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潭巾帼英烈黄君珏15岁投身革命

2014-9-11 07: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1|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开栏的话
纪念是为了不忘却。丰碑不朽,铭刻于心。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战争年代,每一个英烈都挺着不屈脊梁,流淌着报国热血。他们应该并且必须被铭记!
三湘大地是一片红色热土。首批英烈名录中,有不少左权、袁国平这样的湖湘热血儿女。在9月30日首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报特别策划“浩气长存  湘 籍英烈故里寻访”系列报道,特派记者实地寻访英烈故里,为读者讲述英烈鲜为人知的革命和生活故事,现场展现英烈故里的喜人变化。

记者 刘炬 通讯员 高晓明

  “黄君珏女士殉国…… 中华民族有这样坚贞不屈、英勇赴难的女儿,日本强盗永远征服不了中国。”1942年11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的一篇短评,高度赞扬了壮烈牺牲的巾帼英 烈黄君珏。这位出生于原湘潭县黄龙乡枯桥湾黄家围子(今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红星村)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刻入山西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昨日,秋阳洒满黄家围子,树木葱茏,流水潺潺。记者来到抗战英烈黄君珏故里采访,听后人讲述这位抗日英烈的故事,感受先烈故里湘潭九华人富而思进、勇于 创新的可喜变化。昔日黄君珏烈士出生的村子,早已不见踪影。唯一能述说烈士当年历史的,只有一道残败的仅三口砖高的围墙。

  “官家小姐”15岁投身革命

  从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退休的周磊告诉记者,他的姨父是黄君珏烈士的堂兄,尽管姨父去世得很早,但周磊一直很关注对黄君珏烈士的史料研究。

   周老告诉记者,黄君珏的父亲与几位舅舅都是国民党内要员,这样一位“官家小姐”却有着不寻常的革命人生。年仅15岁便投身革命,先后活跃在长沙、上海、 南京、武汉、山东等地。1939年,她接受组织安排,到当时八路军总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与何云等人一起负责《新华日报》华北版,从此走上革命人生的新阶 段。

  在敌后办报,条件异常艰苦。根据地在 山区,交通闭塞,物资匮乏,又处于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敌。她曾对报社营业科的程庆丰说,“革命中注定要随时准备牺牲……要过 ‘生死关’。” 有人问黄君珏:“黄同志,你家里那么好,不过富裕的家庭生活,来太行山多苦,还有危险。”黄君珏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回答,“为家庭活着 是动物的自私,为自己活着,则简直是卑鄙。”  

  30岁生日,烈士纵身跳崖

   周磊说,百团大战期间,黄君珏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经理部办公室主任。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实行空前野蛮残酷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 上级要求《新华日报》“华北版”继续出版八开铅印报纸。黄君珏召集经理部主要干部部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转盘铅印机、铅字、印刷材料,要选8匹好骡 子驮,在反‘扫荡’中出铅印报。”

   1942年5月26日晨5时多,西面高山上的敌人就向黄君珏及其战友所驻村打了3枪,划破了静静的山村上空。当天晚上,战士们轻装上战场。万余敌人在十多 架飞机掩护下向我军围攻。四处枪声、炮声、炸弹声连成一片。硝烟弥漫,使人出不上气来。总司令部警卫团掩护总部和北方局机关转移。报社全体同志也跟着总司 令部的队伍走。

  第二天黄昏,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十字岭指挥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28日,报社部分人员突出重围以后,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来不及突围的人员便化整为零。在突围中,社长何云同志不幸遭背后暗枪,为国捐躯,年仅38岁。 

   1942年6月2日,黄君珏和十余名同志登上耸立云霄的庄子岭道士帽山,隐蔽在一石洞内。黄君珏说:“我们绝不当俘虏。我还有三颗子弹,必要时非干掉两 个敌人不可。”后来,因洞小容不下这么多人,便商定只留3位女同志——黄君珏、王健、韩瑞,其他同志另找地方隐蔽。不久,数十名敌人包围该山。下午3时, 敌人登上山,蜂拥冲向洞口。

  日军包围山洞后,不敢进洞搜索,便在洞口架柴放火,浓烟顿时弥漫了整个山洞。危急关头,黄君珏举起手枪一连击倒两个鬼子。子弹用尽,她狠狠地砸断手枪,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猛然一跃,纵身跳下百丈深渊,壮烈牺牲。当日正是她30岁的生日。

  故里新貌

  黄君珏烈士出生在湘潭县黄龙乡枯桥湾黄家围子,后改名为湘潭县响水乡红星村(后并入九华经济开发区),位于湘潭市北郊。行走在田垄上,放眼望去,秋阳映衬下的湘潭县响水乡,青山翠绿,郁郁葱葱。水泥公路两旁的一盏盏太阳能节能灯,宛如一朵朵绽放在秋阳里的花儿。

   湘潭九华经开区宣传部高晓明告诉记者,英烈所在的响水乡,正在重点推进养殖小区工程、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和生态休闲等项目的开发。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响水乡以小水果和生猪为主的种养业初具规模,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瓜果飘香,猪羊满栏;过去的破房子矮屋子,如今小楼林立,别墅成群。一幅“农民富、村庄 美、风尚好”的美好画卷,在英烈故里蔚然展开。

  英烈简介

  黄君珏,原名黄维祐(1912-1942年),祖籍湘潭响水人。1912年农历四月十九出生于一个旧官僚家庭。她自幼随父母在湖南读书,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27年黄君珏15岁时即参加革命,开始在长沙从事妇女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黄君珏参加了远东情报局的工作。1939年,黄君珏被派到太行根据地工作,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社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主任等职。

  1942年5月,日军对我太行山根据地发动残酷的“五月大扫荡”。1942年6月2日,黄君珏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黄君珏为烈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2-6 06:47 , Processed in 0.0910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