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名胜地名篆刻作品集》纯文版

2020-9-30 10: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9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31、五轮塔
五轮塔位于岳麓山清风峡侧的山腰上,为佛教密宗之塔,由花岗石砌成,塔上镌刻金书梵文,塔高11米,由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5种几何图形构成五级,其形代表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圆点,意为世界由地水火风空构成,故称“五轮”。该塔为民国十三年(1924),赵恒惕主省政府时所建。1927年2月12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的唐生智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的阵亡将士,曾在五轮塔前举行公祭仪式,并在塔正额加刻 “先烈光明”四大字。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2、麓山忠烈祠
麓山忠烈祠位于岳麓山赫石坡七十三军墓下方的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建于1939年,在原岳王庙基础上扩建,由刘建绪主持,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而定名忠烈祠。进深二间,主体建筑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空花脊饰,内外均以花岗石柱支撑,宏伟壮观。祠内“允武且仁”额,为刘建绪题,用谭延闿旧书墨稿。刘建绪(1892—1978),字恢先,长沙府醴陵县人,时任第十集团军上将总司令,1937年他率军参加上海淞沪会战,各师伤亡过半。麓山忠烈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3、天心阁
天心阁坐落在长沙老城东南角上的古城墙上,是古城长沙的标志。今存城墙系明洪武年间在宋元古城墙基础上重建,阁楼亦兴建于此时,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旧说此处地脉隆起,有文运昌隆的祥兆。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之后,天心阁段古城墙着力加固,设炮台九座,并加固瓮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辛亥革命以后,长沙修筑环城马路,拆除旧城墙,仅留下天心阁一段,作为历史的见证。1938年天心阁毁于长沙大火。今阁为1984年重建,主阁三层,三重檐歇山顶,檐角飞翘,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白沙古井
白沙井位于今天心区白沙路旁。明崇祯《长沙府志》载:“白沙井,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香甘美,通城官民汲之不竭,长沙第一泉。”清乾隆皇帝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中将白沙井御定为全国七大名泉之一。白沙井所处的锡山西坳,山基底为板岩,上部覆盖很厚的红土砾石层,地下水有承压性,泉脉甚旺。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白沙井,旧建亭,为游息品赏之处。亭废,建石坊一座,右题玉醴流甘,左题星泉溥润。巡抚觉罗敦福有记,勒石旁有南沙井、老龙井,涓流不竭,清冽次之。”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5、时务学堂
时务学堂旧址位于小东街(今开福区中山西路至三贵街一带),今三贵街陈云章公馆为时务学堂原址的第一部分。1897年维新运动期间,熊希龄等开明士绅倡议设立时务学堂,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及谭嗣同、唐才常等维新派人士的全力支持。9月,时务学堂租得小东街刘权之旧邸作为校舍,正式开学,录取蔡锷等40名学生入学,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为西文总教习。时务学堂的成立,标志着湖南维新运动新局面的开始,湖南因而成为积极实行光绪新政的一个省份。时务学堂旧址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

36、中山亭
中山亭又称长沙标准钟楼,位于今开福区中山西路先锋厅街心。1930年7月竣工,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附楼南向三层,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亭。楼建成后装上从德国进口的电动标准时钟,是为长沙城市使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1932年市立民教育馆设于附楼,下层为书报阅览室和游艺室,中层为办公室与教室,上层系平台,为民众茶园。抗日战争“一火四战”,中山亭都逃过了劫难。上世纪50年代后,移交长沙市图书馆管理,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7、湖南省国货陈列馆
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旧址即原中山路百货大楼,创始人刘廷芳,1928年为抵制日货、振兴国货而建,1932年10月落成开业。大楼主体建筑8层,钢筋水泥结构,16根圆柱耸立在商场前部,雄伟高大,颇为壮观。陈列室设在3至5楼,展出国货2万多种。一、二楼则出租给商人作营业铺面,以百货为主,包括绸布、瓷器、被服、首饰、铜器、湘绣、眼镜、皮件、工艺品、土特产、医药、图书等,一律限售国货。1998年中山路百货大楼停业。2014年友阿集团斥巨资修复国货陈列馆,并恢复营业。

