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道县神秘“鬼崽崽”:是“地下兵团”还是南方兵马俑?

2015-3-15 08: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2| 评论: 0|来自: 三湘都市报




    在鬼崽岭的核心区域,考古专家共发现石像400余尊。部分石像现存放于道县文物局库房内。

    鬼崽岭远景。

    引子

    永州道县田广洞村,一座神秘而略带阴森的小山丘上,遍布数百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人形石俑。当地人将石俑称作“鬼崽崽”,将山岭称为鬼崽岭。

    当地人并不知道如此众多的石俑究竟何时、何人、为何修建。有人说,“鬼崽崽”是专门负责押送灵魂的阴间兵团;有人认为,它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也有人猜测鬼崽岭是中华始祖舜帝的崩葬之地……

    鬼崽岭是当地人的禁忌之地,多年来流传的秘闻使人们对其敬而远之。201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鬼崽岭遗址进行全面考察。

    村民眼中的鬼崽岭、外界传说中的“中国复活节岛”,诸多谜团,一一待解。

    ◎

    探案卷宗贰号

    道县“鬼崽崽”之谜

    ◎

    地理方位

    永州市道县县城西南方向40余公里处——祥霖铺镇田广洞村

    ◎

    案情简述

    永州道县,一处平静的小山丘,散布着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人形石像。石像被称为“鬼崽崽”,遍布石像的小山包被称为鬼崽岭。鬼崽岭上的“鬼崽崽”究竟何时、何人所建,建造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

    探案大事纪

    ※1989年,鬼崽岭遗址正式进入文物部门视野,被列入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石窟寺及石刻”大类。

    ※2010年8月,湖南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了以吴顺东研究员为领队的“鬼崽岭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为期18天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勘探工作。

    ※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跟随考古所副所长吴顺东前往鬼崽岭考察遗址保护情况,力图为读者揭开此地的神秘面纱。

    壹  谜团   “鬼崽崽”是南方的兵马俑?舜帝墓就在鬼崽岭?

    无人居住的风水宝地

    田广洞村距鬼崽岭最近,只有2公里,有2000多居民。

    驱车从田广洞村向鬼崽岭行进,明清风格的老房屋越来越少,村路也越来越窄,最后只能步行前往。路边左侧有一口大水潭清澈见底。这是“鬼崽井”,它大雨不溢,大旱不涸,能灌溉周边的田地。路边右侧是一块开阔的田地,种有香芋、香稻、香姜等农作物。

    再往前,可看到一处被浓密树林遮盖的扁平山丘。它位于一座大山的背面,众多石俑便埋藏在此,这便是当地人谈之色变的鬼崽岭。

    奇怪的是,当地人宁愿居住到2公里外的村庄,也不在此处扎根。为什么风水宝地了无人烟?为什么周边其它的山丘看不到这种原始的秀美?这是不是和当地人惧怕石像有关呢?

    鬼崽岭核心区域已被铁丝网围住,不能再随意进出。60岁高龄的陈高月是这里的看守者。陈老打开铁丝网上的小门,入定,立着一块清代光绪年间(1903年)的石碑,上面刻有当地贡生徐咏撰书的《游栎头水源坛神记》。

    受命连夜奔袭的“地下部队”

    在徐咏的描述里,这里集结了一支不属于人类的“地下部队”。“鬼崽崽”们受命连夜奔袭,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天就亮了。随着一声鸡叫,千军万马都化成了石头……

    在道县,关于“鬼崽崽”神乎其神的故事,近百年来从不曾停止。

    有一个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一户人家的子女前往广东打工,家中只留下两老。两老本来健康得很,但自从丈夫捡回一个“鬼崽崽”后,家中的鸡、鸭就莫名死掉,两老也生起病来,一直没治好。老太婆认定这是“鬼崽崽”带来的霉运,马上让丈夫将“鬼崽崽”送回去。“鬼崽崽”被送走后,家中立马恢复正常。

    2010年吴顺东前往鬼崽岭勘探时,也通过隐蔽的外围考查方式从村民口中听到了这些故事。不过,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故事都没有科学依据。

    舜帝埋葬于此?“鬼崽崽”是类似于兵马俑的陪葬品?

    得知考古所专家在此考察,一名陈姓老人悄悄将吴顺东带到家中,说他的宝贝里有关乎鬼崽岭的神秘线索。在最靠里的房间,老人从铁箱里拿出珍藏多年的陈氏族谱。翻开族谱的第一页,上书“有虞后也”。

    一语惊醒梦中人! 石俑一般用作墓地的陪葬品,这在考古学中是最常见的。如果石俑真是陪葬品,那这里埋葬的还极有可能是顶大的人物,谁呢?舜,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从族谱可看出,舜帝的后裔里面,陈姓是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姓氏。

    而古书记载,鬼崽岭所在的广大区域与舜帝墓葬关联紧密。

    舜帝百岁高龄起驾南巡,万里奔波,千般劳瘁,一曲忧国忧民的《南风》,竟在苍茫无际的苍梧山野成为绝响。而道县所在的广大区域,正是古时苍梧地区所在地。

    “鬼崽崽”会是类似于兵马俑那样的陪葬品吗?鬼崽岭真的是舜帝的墓地所在地吗?

