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炬 “坚持马列,光明磊落,忘我工作,对祖国无限忠诚;刻苦钻研,才华横溢,不计名利,为四化鞠躬尽瘁。”这是上世纪1982年代罗健夫英年早逝时,人们追怀这位“中国式的保尔”所写下的一幅挽联。当年,蒋筑英、罗健夫两位科学家的英年早逝,成为惊天动地的国殇。 日前,记者来到英烈故里湘乡市昆仑桥办事处南正街,追寻这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的成长足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感怀英烈故里的可喜变化。 罗健夫精神的核心是奉献 一直居住在湘乡的退休医生张婉茜是罗健夫的弟媳,她的丈夫罗耀夫是罗健夫的胞弟。张婉茜说,英年早逝的哥哥健夫就是“中国式保尔”。当年,他领导科研组 排除万难日夜攻关,造出中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为研制大型集成电路微处理机奠定了基础。1982年2月,罗健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他要求医生隐瞒病 情,坚持科研。1983年罗健夫被国务院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 “健夫是一个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张婉茜说,罗健夫家有三男一女共四姊妹,健夫是老大。张婉茜的丈夫于1977年因患直肠癌去世后,罗健夫一直坚持每个月给她家寄生活费进行资助,前后坚持了4年时间。 罗健夫的妻子陈显万,今年已是78岁高龄,目前居住在陕西西安。罗健夫不仅严于律己,对于两个女儿也从不放松教育。张婉茜说起罗健夫当年教育孩子的几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依靠自己,我没有后门可走。就是有后门,也不为你们走。” “罗健夫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刻苦学习的精神,忘我工作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与病魔斗争的精神。”谈及罗健夫的话题,张婉茜老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从本质上讲,罗健夫精神的核心是奉献。” 昔日故里变繁华 如今,在湘乡市南正街,罗健夫当年出生时的老屋早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昆仑桥办事处南正街社区张丽萍书记告诉记者,英烈罗健夫所在的社区,如今,已发展成湘乡的文化教育、商业、医疗服务中心,成为湘乡城区最为繁华的一条街。 记者漫步在南正街,一份份红色的《平安湘乡建设倡议书》,格外醒目。“请您与烟火相连的邻里携起手来,积极参与邻里守望、邻里互助、义务治安巡逻、关爱 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等群防群治活动,共创平安村(社区)”。一本反映“中国式的保尔”罗健夫事迹的书《永远的楷模》,在湘乡城区人们争相传阅学习。 英烈简介 罗健夫(1935-1982)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 1969年,罗健夫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始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 器”。为了事业,罗健夫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旧军装。1982年6月16日,正在调试设备的罗健夫突然病倒,被诊断为 晚期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2-6 01:58 , Processed in 0.1001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