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餐饮老字号之酱食业老字号

2014-12-3 15: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5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谢军|来自: 名城长沙网



浏阳一品豆豉坊

 

“一品香”豆豉坊的首创者为李纯晏,于清道光年间建于浏阳县城关镇。李首创的“一品香原汁窠心豆豉”以浏阳永安和长沙榔梨所产泥豆或河南黑豆为原料发酵精制而成,颗粒完整匀称,色泽酱红或黑褐,皮绉肉干,质地柔软,汁浓味鲜,营养丰富,且久贮而不发霉变质,是烹饪菜肴的最佳调味品。清咸丰初,李氏豆豉坊生意已很红火。相传李家有一堂叔在清宫御膳房执事,咸丰六年(1856年)回浏阳省亲。李家赠与豆豉给堂叔带回京城,交御膳房将豆豉烹调菜肴呈与皇上咸丰帝品尝后清香可口颇感味鲜连声称赞“颇佳颇佳!并命太监将膳食赐与一品官食用,颇受赞赏,故此,便将此豆豉命名为“一品香”,列为宫廷贡品。规定年逢端阳、重阳两节进贡皇室。 “一品香”豆豉遂名闻天下。

    据传2100多年前,浏阳豆豉创始人宾梅祖师(此人姓钟名宾梅,浏阳县牛石乡人),充分利用微生物分解蛋白质和淀粉的作用,对大豆粗蛋白和淀粉作变性处理,使豆豉的转化率提高到95%以上,不加盐防腐也不会变质。豆豉的制作方法,以明代《博物志》所载《作豉法》为最早,其中有“以古酒为泄,豆暴令燥,以麻油蒸,蒸干复暴,三过而止”之说。传统的浏阳豆豉,是以泥豆为主,经浸泡、蒸豆、摊潮、入霉、发酵、出霉、进水围子、转作、出晒、囤堆发酵等20多道工序制成,这与《博物志》所叙方法大同小异。

    浏阳“一品香”豆豉传人最有名的是舒邦镇、李秋声两岳婿。

    舒邦镇,清同治六年(1867)生。清末民国初,舒继承祖业,在县城经营“元兴长”豆豉坊,重质量守信誉豆豉供不应求遂增“鼎兴和“鼎兴祥两商号扩大经营邻近县市乡镇南杂店,均争销其豆豉,以招揽生意。

    李秋声,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少时在县城小本经商,后在舒邦镇店中帮工多年。舒邦镇喜其忠实能干,遂招赘为婿,视同亲子,悉心传授制豉工艺,将商号全部交他经营。秋声得其真传,且有所创新。改变四季制豉的传统,抓住夏秋大晴天气,日夜生产,使制作周期缩短,易干易藏,避免霉烂。还改煮制为蒸制,变成豉为淡豉,使产品更加汁浓、味鲜,且有纯香,居同行业之首。

    民国十四年(1925),舒邦镇病故,终年58岁。李秋声将“元兴长”的招牌改为“一品香”。次年,李秋声到长沙市碧湘街租店开业,以批发为主,兼营来料加工。对批发商热情招待食宿,对长期顾客实行信用赊销。生产淡季,便派人带样品出省洽谈定货。因此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还出口南洋各国。

    民国二十七年(1938),长沙大火,“一品香”商号及作坊均被毁。李秋声回到浏阳,在县城南正街建厂复业。不到半年时间,增设门面三处,作坊几乎占了南门半边街。

1982年,“一品香”第五代传人李金翎恢复“一品香”豆豉品牌,1983年即产销豆豉370吨。企业定名为“浏阳市一品香食品总厂”。(图172)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6 13:01 , Processed in 0.1096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