    贰  考古  “鬼崽崽”的高度和石像上的朱砂“告诉”专家重要信息

    “鬼崽崽”的高度和石像上的朱砂

    2010年8月,考古所9名专家正式进驻鬼崽岭。

    30多天的挖掘,考古学家们共发掘“鬼崽崽”400余尊,它们的高度从20cm到80cm不等,石像分为文官像、武官像、普通士兵像、孕妇像四种。因为岁月的侵蚀,石像面部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头部被雕得尖尖的,似戴高帽,令人捉摸不透。

    在考古的核心区域,考古所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开了4条探沟。考古专家共发掘6个文物堆积层。它们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出现了明早期100多年的文化断层现象。最深一层,不仅出现了深埋的“鬼崽崽”,还挖出了具有唐、宋风格的青瓷与釉陶。随“鬼崽崽”出现的青瓷盏、碟等物品又是干什么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从唐宋到明代,鬼崽岭的探沟中会出现明代早期100多年的文化遗物断层呢?

    在鬼崽岭的发掘取得进展时,吴顺东从道县郊外的农民那里得知,附近的山洞里有许多石像。由于当地村民不愿意前往,考古队员劈开密布的荆棘,开路前行。进了山洞,洞内面积大约400平方米,洞口附近一排石像整齐排列,形状和神态和鬼崽岭的石像十分相似。

    在这里,吴顺东发现了两个奇异现象,一是不少石像均食指和中指并拢,指向胸前左上侧,这是道教的手势语,这种手势语也出现在了鬼崽岭的石像中;二是岩洞中的不少石像表面泛红,仔细辨别,上面涂有朱砂。

    鬼崽岭不能确定为舜帝墓所在

    吴顺东从2002年展开宁远舜帝陵庙遗址考古工作,他找到舜帝墓的愿望十分迫切。但鬼崽岭已有的考古研究表明,这里不能确定为舜帝墓所在。

    早期人类墓葬讲究“不封不树”,人们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遗体,将其掩埋在荒郊野外,不修坟墓不植树。而吴顺东在鬼崽岭看到的却是茂密的山林、高大的土丘,与“不封不树”相违背。

    县里的专家对他说,这里埋葬的是舜帝,“不封不树”不太适合,可能会“视死如生”。一旦视死如生,就可能埋葬在有茂密树林的土丘上。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大小与人无异,如果“鬼崽崽”是舜帝的陪葬品,它们20cm到80cm的高度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此外探沟发掘表明,“鬼崽崽”是摆在地上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被不断增高的土壤埋没。

    最重要的证据来自岩洞中发现的朱砂石俑。在考古学中,同类型石像一般具有相同的目的,不管它们存在于露天还是岩洞。朱砂自古是用来辟邪的,与祭祀舜帝这样神圣的行为明显相左。

    探沟表面,最早的石像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建造的目的显然不是舜帝的陪葬品,那到底是何人、为何事造了“鬼崽崽”呢?专家为破解这个谜团冥思苦想。

    吃儿子的鬼姑神

    白天在探沟挖掘,去乡野考察。夜晚静下心来,吴顺东试图从史料中找出蛛丝马迹。

    他找出了随身携带的《四库全书》光碟。吴顺东把光碟一张张放入笔记本电脑,正史里面找不到,便查看野史,“道州”、“苍梧”、“鬼”成为搜索关键词。

    突然,一条记录吸引了吴顺东。资料记载,古苍梧地区有祭祀鬼姑神的传统。

    在传说里,有一种鬼并不是人死后形成,而是与生俱来的。南朝梁文学家任昉在《述异记》中说:天地间存在一个硕大的鬼母,虎头龙足,天地间的鬼均由其所生。鬼母每日产子十个,早晨生下来,晚上就吃进肚子,循环往复。而在道县所在的古苍梧地区,人们将鬼母称之为鬼姑神。

    当时,人们潜意识里认为鬼姑神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便供奉上一尊石像。供奉的石像成为某个具体人物的替代品。替代品供奉给鬼姑神后,它所指代的真实人物,便会健康成长,心想事成。

    这是存在于文献中真实的证据,石像成了祭祀品。但证据不能是孤立的,考古学家们能找到周边的类比物吗?