38、靖港古镇
靖港镇位于今望城区湘江西岸,与铜官隔江而望,镇以港而名。靖港原名沩港,系沩水入湘口之一。昔为天然良港,曾为湘米、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长沙县境第一繁荣集镇,有“小汉口”之称,今存百年老街和宁邑八元堂、杨泗庙塔、临水戏台等古迹。明《一统志》云:“靖港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当地百姓为纪念李靖,遂把“沩港”改为“靖港”。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39、洞泉冲塔
洞泉冲塔为惜字塔,位于长沙县北山镇平田村洞泉冲组羊牯岭,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花岗石建筑,底座四方,有石围栏,上为六边,有六层挑檐,通高11米,宝瓶塔顶,造型优美。底层东北方有36厘米高、17厘米宽的拱形门洞,为焚化字纸的进口。第三层有阴刻竖文:“同治六年丁卯岁熊氏明宋公嗣孙公磕”。洞泉冲塔于2005年修复,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40、浏阳文庙
浏阳文庙即浏阳县学宫,位于浏阳城区磨石街(今圭斋路)。清同治《浏阳县志》载,浏阳文庙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南宋嘉定元年(1208)重修,其址初在县东门外红狮桥。明弘治末年(1505)迁至县城西,清道光九年(1829),知县沈履正又迁崇圣祠于今址,并重建大成殿,殿后增建奎文阁,加修庙内其他建筑,形成今浏阳文庙格局。文庙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是为棂星门(已改建),泮池(现为花坛)、大成门、御道、大成殿、奎文阁。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1、奎文阁
奎文阁为浏阳文庙附属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砖木结构,二进五间。房舍前坪开阔,四周植有多种树木,环境幽静宜人。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假奎文阁屋舍兴办起湖南近代第一所兼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新算学馆,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载明:“本馆之设,原以培植人才,期臻远大,并非为诸生谋食计。算学为格致初基,必欲诣极精微,终身亦不能尽。”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学馆被迫关闭。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2、炭河里遗址
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已知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且器物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国宝级文物 “四羊方尊”亦出土于此地。炭河里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建国家遗址公园。

43、云山书院
云山书院位于宁乡县横市镇西水云山下,清同治三年(1864)刘典倡建,邑人公建,同治六年落成。正屋四楹,最上为先师殿,次为山长课艺处、讲堂、出入总会之门。左右各建两楹,分十六斋,共158间。院舍规则仿长沙城南书院,建有东西云门、大门、讲堂、崇道堂、希贤堂、先贤堂、藏书楼、仰极台、凌云亭、奎光阁、文昌阁等。辛亥革命后云山书院改名为云山学校。“宁乡四髯” 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同在此读书和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云山书院今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4、麓山寺
麓山寺位于长沙岳麓山山腰,三国吴宝鼎三年(268)剡县(今浙江嵊县)僧人竺法崇禅师创建,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明神宗皇帝曾敕赐“万寿寺”名。历代屡毁屡建。南朝刘宋时,始为塔院型制,梁、陈两朝,别构正殿、重阁、乐亭等。晋以来,历经法崇、法导、法愍、摩诃衍、智谦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麓山寺在古代的最后两次修复,在清康熙年间。1944年再毁于日军战火,仅存山门及观音阁。今麓山寺为1986年以后修复。前进为弥勒殿,中栋为新建大雄宝殿,大殿两旁有禅堂、说法堂等。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5、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勒石。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长沙知府钱澍建亭护碑。碑文共28行,每行56字,全文共1568字。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饰龙纹浮雕,额题阳文篆书麓山寺碑。人评“碑文骈散兼有,文句华丽,妙绝;书体楷行兼备,挺拔沉雄,妙绝;碑刻精工细琢,风神飘然,妙绝。”李邕曾为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镌刻者黄仙鹤疑为李邕化名,“是碑笔势雄健,刻字亦出自公手”,故称北海三绝。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6、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岳麓山清风峡南侧,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僧尼智仙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地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故名隋舍利塔。塔建于隋仁寿二年(602),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塔平面方形,花岗石建,高约3米,宽1.5米,呈僧帽形,塔顶山花蕉叶上刻菩萨,中置宝刹相轮五重,顶尖圆盖,象征圆光。塔前竖碑,正面刻“隋舍利塔”,背面刻“共建菩提”,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47、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湘江东岸的凤嘴,即今开福区开福寺路,是中国古代佛教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及两厢的堂舍等。佛寺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开福寺香火不绝,名僧辈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48、洪山寺
洪山寺位于今开福区山鹰潭渡假村洪山之上,北近捞刀河,南畔浏阳河。此地层峦迭嶂,山青水秀,林木葱郁,环境十分优雅。昔日每当山洪暴发,常泛滥成灾,建庙的初衷即是供奉洪山王爷。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洪山庙建自前明周姓山主,后经众姓重修,改名麓峰寺。庙前有洪山潭激水,滩水过辄激。” 20世纪80年代洪山寺重建,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1997年10月由洪山区旅游管理局移交市佛教协会管理。

49、金刚禅院
金刚禅院位于今天心区书院路宝塔山,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西汉定王时,“建为托足梯航,明吉王在此诵金刚经,改为金刚院。”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经鸠摩罗什译。般若,梵语,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光明、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该院在20世纪60年代一场火灾中烧毁。80年后民间信教人士捐款重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

