炮兵阵地立即就可以根据早就测绘好的坐标开炮。 这种有效的方法,让炮击的速度极快。从步兵要求炮击,到火炮开炮,长不过两三分钟,快只要1分钟甚至几十秒,而且炮击极为精确。 二十万民众挖断道路日军无法带重炮攻城 除时值冬日气温酷寒以及道路泥泞之外,更是因为中国军队在二十多万湖南民众配合下,完全破坏了从新墙河到长沙一线道路,一个坑连着一个坑,连骡马拉拽的大车都无法通过。 日军只有75野炮和山炮勉强带到一线,还有92步兵炮。但92步兵炮口径仅为70毫米,采用的又是小号榴弹,威力较小,不足以摧毁坚固碉堡。75野炮在被破坏的道路上前进非常困难,赶到长沙的不多。剩下的75毫米山炮由于一直作为主力火炮,炮弹消耗很大。 中国道路不利通行、挽畜缺乏使得很多日军将领倾向于利用轻便的山炮支援作战。例如在中国军队1943年出版的《浙赣战役之检讨》中提到“此次战斗中,道路被我破坏,除山炮外,敌其余炮兵不能运动”。(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裴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13:39 , Processed in 0.1022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