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马楚史研究

2014-10-10 15: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905| 评论: 0|原作者: 罗庆康|来自: 东湖街道办


第四章  马楚国的经济

 

第一节马楚国的农业

唐末,经过安史之乱及黄巢大起义之后,均田制被破坏了。马楚政权要使农民附着在土地上,必须实行秦汉以来行之有效的租佃制。

西汉董仲舒说过,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正如颜师古所注:言下户贫人,自无田而耕垦豪富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输本田主也居住在湖南宁远县北柏家坪镇柏家村的刘 叔父刘敞与居住在常德鼎城区的刘秀外祖父樊重均是有田数千 亩出租的大贵族地自汉以后至三国,租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967月在长沙市走马楼发掘的吴简中的吏民田家莂里大量记载了嘉禾四年〈235年)与嘉禾五年〔236年)田家所佃土地的数量、时限等情况。如濮丘郡吏廖柞佃田四町凡四十亩,皆二年常限(J221248南疆丘男子聂仪佃田六町八亩J22:2475,可见长沙地区的租佃制由来

①《汉书》卷24《食货志》。

《嘉靖常德府志》卷2《山川》。

③《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第5期。

 

五代亦如此,大量推行租佃制。无田少田户当然要佃耕地主 的田地才能维持生活,如诗僧齐己益阳人,本佃户胡氏子十八学士中的何仲举家贫,输税不及限。所谓,《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为谓收其田人也。何仲举家田太少,可能还佃一部分田耕种,看来也是佃农出身。大官贵戚有田必出租,如后来发迹的周行逢在武陵老家有不少田地,他自己不事家人生产,而妻严氏便将田出租,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依附马氏的郴州刺史彭玕家田产不少,为兴义师,曾破家鬻产,其田也应是出租为主

同时,马楚继续奉行唐代出租官田的方式,实行募民种 田,保证了农民对小块土地的使用权。

官田,是一些闲置野田与犯罪者没纳之田。这是马希范时期赋敛太重造成的,用度不足,因加赋国中,王〔指文昭王马希范)每遣使者行田,以增顷亩为功,民不胜租赋而逃马希范既要大兴土木,过奢侈腐化的生活;又要镇压五溪地区土家族人民的反抗,在常税之外,逼大县贡米三千斛,中县千斛,小县七百斛,无米者输布帛以抵之各地官吏便将此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人民苦不堪言,只好背井离乡。天福八年943,马希范设营田使,并命营田使邓懿文籍逃田,募民耕艺。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至少做到了耕者自存,野田不荒,增加了粮食总产量。但这次营田不理想,民舍故从新……自西徂东,

①《十国春秋》卷103《僧齐己列传》。

②《十国春秋》卷73《何仲举列传》。

③《十国春秋》70《周行逢列传》。

④《十国春秋》卷73《彭汗列传》。

⑤《十国春秋》卷68《文昭王世家》。

⑥《十国春秋》卷68《文昭王世家》。

各失其业

营田乃唐后期制度。所谓营田,乃盖缘边多隙地,蕃兵镇戍,课其播殖以助军需,谓之屯田。其后中原兵兴,民户耗 减,野多闲田,而治财赋者如沿边开置,名曰营田。行之岁久,不以兵,乃招致农民强户,谓之营田户。复有主务败阙犯法之家,没纳田宅,亦系于此。楚国实行募民营田,除了大部分;是自耕农、佃农外,当有有耕牛、种子的强户在内,实际上 他们成了二地主,剥削无地和少地的贫农。

由此看来,募民种田,实际上也是一种租佃制。不过,招募的营田户与租佃制下的佃户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是虽然同是有契 约关系,但租佃制是佃农与地主田庄有契约,是封建地主私有制 下的租佃关系;而营田户是与封建政权有契约,是一种国有土地 制下的租佃关系。二是租佃制下的佃户要将收获物的几成缴纳给 地主,至少是50%,有的甚至要交给地主70%80%;而营田户不同,如果属垦辟者,5年不交租税,有的官给牛及种粮。然而,不管是佃户还是营田民,都是封建政权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对恢复与发展生产,使国内安定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无论是租佃制还是营田制,农夫辛苦劳作,所得无