50、石霜寺
石霜寺又名崇胜禅林,位于浏阳市金刚村霜华山上,创建于唐僖宗时期(874—888)沙门庆诸之手。前对浏翠峰,晴岚可掬,后枕凤翔峰,状若展翅苍鹰,狮子峰居其左,象王峰峙其右,寺宇依山坡分台阶而建。寺因霜华山山峻水秀,触石喷霜而名。寺宇依山而建,呈参差错落之格局。自唐至清,屡经修葺。今存大雄宝殿、关圣殿、云水堂、洪音阁、祖堂、方丈室、客膳厅、花蓼阁等。寺内幸存清代至民国年间匾额十块,最早的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置。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51、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乡沩山之山腰、毗卢峰下。密印寺是佛教沩仰宗的祖庭,开山祖师为唐代高僧灵祐禅师。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众达三千多人,寺田三千七百亩,盛极一时。密印寺现由山门、庭院、大殿、后殿、左右配殿、左右禅堂、祖堂等组成。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中置宝瓶,两端有鳌鱼鸱尾。大殿殿壁四面,全部以塑有佛像的陶砖排砌,全部箔金,共12182块,形态逼真,情仪各异,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感和神秘感,为我国佛寺所仅见。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52、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宁乡县麦田乡回龙山,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规模宏大,原有大小寺屋300多间。香火旺盛时,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24诸天菩萨最为威风,形象生动。白云寺山门由花岗石垒成,正中顶上石额携刻清代名臣左宗棠题写的“南楚灵山”四大字。旧时香客之盛与南岳并称,有“南岳山白香,回龙山的烛”之说。今寺为1998年重建,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53、云麓宫
云麓宫位于岳麓山云麓峰顶。《史记》载,齐国方士韩终曾在此炼丹釆药,名满天下。唐杜光庭撰《洞天福地记》将岳麓山云麓峰列为第二十三福地,曰“洞真墟福地”,并说是“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南岳总胜集》云:“灵麓峰下有洞真观,乃东晋邓郁之修内外丹处。”洞真观即云麓宫之前身。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朱见浚建筑宫殿。嘉靖(1522—1566)年间太守孙复命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隆庆(1567—1572)年间增建堂殿,改名云麓宫。前殿为关圣殿,中殿为玄帝宫,后殿为三清殿。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54、陶公庙
陶公庙位于长沙县榔梨镇,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奉祀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及其侄陶烜。据《晋书》,陶淡,字处静,与侄专心修养,结庐临湘山,相传在这里“羽化升仙”。后人在此“建立祠宇”,并“洁布仙躯”,即供奉他们的“肉身”于此。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咸丰二年以保护危城,真人叔侄与同县李公真人俱膺封号。十一年三月礼部议奏,准予列入祀典。” 陶公庙由山门、戏楼、石级、正殿和偏殿五个部分组成。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55、戴公庙
戴公庙位于今望城区星城镇七峰村。清同治《长沙县治》载,戴公三圣,即宗德、宗仁、宗义三兄弟,晚唐人。黄巢起义时,举旗起兵,义勇自卫,一乡民众赖以全活,“乡人感恩立祠祀焉。”庙内供奉戴公一圣、二圣、三圣三神像有石人、石马、钟鼓等物,每年八月初一戴公生日,四方香客蜂拥而至,将戴公菩萨抬至镇上庆寿,名曰“行香”。庙毁于1958年,上世纪80年代修复,女书法家周昭怡题“老戴公庙”,今为望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56、杨公庙
杨公庙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原为祭奉杨泗将军的庙宇,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杨泗将军为民间传说中斩孽龙的英雄,被民船业奉为行业始祖。建筑由山门、戏楼、正殿、厢房、耳房等组成,为典型的民间庙宇。砖木结构,上面覆盖青瓦,走廊用石柱支撑,占地1500平方米。清末改为私塾,民国初年又改长沙县官立第四十小学,1908年杨开慧曾就读于此。今辟为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57、火宫殿
火宫殿又名乾元宫,位于长沙市今天心区坡子街,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正殿为火神庙,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财神殿),供有神像。而火宫殿作为一个商号最初是由火神庙庙会董事会掌控的、以经营地产为主的行会。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经营餐饮铺面为主,1957年火宫殿庙坪内各饮食店合并公私合营,成立火宫殿饮食店。今名火宫殿饮食有限公司,为中华老字号。火宫殿火神庙会和火宫殿传统小吃分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宫殿本身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58、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位于长沙县黄兴镇扬圫村凉塘。故居地处平畴沃土之中,建于清同治(1864),原为53间的四合大院,现存土砖青瓦平房12间,悬山式青瓦坡屋顶,缀有悬鱼纹饰,正门有廖承志题书“黄兴故居”门额。故居前临水塘,后接田垅,院内多植橘树。黄兴(1874—1916),原名轸,后改名黄兴,字克强,1905年与孙中山创建同盟会,任庶务。1907年起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武昌起义后任战时总司令,领导武汉保卫战。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黄兴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县雾阳乡(今开慧乡)板仓,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土木结构,夯土砖砌筑,盖小青瓦,形成院落,为上、中、下3栋,院内植桂花树和女贞树。杨开慧(1901-1930),又名霞,字云锦,杨昌济女,毛泽东第一任夫人。1921年入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10月被捕,于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杨开慧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60、徐特立故居
徐特立故居位于长沙县五美乡观音塘(今属江背镇),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民居,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1916年,徐特立在此开设五美高级小学。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长沙府善化县五美乡荷叶塅(今属长沙县)人。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任教,曾为毛泽东的老师。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徐特立故居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2 02:08 , Processed in 0.0964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