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马楚国的民族 马殷父子统治时期,马楚境内的民族以汉族为主,这是历史形成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湖湘,与洞庭湖区的土著 “荆蛮”的一部分融合起来,楚人成为了主体民族。到了秦汉,尤其是东晋南朝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湖南广大江湖平原地区成为了中原汉人和楚人的聚居地,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而少数民族向西部、西南部的丘陵和山地迁徙。到五代时期 也如此。 湘西北的少数民族,可以这样说,在沅水流域的主要是苗、 瑶等族先民,在澧水流域的主要是土家族先民。从文献记载看, 仍称为“蛮”、“僚”、“徭”,并冠以活动集中的地区为名。主要有: 武陵蛮 分布在武陵县,即今常德市西南和桃源县地。在五代时期,主要以雷满(苗族〕父子为首领。 石门蛮 属”武陵蛮”的一部分,主要在石门,约今石门县 和大庸市、慈利县。五代时,以向瓌(土家族)为首领。 辰州蛮 属”武陵蛮”的一部分。楚国时,以宋邺为首领。 主要布在沅陵、卢溪、辰溪、溆浦等县,即今沉陵、吉首、花 垣、泸溪、辰溪、溆浦等县(市)地。 ’ 锦州蛮 属”武陵蛮”和”五溪蛮”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 卢阳、招谕、洛浦、渭阳等县,即今麻阳、凤凰、保靖等县及贵州铜仁地区。 溪州蛮 属”武陵蛮”与”五溪蛮”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 大乡、三亭等县,即今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县地。 叙州蛮属”五溪蛮”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龙标、朗溪、 潭阳等县,即今怀化、洪江及黔阳、芷江、靖州、会同、通道等 县地。马楚时,以潘金盛、昌师益为首领。马楚亡后,符彦通、 杨正岩先后为溆州蛮帅。 奖州蛮 属”五溪蛮”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蛾山、渭溪等 县,即今新晃及芷江一部分。 飞山蛮属“五溪蛮”的一部分。主要聚居在朗溪县,即今 靖州、绥宁、城步等县地。 武冈蛮僚属“五溪蛮”和“零陵蛮”的一部分。主要分布 于武冈县,即今武同、洞口、城步、新宁、绥宁等县地。 另外,湘南、湘中部分地区也有活动的蛮、瑶。“梅山蛮”, 主要分布于益阳、邵阳、湘乡等地,以安化境内的梅山得名。桂 阳监徭,聚居在桂阳监境。长沙郡还有“莫徭”,洛浦县有“仡僚”等①。 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一道为开发湖南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 由于马楚统治者横征暴敛,使得少数民族奋起反抗。 马殷统治时期,仍采用羁縻政策,以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 辅。开平四年〔910年)冬十二月,”辰州蛮宋邺寇湘乡,溆州蛮潘金盛寇武冈”,马殷命昭州刺史吕师周统率衡州兵5000人镇压。乾化元年〈911年)春正月,吕师周率军深人飞山洞攻袭潘金盛,活捉潘金盛并杀之于武冈。接着,吕师周移兵攻击宋邺。乾化二年〔912年)春二月,辰州蛮宋邺、溆州蛮昌师益帅众投降。马殷对待他们十分优待,封宋邺为辰州刺史,封昌师益为溆州刺史,目的是利用他们来统治少数民族,求得楚国边境的安定。事后,这两州状况大有好转,不过,时有反抗之事发生,如龙德元年〈921年)秋七月,“辰、溆蛮人寇”,既无首领,又无 战斗力,马殷命姚彦章讨平。另外,梅山蛮在贞明四年018 年)秋八月,曾在韶州反抗,马殷守将樊须将其击跑。总之,在马殷一代,少数民族地区总体而言还算安定,对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 ① 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广湖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 第四节对”五溪蛮”的统治措施 《溪州铜柱记》云,五溪”上古以之要服,中古渐尔羁縻”。中古,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换句话说,这些封建王朝对五溪”蛮”族地区实行的是羁縻政策。