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善活动
佛教宣扬慈悲普度、善恶报应、轮回转世,认为“人生皆苦”、“一切皆苦”,但只要掌握“道谛”,便能脱离苦海,进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影响最大的是禅宗。禅宗学者以“心性本净”、“心性本觉”来阐明伦理自觉的基础,强调“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认为道德修养是主体的内在本性开发,是自我意识的自觉活动,主张行善积德,认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而其教化作用显而易见。湖南是佛教禅宗的重镇,因而自觉把公益慈善事业当作“佛事”来办。据《湖南宗教志》载,民国时期湖南佛教界建有湖南佛教慈儿院、宝庆佛教慈儿院等慈善团体,而且颇有成绩。 湖南佛教慈儿院,成立于1922年6月27日,由长沙开福、上林、麓山、宝宁、桐溪、华林、灵云、杲山等八大丛林共同创办。成立会上推民国元老仇鳌为院长,唐昆为总董,醒迷为院监。其时《湖南通俗日报》作了报道。
湖南佛教慈儿院院址原设长沙北门开福寺内,后移寺侧。经费来源是由八大寺院连同文契交出一部分田地,年收租谷900石,组织董事会负责管理。不足部分,则向各地比较富裕的寺院募化。招收社会上一些无父无母的孤儿l00名,住院聘请教员三至四人,授以初小程度的各项课程。学费和膳宿费,全部由院中供给。规定3 年毕业,毕业后,由院里送出学习手艺,自谋生活。在院学习期间,还教他们学会管乐,间或为婚丧喜庆吹奏获得微薄收入。
在开办期间,著名僧人太虚曾两度来院参观,第一次在1922年,第二次在1929年11月11日由省主席何键陪同再度来院参观。1935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曾在小瀛洲长沙剧院进行义演一次,收入法币2000元全部捐给慈儿院。 1944年长沙沦陷期间,院址曾一度迁至长沙县谷山宝宁寺(今属岳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原址,在开福寺西侧新建院址。当时担任院长者黄性一,向“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领回了大批救济物资如蚊帐、毛毯、童装、大米、面粉、罐头等。1952年,湖南佛教慈儿院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接管,后并入新河小学。 该院从创办到接管,先后有30年的历史。在该院任院长的先后有仇鳌、海印、刘揆一、慧修、欧阳振声、宝生、唐承绪(唐生智之父)、映清、黄石逸、了凡、黄性一、悟性、陈鹏、彭亚夫、戒凡等人。 宝庆佛教慈儿院,建于1926年,由邵阳县点石庵沙门出尘创立。院址设在济传庵。济传庵慈荫和尚坐化时,遗嘱出尘为之办理后事,出尘乃以丧事余款和庵宇创办宝庆佛教慈儿院,并自任院长,岫云任董事长,范冬生等任董事。共收容孤儿100余名,施以小学教育,并教缝纫、织布、制造毛笔、粉笔等生产技能。此外,还设有音乐队。该院初期办得较好。1932年观尘任院长,1935年岫云任院长,1943年归元任副院长,尚能维持下去。1944年日冦入侵湖南,邵阳沦陷,一些作风比较正派的人走了,院务由不良僧人寄居以代理院长名义把持,院产被随意挥霍,慈儿院名存实亡。 此外, 1929年衡阳罗汉寺、花药寺、西禅寺、雁峰寺四大丛林共同创设过衡阳佛教慈儿院,院址花药寺。浏阳县佛教徒也在三宫殿办过浏阳佛教慈儿院等,均因经费无着,不久即停办。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3 22:12 , Processed in 0.0965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