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过湘江

2015-5-27 19: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4|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易复刚

  近日,湘江新区总体方案公布。不禁想起,在我们旧时生活中“过湘江”方式的演化,由此也可见社会在日益进化,长沙从古至今的“蝶变”美丽而惊人。

   小时候,我们从河西到河东,过湘江,依靠的是“划子”,即沿用几千年不变的小木船。那时,爷爷、叔叔们住在长沙河东北门外的大王家巷,而我则随父亲住在 岳麓山下的左家垅。那时的我时常往返于湘江两岸。先要走到江边的渔湾市上船。艄公先撑船到深水区,再划桨绕过橘子洲,到了大河再顺江而下,直达湘春路码 头。那时我年纪太小,一叶扁舟过湘江,江心狂风大作,小船在波涛中颠簸起伏,我曾吓得哇哇大哭。

  后来有了烧木炭的公交车,我们可以先坐车到溁湾镇,但那时过湘江得分三个步骤:即先乘船,渡过小河,此为第一步;抵达江心橘子洲后,须弃舟登岸,步行过洲,此为第二步。最后,又得登上别的小船,渡过湘江大河,直抵大西门码头。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上特别设立轮渡。轮渡使用的是轮船。我对坐轮渡印象很深:当年,我每过检票口,就飞奔下石台阶,踏着木梁拼成的跳 板,跨过立在沙滩上的木架,上到浮在水边的趸船,再跑进轮渡船舱。每次我都找靠船帮的座位,不坐而跪,以便看清江上风光。后来也常到机房口,探着小脑袋, 看轮船内机器飞快运转,工人挥汗如雨,任刺鼻的油味弥漫,震耳的机器声轰鸣,船上的我,随着船体的震颤而抖动。

   不久我们家从河西搬到河东,后来上大学,我又去了广州,湘江轮渡与我似乎渐行渐远。“文革”爆发后,我串联到长沙,此时湘江边过渡景象惊呆了我:数千人 挤在湘江码头边,排着队,等待轮渡过江,客运码头上,人山人海,望不到头。同行的广州同学说:“长沙是省会,又是毛主席家乡,怎么这里连座桥都没有啰!” 我无言以对,觉得很没面子。那时,在衡阳、湘潭,都已有了湘江大桥啊。

   长沙人期盼已久的湘江大桥终于在1970年后动工了,几万长沙人主动参加义务劳动。长沙湘江大桥竣工前夕,我从外地回长沙时,特意赶到江边,并以找表哥 为名(他是建桥指挥部的头头之一),斗胆进入工地,从河西桥头堡走到河东桥头堡,再走回,提前把湘江大桥看了个够。后来还反复炫耀:我是长沙最早走路过湘 江的人。

  1972年国庆,长沙湘江大桥(今橘子洲大桥)正式通车。成为长沙新地标,新的湘江大桥图案还出现在很多长沙商品上,如笔记本、手提袋、汗衫等。卷烟厂甚至赶制了“彩虹”牌香烟,《人民画报》也以长沙湘江大桥作封底,邮电部更出了长沙湘江大桥特种邮票。

  改革开放后,长沙建桥步伐大大加快。1991年,长沙有了第二座湘江大桥(今银盆岭桥)。而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来,湘江长沙段几乎平均每两年就会添一座新的过江通道。

  如今湘江新区总体方案公布,未来的湘江新区必将成为从湖南热土上“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而未来从已经拥有两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沙主城区,前往湘江新区,也必定是越来越便利。未来长沙的变化与发展,当然已不仅仅是用“蝶变”能概括和形容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0-9 04:18 , Processed in 0.4974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