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太常乡伯陵路,这里在抗战时期曾作为湖南省政府的驻地,因为水库蓄水,如今已被淹没。图/孙明汉 民国战乱时期,一个省政府要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头一个问题就是经费:雇佣车船要钱,重新租办公场地要钱,建员工宿舍要钱,甚至整修新的省会路灯、码头也要钱。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省政府搬家的经济账单,这些可都是被记载在省政府档案里的。 最倒霉的单位 省政府机关搬家,最倒霉的要数建设厅。根据1939年1月30日的省政府委员会常会记载,在1938年11月,建设厅租了一条民船,装着煤油、办公用品沿着沅江去新的省会沅陵。结果,船走到桃源县的时候,不知遇上了什么情况,竟然被水冲翻,淹死了一名卫兵,煤油和办公用品也没了。于是,建设厅给省政府打报告:我们一共损失了九百四十元,要从第二年的预备费里开支。 索要搬迁费 1939年前后,几乎每隔一阵,就有单位打报告,要求省政府把欠着的搬家费给他们。比如矿产化验所,说自己搬家包装用了一百口杉木箱,每个三块钱,需要三百元,又搬运了一些设备,要六百元,其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杂费,还要两百元。财政厅当然没有这么慷慨,大笔一挥,三百减成两百,六百减成三百,杂费么,给五十元就好啦,放在当年的省政府总预算里开支。 又比如湖南有个重伤辅助医院,也说要迁移费四千八百三十元四角五分,财政厅给减掉九百十九元,说如果不够,再从预算里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湖南炼锌厂、常德染织应化科职业学校、湖南酒精厂、湖南地质调查所、省立南麓图书馆、省长途电话局、第一纺织厂、干部训练团都打来报告。粗略统计一下,这些有记载的搬家费是70多万元,比整个长沙大火的50万元救灾款还多。 搬家中,最贵的要数湖南第一纺织厂的迁厂费了,可能是因为生产设备多,要二十一万三千九百零五元。 租建办公场地和宿舍 机关单位到了新的省会,第一件事自然是要租个办公场地。1938年11月16日,长沙大火后第一次省政府会议,财政厅跟建设厅就一起打报告说,要租沅陵县的务实学校和女子乡村师范两座房子,作为省政府四厅的联合办公场所,以及职工家属宿舍,前者三百元,后者一千元。不过没过多久,女子师范打算将小学部迁回县城,不能租给省政府了,让省政府赶紧退房。 员工宿舍是不能少的。1938年11月30日,建设厅说准备在沅陵建设房屋一百幢,给公务员和居民新村做宿舍,里面有合作商店、宿舍餐厅等等,一共需要十万元。 整修省会城市 既然搬来的城市已经成了省会,就得有个省会的样子。首先是要把沅陵中南门的渡河码头修整一下,加跳板,改成上下出入口分开的立交码头,一共花去材料费四百二十九元七角。 省会怎么能没有路灯?于是又跟电厂商议,给各个街道装上路灯,需要材料费三千余元,请省政府补助一千元。刚好,顺便电话网也重新拉一拉。 到后来,省政府决议的工程太多,建筑工程处的经费不够用了,便只好请求追加经费“以利工程进行”。谁知,才过半年,省政府又搬到耒阳去了,这些工程也不知道建完了没有。 撰文/丁婷婷 实习生刘星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13:35 , Processed in 0.0980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