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下游考古遗址

2014-8-1 14: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5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撰稿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流经芙蓉区中部的浏阳河西岸,即今古汉路马王堆街道境内。这里原为马王堆乡,在地势平衍的一片稻田中间突起2个巨型土冢,传为五代时楚王马殷墓地,故称马王堆。但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说,这里是西汉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双女坟”。清代的《湖南通志》和《长沙县志》又说是长沙王刘发及其生母唐姬之墓。

1971年,湖南省军区某部在这土冢下挖防空洞,塌方严重,遂用铁钎探查,发现地下冒气;以水灌注,强大的气流喷水而出;点火抽烟,则燃蓝色火焰。于是,马王堆的千古之谜终于揭开了。

经考古发掘证明,马王堆原来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妻儿的墓葬,距今已有2100多年。其墓3座,东土冢编为1号墓,是利苍之妻辛追的墓;西土冢编为2号墓,为利苍墓;1号墓南面一座编为3号墓,是他们的儿子的墓。原址3号墓坑保存完整,辟为马王堆汉墓遗址公园,并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工作者首先从1号墓开始对马王堆汉墓进行科学发掘。此墓封土厚4米,墓室深16米,正中为棺椁,外由厚0.4-0.5米的木炭和厚1-1.3米的白膏泥封裹。椁室长6.72米。宽4.88米。共用木板70块,平直方正,都是巨大的整块木板,其中最大的一块,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达1.5吨。椁有外、内2层,形成4个边箱,塞满大量的随葬品。有的物器上有“轪侯家”文和“轪侯家丞”封泥,一奁盒内有一方“妾辛追”印章,始知这就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的夫人辛追之墓。

椁室中央置放四层套棺。外为黑漆素棺。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绘流云漫卷的宇宙太空,其间画有110多个神怪、仙人以及鹤、鸟、豹、牛、马等飞禽走兽,动作各异,神态飞扬,富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通体朱漆,外表绘彩色祥瑞图案和龙、虎、

朱雀、仙人及云纹,构图精巧,色调明快。第四层为锦饰内棺,内髹朱漆,外髹黑褐色漆。

外表以帛、绢、绣绵等丝织品装饰,极为精美,更显得华贵。当年尊贵的长沙国丞相、轪侯夫人即静卧其中。4月28日,考古专家揭开内棺棺盖。只见棺内满是色彩绚丽的丝衾,并有深褐色的棺液。解开横扎于外的9道丝带,取去20层丝绸麻布衾被衣袍,沉睡了2100多年的辛追夫人终于重见天日。

这具女尸保存特别完好。其身长1.54米,重34.3千克。体形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软组织尚有弹性。12月14日进行了解剖,内脏器官完整,食管肠胃内还有138粒半甜瓜子。经多科病理检查,发现这个贵妇人生前患有冠心病、胆石症、血吸虫病等10多种疾病,很可能是因吃甜瓜而刺激诸病发作而猝死,年龄为50岁左右。辛追在地下保存2100年,完好不腐,还能被诊断疾病、死因,令人惊诧,说明汉代长沙的尸体保存防腐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不能不认为是一大世界奇迹。

3号墓由于密封不严,棺内尸体已腐,仅存离散骨骸。3号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漆器和竹简都比1号墓多,特别是12万余字的28件帛书、5幅帛画和2幅地图,更是罕见的重大发现。其中有一件木牍,上书“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可知墓的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

2号墓,曾多次被盗,但发现了“利苍”玉印和“长沙丞相”、“轪侯之印”铜印等3枚印章,表明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之墓。

马王堆汉墓特别是第1、3号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极其珍贵,计有漆器、纺织物、帛书、帛画、简牍、兵器、乐器、陶器、粮食、水果、肉食等共3000余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省博物馆内新建了一座“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将这些珍贵文物及巨大的棺椁及2100多年前的女尸移此陈列。馆内恒温恒湿,陈列方式独特新颖,格调高雅,使人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漆器,共500件,有锺、鼎、钫、壶、卮、盒、奁、盆、盘、匜、勺、耳杯、具杯盒、案、几、屏风、博具、箕和木俑等。胎质多为木胎,少量为竹胎和夹纻胎。纹饰有漆绘、粉绘和锥画多种,制作精美。多数器物有文字,如“轪侯家”、“君幸食”、“二斗”、“四升”等。其中尤以1号墓出土的云纹漆锺、云纹漆鼎、双层九子漆奁,3号墓出土的龙纹活动漆几,造型生动,制作精巧,堪为珍品。

1号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十分珍贵。其品种众多,有绢、纱、锦、绮、罗、起绒绵和编织的组带。纹饰多样,色彩绚丽。有袍、衣、裙、帽、枕、手套、鞋、袜、香囊、镜套等各式各样的服饰。反映了汉代纺织印染和服装工艺的高超水平。特别是素纱褝衣,衣长1.6米,袖长1.95米,重仅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折起手掌可以握尽,令人惊讶。

大批的帛书、帛画更为罕见。其中3号墓出土的帛书共28种12万字,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我国最古老的医药专著《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周易》、《老子》甲乙两种写本,春秋战国史料《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1、3号墓出土的帛画,画面宏大,布局严谨,构思巧妙,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3号墓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实用地图。  乐器有瑟、竽、琴、笛、律管等,其中竽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低音簧管乐器;律管共12根,分别写有律名,为国内首次发现。

1号幕出土的粮食及其他食物非常丰富。还有大量的兵器和用于日常生活的陶器、木器、竹器、铜器、角器等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出土时,许多食物和物品都盛装在用竹丝编织的笥内,这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最为完整的包装实物。马王堆汉墓几乎给人们展示出了2100多年前的全部社会生活,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非凡的科学成就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马王堆汉墓巨大的规模、丰富的宝藏,从它发掘之始,就轰动了世界。当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了报道,有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观”。40多年来,位于浏阳河湖迹渡西畔的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代表团5000多个共20多万人,国内游客上千万人次。至今这里仍是人流如织,来湘者无不慕名至此。而关于马王堆汉墓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专门学科——“马王堆汉墓学”。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9 12:30 , Processed in 0.1121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