几,而官府粮食满仓,一任鼠雀抢食。齐己在《耕叟》诗中一针

见血地指出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

笠。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官仓鼠雀群,共等新租人。”

湖南是个产铁的地方,据《新唐书》卷3843《地理志》

①《十国春秋》卷74《邓懿文列传》。

②《资治通鉴》卷248《唐纪六四》。

③《资治通鉴》卷248《唐纪六四》。

 

 

载,岳州巴陵、衡州永明、永州湘源、石门中县等地产铁。湖南在汉代长沙国时已广泛使用铁制农具,主要有锄、等。湖南溆浦马田坪出土的西汉铁働呈凹字形,圆弧刃,两侧外撇,是挖土工具;马王堆3号西汉墓中的木柄铁口爵,呈凹字形,左肩比右肩宽,并多出一块三角形踏脚,便于用力。所以,南越王赵佗对髙后禁粤关市铁器大为恼火,甚至责备长沙王,说明供应 南越地区的铁农具由长沙地区冶铸,是毋容置疑了。

南朝梁时荆楚人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荆楚地区已普遍采用犁耕生产技木,到唐代已进一步完善。据陆龟蒙《耒耜 经》云:江东犁由11个部件构成,用处颇多,如耕田、断草、耙田、碎土、平整等等。马楚统治时期,农村耕种一般用耒耜。周行逢统治时,他的女婿无才无德,但他求补吏。而周行逢不同意,给以耒耜,说:吏所以治民也。汝才不能任职,岂敢私女,以禄姑归垦田以自活也。说明耒耜仍是当时种地的主要生产工具。解放后在长沙近郊发掘了五代楚墓共;300余座,其中出土不少铁制工具,如铁犁,一般呈长方形;铁镰,新月状,薄胎单刃

马楚控制的广西部分的农业用犁先行于东半部,那是因为转 输铁器和牲口的交通路线从此经过。到了宋代,居住在广西西部 的汉、壮、瑶各族才学会冶铁。由桂东及桂西,尤以梧州(治今广西梧州市)冶铁最为著名

铁犁离不开牛耕。长期居住在武陵的东汉人应劭曾在《风俗

①《汉书》卷95《南越传》。

②《九国志》卷11《周行逢列传》。

③周世荣:《略谈长沙的五代两宋墓》,《文物》1960年第3期。

④李炳东、戈德华:《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0 年出版。

通》中写道: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当然,湖南牛耕的普及,文字的记载见于唐代如广德年间〔763764 年)韩云卿作《平蛮颂》,言及邻近道矧的西原蛮归降后,唐朝 曾给耕牛种粮,令还旧居

到了五代的马楚,牛耕进一步推广。任周行逢幕僚的刘昌嗣、因不愿入仕,乃躬耕以终其身。徙居长沙依附于马氏的徐仲雅曾作《耕夫谣》以赞颂农夫的辛勤:张绪逞风流,王衍事轻薄。出门逢耕夫,颜色必不乐。肥肤如玉洁,力拗丝不断。半日无耕夫,此辈总饿杀。

马楚控制的广西地区,牛耕始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从出土文物中可知,东部地区牛耙已有了改进。在梧州倒水发现的南朝砖室墓中,出土有一件灰陶的耙田模型,两俑两牛两耙,人俑两手作扶耙状。耙是一字形,有排行较长的六齿,齿疏而锐,可能装在横木上,使得趙过的泥土疏松、平整。这种超,适用于 南方水稻田耕作

湘西的武溪地区比较平坦的地方在唐代就有使用牛耕的记 载。《新唐书》卷222《南蛮传》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4-7 19:34 , Processed in 0.0995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