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柳子明传

2014-10-10 15: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768| 评论: 0|原作者: 安奇|来自: 东湖街道办



十八、水稻起源地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柳子明教授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信。

信是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细亚研究中心所长渡部忠世教授写的,祝贺柳子明教授撰写的《关于中国栽培稻的起源》 一文的正确论证,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

随信,渡部氏将自己1977年出版的《稻之路》赠送给柳子明教授。这是作者研究稻的起源和传播途径的一部专著。在这部书的第八章有亚洲稻作的起源和传播一节,即引用了柳子明教授的论述。

柳子明教授以园艺见长,怎么又搞起了中国栽培稻的研究, 说起有点偶然,但又是偶然中的必然。事情要从头讲起。

1972年,柳子明教授应中国政府之邀请,参加了长沙市马王堆出土农产品的考证工作。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中,陪葬的农产品特别丰富,种类多,数量大,保存完好。不仅有实物,而且有竹简文字记载。 在出土的312片竹简中,记载农作物品类名称的有24片,记述了 稻、小麦、黍、粟、大麻等。

考证时,稻谷为重点项目。出土稻谷在放大镜下观察,判明为普通栽培稻种。

根据稻粒的形状,可以明显判定为四个类型,包括籼稻一 种、粳稻类型二种、粳型和糯稻一种。


由上述出土实物可以推断,西汉初期湖南地区稻谷类型已相当丰富,不但有籼稻、粳稻、粘稻和糯稻,还有短粒和长粒等多种类型。

出土文物中农产品的鉴定书,中国政府敦请柳子明教授担任起草。

起草中,鉴定小组会议讨论时,对稻谷的学名,出现了争论,因为按已有文献稻谷有不同的分类和命名。一个是日本加藤氏定名的,他把稻分为两个类型,即印度稻(亚种本稻(亚种);一个是中国水稻专家丁颖教授根据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野生稻的事实,认定中国栽培稻起源于华南,把稻谷学 名定为籼稻粳稻

 

鉴定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采用丁颖教授定的学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有的同志对上述决定持保留态度。

这个问题,起了柳子明教技的深思。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除20多种农产品外,还有大量手工精湛、工艺水平足与现代同类产品相媲美的艺术珍品。

随后,在马王堆继续发掘的第二号、第三号汉墓中,又相继出土大批巳经失传一二千年的古籍、古医书等。

面对中国古代绚丽多彩的出土文物,一个念头在柳子明教授脑际回旋: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究竟在哪里?

一种历史责任感,促使柳子明教授对这个国际上争议已久 的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

    1972年,79岁高龄的柳子明教授不顾年迈和工作条件差, 抢时间査阅了丁颖教授关于稻谷研究的所有论文、教材;查阅了有关稻谷出土的考古学资料,对照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 行反复分析、推断、比较……

长沙的酷暑季节,室温高达左右,使生长在北方的同 志闻而生畏,但这怎能阻挡得住这位对中国满怀国际主义深情的朝鲜学者一柳子明教授的工作进程呢?

柳子明教授探讨的范围深人到考古学、地质学、地理学、 历史学、语言学等各个方面,十分浩瀚,互相渗透

终于,一篇一万四千余字的论文《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及其发展》脱稿了。这篇论文先后在《湖南农学院学报1973 、中国《遗传学报》0975年第二卷第1期)公开发表,引起农学界的轰动。

这篇专论从考古学、地理学、地质学、语言学各个角度, 辩证地提供了大量佐证,认为世界稻谷起源地的中心在中国云贵高原。

柳子明教授在专论中分析指出:在第三纪的地质年代里, 中国的广东、广西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野生稻决不可能起源于华南,而在同一地质年代,中国云南热带雨林里,原始植物生长茂盛,现在还生长着三种野生稻,中国栽培稻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上述论证,柳子明教授认为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栽培稻证实,中国不单有原生稻,而且印度、东南亚诸国、日本、 朝鲜的水稻,也都发源于世界文明发达最早之一的古老中国, 中国才是诞生栽培稻的稻之母国。

1974年,日本农林水产展览会开幕时,日本遗传研究所一 位专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他们关于水稻起源研究的结果。日本从东南亚各地区收集了七百多个水稻品种,用同功酶分析法来测定、实验,得出了世界水稻起源地中心在中国云南的结论, 印证了柳子明教授关于水稻的起源地是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辉煌论点。

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所长渡部忠世教授曾在印度、 印度支那、緬甸、泰国等地,从事过长达十年之久的关于水稻起源地的研究、考察,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水稻起源地是

此处漏掉两页


国才是世界柑橘果树的原生地。

柳子萌教授列事实,说明中国除田中长三郎所认可的有 橘类、香橙、枸橘外,还有甜橙、酸橙、柚子、枸橼、宜昌橙、柑类、金柑类等等,种类极为丰富。其中温带型和亚热带型两大类型,占柑橘类的绝大多数,均起源于中国;只有热带型类型起源于印度喜马拉雅山西南部,例如柠檬、莱檬、酸檬等类型。

从自然地理索源,目前还大量生长着野生甜橙、柚子等的中国云贵高原,才是柑橘的原生中枢,通过发源于云贵高原的几条大河流,向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分布,这是栽培作物分布和进化的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

田中长三郎先生认为柑橘由印度阿萨姆邦顺河流逆流而上, 传播到中国上游地段的论点,显然违反自然规律。

田中氏关于日本温州蜜柑来源于日本僧人由中国返国,抛撒了浙江黄岩早柑、慢柑的种子,产生了 偶然实生变种 论述,相传已久,也值得商榷。

首先,柳子明教授认为从中国古代南宋迁都杭州〔古称临安府)之后,浙江温州(古称瑞安府〉在政治、经济、海内外交通上也一跃而为重镇,刺激了温州的柑橘生产突飞猛进这个 特定的历史背景着手,査证了中国历史文献关于果类外销的记 载,并引证了在泉州湾发掘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海船船残长24.2 米,共有13个船舱〉是一艘远洋货轮,载重量可达200吨左右这个历史遗物为佐证,表明在中国历史上,温州蜜柑确实曾远销日本。

日本田中长三郎先生从来没有到过中国温州,他在日本没有找到温州蜜柑这个类型,却臆断是中国黄岩早柑和慢柑的偶尔实生变种,把橘类当做柑类原种,导致了概念上的混乱。

柳子明教授客观地论证了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推移,而直 接影响了温州蜜柑的盛衰。宋亡于元后,元兵习惯于游牧生活,农田果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政治重心亦由杭州北移;加之元朝统治者不许汉人经营海外贸易,温州蜜柑在遭到破坏后,又受到禁销的打击,生产一蹶不振。此外,柳子明教授根据中国 历史上寒潮的记载,认为江南的气候骤变,也可能是导致温州 蜜柑生产衰退的因子之一。

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农学,热情介绍和移植中国的古代农学、园艺学卓有成效的栽培方法,是柳子明教授治学又一特点。

作为一位外籍学者,柳子明指出:早在中国的宋、明朝代, 中国古代的园艺学家已创造了植物繁育的蒙导法,比米丘林学说早诞生几百年。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采用已经开花的枝条,接在未开花的植株上,促使植株开花;用不同植物种类进行嫁接,有目的地改变植物的特性,这些都符合现代生物学原理。

柳子明把他的发现与研究,写成专论《中国古代农学与唯物主义思想》,刊载在《湖南农学院学报》1957年第2期上,热情地讴歌中国古代农学的成就,提倡古为今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1 13:37 , Processed in 0.1011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