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晏家塘 晏家塘位于今天心区,西起南门口,东止朗公街,因旧时此地有晏姓池塘而得名。清嘉庆《善化县志》县城图上即有晏家塘。清代湘军宿将陈湜曾在此筑私家园林,构亭筑池,治小艇其中,以其字舫仙,颜其室曰“舫泊”。民国时期这一带多茶馆和煤灶铺。旧时晏家塘还有慈云庵等庙宇。20世纪80年代后晏家塘形成“塑料制品一条街”。 晏家塘今划入“大小古道巷棚改区”。 152、荷花池 荷花池位于今开福区,东起芙蓉中路,西至蔡锷北路。荷花池古名莲花池,《宋史·五行志》载:“绍兴元年(1131),荆湖南路总管孔彦舟,于州城莲花池得玉一片,堪篆刻御宝,诏却之。”乾隆初年,池上建远香亭,匝以回栏,池中杂植芰荷,旁架飞桥,环砌花墙,门额曰“纳凉”。民国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载,当时的荷花池,一方荷花数亩,松竹交阴,周围亭榭,挹爽迎风,清幽绝尘;一方泐潭寺巨刹巍然,古木蓊然,禅房虽深邃,却鸟窥香入,四时都有佳景。清学者罗汝怀和王先谦曾在此建私家园林。 153、宝南街 宝南街位于今芙蓉区,南起五一大道,北止中山东路。宝南街之名源于清代宝南钱局。清康熙七年(1668),驻长沙偏沅巡抚周召南经奏准自铸制钱,于长沙建立湖南长沙府局。雍正八年(1730),开铸“雍正通宝”,背面用“宝南”二字作标志,钱局始称“宝南局”。清光绪《湖南通志》载:“湖南宝南钱局在长沙小吴门内,坐北向南,周以墙垣。”宝南街旧有古迹鲁班庙和颜子庙。上世纪90年代后,宝南街变成了手机大巿场。 154、望麓园 望麓园位于今开福区,西起戥子桥,东止建湘中路。因望麓园坐落在此,街以园名。望麓园原为宁乡县试馆,清陕西巡抚、宁乡籍人士刘典于同治四年(1865)倡建。1905年科举废除后,试馆改为宁乡县驻省中学,辛亥革命人物、国民党元老周震鳞曾主持学校,徐特立、刘少奇曾就读于此。1923年曾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工作机关,毛泽东在此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曾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望麓园旧址拆建为长沙考古研究所宿舍,今存一线残垣。 155、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旧址位于今开福区德雅路丝茅冲一带,系清咸丰十年(1860)长沙巨商朱昌琳为休养余年而建,故又名“余园”。整个园址占地400余亩,园内兰堂、宜春馆、一笠亭、去寮亭、延眺轩、众绿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朱昌琳(1822—1912),长沙县人,朱镕基曾伯祖父。以经营谷米起家,后开设乾顺泰盐号、乾益升茶庄,乾益升粮栈,设立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成为长沙首富。乐善好施,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朱家花园今不存,市政府在原址附近以“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立碑纪念。 156、文星桥 文星桥位于今开福区,南起左局街,北至学宫街。1971年将喻家巷并入,统称文星桥。文星桥原为唐代城北护城河上的一座桥,取“文星高照”之意。文星即文昌星,是古代对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星相家认为它是主大贵的吉星,后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原文星桥5号为国民党元老仇鳌的旧居。仇鳌(1879—1970),原名仇曜元,晚号“半肺老人”,长沙府湘阴县(今汨罗市)人,同盟会员,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参与筹备武装起义,素以诗书自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157、西湖桥 西湖桥位于今天心区湘江风光带与西湖路交界处。明崇祯《长沙府志》载,西湖桥为碧湘门外护城河上一座石桥。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司理(即推官)翟台见湘江平刷直下,往来船只无处湾泊,便看准西湖桥的有利地形新辟港湾。于是拆掉石桥,改建成大木桥,从桥下往里疏浚便河道,开成一套,套内可停泊众多舟楫。商民为感谢翟推官的功德,将港湾取名为“翟公套”。明万历间木桥再改成石桥,民国初年犹存。后来,拆城墙修环城马路,便河被填塞,西湖桥随之消失,只留下西湖桥的地名。 158、古稻田 古稻田位于今芙蓉区,东起建湘南路,西至都正街。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明代此处是一片王府稻田,故名古稻田。田中有一口大塘,名稻田塘。1909年,清湖南提学使署在稻田塘一侧建稻田女子师范,1924—1927年教育家徐特立曾任该校校长。民国国学大师李肖聃作《稻田联》赞曰:“圣人抱一,于道为高,通利敢忘师,立身当作湘闺范;坤德正中,厥施斯普,艰难无近获,种学长怀古稻田。”稻田师范后改为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省立二中、省立女子中学等。 159、落星田 落星田位于今芙蓉区,南起东庆街,北止五一大道。过去这里都是田土,清光绪《善化县志》说,有“石叠铺田中,士人呼为落星田”。《湘城访古录》则转引唐垂拱三年(687)《上护军庞德威墓志》中的 “扬别扇于三湘,恩洽落星之境”而推断“落星田”之名可远溯至1000多年前。民国初年前后,落星田刘忠壮刘襄勤祠内祀有一块“独立苍然”的石头,有人说,这就是落星石。李抱一在民国中期著文说,“如今不见有落星石,也不见有落星田,就是莽莽苍苍的花圃也起了房屋,变成了街巷。”今日因商业开发,连街巷也拆除了。 160、南阳街 南阳街位于今芙蓉区,南起五一大道,北至老照壁,因有南阳人最早在这里开店而得名。一说因纪念诸葛亮助刘备占领长沙而得名。