    叁  揭晓  不断迁徙给瑶族带来的苦难

    “那当然了,这是我们瑶族人的祖先。”

    突破口在离鬼崽岭7公里的一户院落。吴顺东在墙角发现一尊与鬼崽岭类似的近古雕刻石像。令他惊奇的是,雕像的底部刻有文字,文字的内容说明:这尊石像由阳姓老人贡献给社主(古谓社稷之神),以祈求其庇佑子孙健康成长。

    随后,在江永、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大量刻有文字的石像被发现。存在类似石像的20余个地点,吴顺东均进行了资料采集。这些石像年代有早晚,数量有差异。有文字的石像大都体现祭祀、祈福内容。但无论哪个点,石像数量及覆盖总面积均赶不上鬼崽岭。鬼崽岭是石像聚集的中心,并向周边扩散。

    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些石像,以用于祭祀、祈福呢?吴顺东有次前往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库房考察,在那里,富川同行李所长跟鬼崽石像互为映射的面部特征,勾起了吴顺东有关体质人类学方面的奇妙联想。他随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李所长却丝毫不以为忤:“你说对了,这就是我们瑶人祖先的样子!”

    吴顺东一拍脑袋,紧紧握住李所长的手。李所长的话,让他更确定鬼崽岭上的石像与瑶族有密切联系。

    湘南等地傩戏的戏剧化、脸谱化被植入到石像中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湖南共有瑶族人口70.5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湘南地区的永州境内。

    吴顺东在翻阅《梁书》时发现,早在南北朝时, 永州地区就有盘瑶的祖先——莫瑶居住。道县及其周围区域石像上的道教手势语、祈福文字、鬼崽岭文物堆积层的时间断层也确切指明:鬼崽岭的原住民就是瑶族人。

    瑶族与道教最开始的联系,源自于原始的神灵崇拜。在汉朝以前,瑶族人信奉原始宗教,巫风盛行。天上的风神、雨神;地上的土地公、土地婆;家中的门神,都是祭拜的对象。道教传入瑶族后,巫术依然通过道经流传。当地人相信鬼姑神看中了某人,当事人很快就消瘦,不久便一命呜呼。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用巫术寻找解脱。

    在当地人看来,巫术的目的并不是要将鬼姑神直接消灭。而是向具有神力的鬼姑神表达敬畏,献媚讨好。不论石像是起到“转移”还是“替代”功能,均要做一定的变化,不会与人像一样。人们相信,要是神找到他本人,便失去了转移的本意。

    于是,湘南等地傩戏的戏剧化、脸谱化被植入到石像中,并与区间内原住民自有的文化特征——服饰等融汇。不少“鬼崽崽”的头像都被削得脑袋尖尖的,这正是瑶族头饰的特征,盘瑶族妇女的头部装饰最重要的构成便包括了尖头形。

    不断迁徙给瑶族带来的苦难

    瑶族曾是一个“刀耕火种, 采食猎毛, 食尽则他徙” 的耕游民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会用最好的田地来耕种,而不是建造房屋,这解释了鬼崽岭附近没有房屋的原因。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到天启七年( 公元1627年) 的200多年中,明王朝对包括湖南境内的瑶族进行了长时间的征伐。瑶族节节败退,在平地不能生存就得迁进山谷; 山谷仍呆不下, 只好钻入深山老林, 砍树盖屋。这或许是鬼崽井的探沟中会出现明代早期100多年的文化断层的原因。

    每一次迁徙,瑶族人便会把最重要的文化习俗例如祭祀带到新的聚居点。我们可以回到这样的场景:瑶族原住民带着对自然的信仰,来到鬼崽岭这处风水宝地,枫香树下,人们围绕用石块堆积的祭坛,在其周围整齐地摆放下从手工艺人那里定制的石像及买来的青瓷盏、碟、盘、碗等祭祀品,以祈求幸福安康;为了表达对山神、雨神等的崇拜,部分石像更被置于鬼崽井的水潭中,或悬挂于高高的树杈上。

    伴随着不断地被征伐与迁徙,这样的习俗扩散到周边更广的区域。明朝大军推进之后,原住民扫荡一空,大批新居民在这里开山、垦地,重建家园,他们赫然发现鬼崽岭的石像,并将传统延续,只是祭祀的对象因为汉族的“泛神论”而更加多样了。无数石像则随着大自然的力量埋藏地下,掩藏了不断迁徙给瑶族带来的苦难,掩藏了瑶族最原始的信仰。

    ■文/记者  王铭俊

    图/记者 童迪

    尾声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位于智利以西外海3000公里以外。岛上曾有200多座站立的石像,一般高3米至10米,最高的22米。到底是什么人雕刻了石像?谁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至今没有举世公认的确凿结论。

    湖南道县鬼崽岭上的石像“鬼崽崽”,虽然个头比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小很多,但两者都是人类某种神秘祭祀仪式的遗存吗?“鬼崽崽”是否刻记了中国多民族变迁的更多隐秘历史? 吴顺东说,因为目前围绕鬼崽岭所做的考古工作十分有限,要真正洞悉这处遗址的全部价值,并对这里早期和晚期的祭祀性质做出更为精确的定位,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6 21:33 , Processed in 0.0944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