五代十国时的马楚政权也 是如此。 一、以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辅 所谓“羁縻”,《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索隐”注: “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汉官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一句话,马楚对五溪诸蛮除了以军事征服为先导外,还采取了笼络、怀柔的手段来巩固军事征服的成果。 马楚之所以采取羁縻政策,一方面因五溪地区存在严重的闭 塞状态,马楚割据政权难以控制。五溪是指沅水的五条支流,即 雄溪、横溪、辰溪、酉溪、武溪,主要指沅水中游、酉水下游和 辰、武水的中下游,相当于现今的沅陵、辰溪、古丈、泸溪、溆 浦、麻阳、吉首、凤凰、花垣等县市①。五溪地区”西接郁林, 南抵桂林象郡,东北控澧朗,方数千里。山水险恶,舟车不能通”②。马援曾作《武溪行》:”瑫瑫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道出了武溪峡谷的深邃和毒淫的威胁③。武溪,即武水,又名抚水或沅溪。另一方面五溪地区文化落后,“俗无文法,约束系于酋长”。平时,“春夏则营种,秋冬则暴掠。”
①鄆道元:《水经注》卷37《沅水》。 ②路振:《九国志》卷11《彭师景列传》。 ③《苗族历代诗选》,岳麓书社,1990年出版。 ①同时,又面对周围割据政权的窥伺。东南面的吴 越钱氏、吴杨氏(特别是后起的南唐李氏)是由地方势力称雄而起的,根基较牢,均属外向型的人物,对马楚兵刃相向;南有南汉,其统治者十分残暴,也是一大边患。 马楚政权对五溪地区的控制经历了缓和——对抗——缓和三部曲。 第一阶段是彭瑊统治时期。我们知道,割据政权与边境民族 豪酋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当割据政权与民族豪酋之间利益基本一 致时,境内就比较安定,反之则矛盾激化而引起对抗。彭瑊因被 吴兵围攻而归楚,被马楚任命为溪州刺史。他必须依靠马楚政权 才能在五溪地区立足,建立稳固的基业。因此彭氏与马楚相互之 间的利益是一致的,少有矛盾冲突。同时,马楚对彭氏不仅委以 重任,而且和彭緘之兄彭玕结为儿女亲家,即马殷仿效汉唐和亲 之举,让其子马希范娶彭玕之女为妻,以增强割据政权与属地之间的团结。正因为两者在利益上的同步,所以马楚西北部比较安定。 第二阶段是彭士然前期。由彭士然接替其父彭瑊为溪州刺史 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一)势力壮大,欲扩大统治地盘。《九国志》卷11《楚志·彭师翯列传》云:“当士愁(即士然)之世,昆弟强力,多积聚,故能诱胁诸蛮皆归之。”当时的彭士然已控制了溪州“蛮族”中的田姓、覃姓、龚姓、向姓、朱姓等五姓;又掌握了20州的地盘,后来的《宋史》卷493《蛮夷一》 有记载:“北江(指酉水)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胃中、下溪,又有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州六,懿、安、远、新、给、富、来、宁、南、顺、高州十一,总二十州,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隶 ①路振:《九国志》卷11《彭师高列传》。 焉,谓之誓下。”说明身任下溪州都誓主的彭士然统治范围较宽,权力较大,但仍不满足,欲扩大统治地盘。(二)是经常掠夺长沙四境,使长沙地区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史载彭士然率众“渐为边患,深人郊圻,剽掠耕桑,侵暴辰、禮,疆吏告追,郡人失宁”①。“长沙四境,最被其恶”②。天福四年〔939年)秋八月,彭士然“引锦(今湖南麻阳)溪州蛮万余人寇辰(今湖南沅陵)澧(今湖南澧县〉二州,焚掠镇戌”③。彭氏能统帅几州蛮族侵扰马楚西北边境,可见其号召力强。后又遣使“通款于蜀,且请兵同寇澧、朗(今湖南常德〕、辰三州,大掠县邑”④。然后蜀“以道远不许”,才未造成更大的灾害。(三〕是马希范妻顺贤夫人彭氏已死,彭士然更毫无顾忌。彭夫人在世时,其亲属尚有节制;彭夫人一死,彭士然更不因姻亲关系而放弃大肆暴掠。本 来双方的婚姻就只是换取安定的一种政治手段。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4 05:14 , Processed in 0.1765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