1971年将府正街(清长沙府署前街)并入,统称南阳街。清代南阳街是书店云集之地。清末,长沙先后有书店、书肆86家,集中在南阳街、府正街、玉泉街一带,后人将其统称为“南阳街书市”。民国时著名书店有大东书店、力行书店、广益新书店、崇正书局、中华书局、上海杂志公司、湘芬书局、友联书局等。还有不少拓印碑帖和笔墨文具店铺,如“文德斋”、“墨耕斋”、“墨香簃”等。 161、惜字公庄 惜字公庄位于今开福区原松桂园北侧。惜字,意即珍惜文字。旧时谓文字为圣人所创,对有文字之纸,不可随意丢弃或污损。惜字塔,亦称为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文峰塔、培文塔等,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建有惜字塔,惜字公庄的街名由此而来。本世纪初,因道路扩建,惜字公庄被拆除。 162、百善台 百善台位于今开福区大王家巷西侧,因清代慈善机构百善堂位于此而得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刘公武公馆位于此街。刘公武(1902—1988),湖南华容县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民政厅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9年8月4日签名通电湖南和平起义,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等职。百善台今列入黄兴北路棚户改造区。 163、德雅村 德雅村位于今开福区德雅路东侧,原为长沙市郊的一个村落,上世纪50年代后渐成市区。德雅村因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建于此而变得有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和1959年成立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9年,两所合并,成立湖南省历史哲学研究所。1980年6月,正式更名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现有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等13个研究所。院内何光岳藏书楼闻名遐迩。 164、陈家山 陈家山为湖南省委大院至蓉园宾馆一带的老地名,因明代以后有陈姓人家聚居于此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在这里营造私家园林——容园。容园占地广阔,园内楼台亭榭,池波荡漾,绿树浓荫,花圃别墅穿插其中,环境宜人。每逢星期日, 何键将其园林对外开放,供巿民游览,一时传为佳话。今日蓉园宾馆系容园旧址,坐落在湖南省委机关一侧。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长沙,常入住蓉园,毛泽东主席来湘视察,多次下榻此园。 165、黄兴路 黄兴路为长沙城南北向的主干道,因纪念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而命名。今黄兴南路南门口至织机街口一段古称南正街。从南正街再北延伸至今五一广场为古善化县城南北向的主要大街,包括黄道街、红牌楼、司门口、端履街、八角亭。是近代长沙商业最繁华的街市,各类商店达数百家。上世纪30年代初,市政当局决定把上述街道扩为17米宽的马路,于1932年动工,次年竣工,始称为南正路。1941年4月29日,长沙各界举行革命先烈纪念大会,改南正路为黄兴路。 166、蔡锷路 蔡锷路为长沙城南北向的另一条主干道,因纪念反袁护国英雄蔡锷而命名。今蔡锷路解放路口至五一路口的一段,古称理问街。从五一路口往北至中山路口,古称上、下东长街,系明藩府在藩府东门外仿北京东长安街而建。再往北直至兴汉门为羊风拐角、小桃园、司马桥、三公祠等许多小街巷。1933年开始拆让上述街道的全部和部分,修建大马路,初名东长路,1939年更名伯陵(当时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字)路,1943年定名蔡锷路。 167、中山路 中山路为长沙城第一条东西干道和柏油马路,东起小吴门,西至沿江大道,始建于1930年,因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路。今中山路福庆街口至三贵街口,古称小东街。从小东街往东至先锋厅称为辕门上,从辕门上至水风井称为贡院街,从贡院街再到小吴门称为正东街。1929年开始从小吴门往西拆让上述街道,出小东街,直出福星门河岸,修建大马路,全长1470米,宽17米,历时一年竣工。 168、五一路 五一路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长沙市中心地区一条极为重要的东、西通道。这条大道,历经30年,全线贯通。初西起沿江大道,东到老火车站。1950年,长沙市政府发起五大市政工程,其一就是打通大西门与火车站,建设五一路。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1952年5月全线竣工,古城东、西终成通途。由于时代的推移,长沙城市不断扩大,五一路的负荷愈益超重。上世纪70年代,又继续向东伸展,并拆移火车站至五里牌。上世纪末,五一路拓宽至60米,改名五一大道。 169、芙蓉路 芙蓉路为贯穿长沙市区中心的南北主干道,老芙蓉路北起伍家岭,南至今二环线,始建于1982年,以拆除的原市内铁路干线为路基而拓宽,拆除老街巷40多条,拆迁旧房面积20多万平方米,安置居民户6000余户,总投资3.2亿元,历时10年竣工。2003年,市地名办改老芙蓉路为芙蓉中路,定名长沙大道为芙蓉南路,定名金霞大道为芙蓉北路,三路并称芙蓉路,长达30公里,有媒体称为“中华第一路”。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02:28 , Processed in 0.0952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