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部分 清代珍贵档案

2014-4-10 05: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75|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市档案馆编 陈先枢撰稿

开福紫微堂莲池谱

案卷号:122—1—19

 

《开福紫微堂莲池谱》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嘉庆朝有增补,为当时开福寺常住所存。书为宣纸线装,纵26厘米,横19厘米,共77页。全书文字由毛笔正楷书写,字体隽秀,清晰如初。内容以记载开福寺经济状况为主,收录了大量地产房产契约、收支借贷凭证、买卖租赁合同、地产诉讼文书等。也记载了开福寺的历史沿革,收录了历代碑刻和名人记文等文献,是今存开福寺唯一的古代档案,弥足珍贵。

紫微堂为开福寺住持之居所,“紫微”因开福寺建在长沙北门外紫微山而得名,开福寺的门联即“紫微栖凤,碧浪潜龙”。莲池为佛教用语,原指观音坐莲台之处,后泛指发愿之所。

开福寺弟子在诵《佛说阿弥陀经》经文之前诵念的赞偈云:“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南无莲池海会菩萨摩诃萨,南无莲池海会菩萨摩诃萨,南无莲池海会菩萨摩诃萨!”而《佛说阿弥陀经》正是对西方极乐净土亦即莲池海会的详细描述,善男信女若发愿前往,必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为莲池海会的根本含义。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湘江东岸的凤嘴,即今开福区开福寺路,是中国古代佛教宗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寺院。开福寺始建于五代。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 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佛寺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开福寺香火不绝,名僧辈出。北宋洪蕴,佛、医俱精,被宋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南宋时道宁禅师住持,使佛寺中兴,其临济宗杨岐派五传至日本僧人心地觉心。觉心归国后,被日皇赐以“法灯圆明国师”谥号,僧徒众多。明朝时,吉王封于长沙,曾铸造一座重达1.5吨的观音铜像,供奉佛寺。晚清时,开福寺又有名僧寄禅、笠云等。他们雅诗好文,曾于光绪十二年(1886),与著名诗人王闿运等在此组织碧湖诗社。1905年,笠云又在寺内创办湖南僧立师范学堂。民国时,爱国僧人于此创设长沙佛教讲习所。千余年来,开福寺经过多次改建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民国十一年(1922)又有改建修葺。新中国成立后两次修复,并于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损毁惨重,1983年被国务院重新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对外开放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修缮,整个寺院以3米高的红墙环绕,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及两厢的堂舍等。

代寺院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地租,以维持寺院中的经费开支。此外还有香火收入、径忏收入、布施收入、商业收入和房租收入等。这些收入开福寺兼而有之,而以地租为最,盛时年收地租五百九十四石,虽千僧云集而供养不匮。《开福紫微堂莲池谱》有详细记载。如仅长沙县“清水港四水坪”一处就有“屯田一百八十八亩三分八厘,计一百之六十丘;荫塘十一口,计三亩二分四厘〕又新垻园九个东至大河为界,北至撩叶山为界,西至新坝为界,南抵杨李二姓田为界。”田产存“文契一纸,付与开福寺僧,永远为据”,“见买田人”为邓国玺、严若泰、邓国铭、刘天秀,“凭中人”为毛百章、王信所、毛百顺;落款为“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十三日,立笔男彭林也”。 

另外还有开福寺旁三十二亩、长沙县石子塘四十亩、长沙县石蓝桥三十六亩等,均存有文契。《开福紫微堂莲池谱》称“以上各庄田塅、地名、丘数、粮石、图形、抵止俱系海南禅师于雍正十三年奉清查斋田入档”,并告诫众僧“务必体念先人创业之难,宜守成也”。确认时间为“乾隆十三年仲春月”。

《开福寺紫微堂莲池谱》中最宝贵的档案还数所录记载开福寺景物和历史的文献,今选录校点如下:

张栻题开福寺

 

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得砖甓,皆为鸾凤之形,而奇石林立。二百年来,共城中官府及人家亭馆之玩何可数计也。而蔽于榛莾、卧于泥池者,尚多有之。当时不知载致何所,用民之力又何可量哉。马氏父子乘时盗据一方,竭泽聚敛以自封,而又以资其侈靡之用,旋蹱而衰。兄弟相售敌鱼肉为恐不及,亦其理与势宜然。今湘岸有淫祠,江中有誓洲,及其交之所。小家自为蛮触,祗足以发千载之快。一快西祓禊亭下临湖光,举目平远,自为北邦,登览胜处,不足用马氏为汙也。

 

按: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理学家,曾任

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乾道间主讲长沙岳麓书院,开创湖湘学派。葬宁乡县巷子口。有《南轩集》传世。

 

 

 

集开福寺二八景叙

 

开福寺为芮城北关胜境,山川灵秀,第一道场也。景集二八,前人之述备矣。自五代至国初,寺宇屡经倾废,荒烟榛棘而已,纪载题咏无复存者。余读书其间,流览登眺者久之,为之采访,得二八景之旧迹焉。山僧而为集注,以待名流之题咏也。

紫微山  即寺之基也。

碧浪湖  当池之后,春水溶溶,一碧万顷,载之邑乘。旧名王塘,不知其取义也。其塘产出黑罗。

白莲池  碧浪湖之岸,今则站短垣篱落而已,池记白莲池抵其北是也。

龙泉井  在中殿旁,水极洌,冬温而夏凉,井旁有大石盆,濯者便之。

放生池  山门之右,其水清澈,经冬不涸。

鸳鸯井  在木鱼岭之左,其泉与白沙并美,曾有鸳鸯而宿其上。

凤嘴洲  俗名凤嘴头洲,在碧浪湖中,宛如凤形挘头顶之上,立观音阁,今废之。紫微山似凤形,故寺前替白石二道直抵清泰桥,以为凤足。

木鱼岭  在清泰桥之左,四面皆山,惟此山突起,陇亩间形肖木鱼,俗名螺丝岭。胡记木鱼岭界其南是也。

祓禊亭  在毘.卢佛殿之后,亦马王所造,后各朝重修,聚文人吟咏之处。

嘉宴堂  五代时马武穆王在潭州宴宾别墅,后改为寺,命保宁居之,僧众千人。

会春园  亦为五代时马武穆王所造。

回步桥  距山门十余丈,有石小桥,山僧送客不过此桥,亦虎溪之是也。

舍茶亭  在寺侧河边,舟车均由亭前而过,天暑施茶以润行人之渴。

清泰桥  即寺前,界抵鸳鸯井,水从此入河。

舍利塔  即中兴道宁禅师自五代,国初寺宇屡经倾废,而此塔独存,胡记此谓孤塔撑天是也。

千僧锅  道宁禅师聚大众食器也。

 

 

康熙六年胡景曾重修紫微山开福寺碑记

 

凡山川胜概,皆灵气所钟,而最灵者莫如人。故非具开辟之手,不能从荒芜榛莽之地,大启招提,宏开色相,而树峻巍之观,以阐扬宗教。斯其人,或数百年而一见,或数十年而一出,岂易觏欤?

潭州紫微山,踞府西北,山环水绕,距城数里。虽舟车络绎之途,实缁衲息肩之所。粤西自马武穆称王建国,命保宁禅师开法其间,千僧云集,佛法创兴,何其盛也!至宋嘉祐,有紫珂禅师中兴塔院,梵聚诸方,殆继美欤!先朝洪武辛亥岁,有彻堂禅师复崇庙貌,大阐宗风,四方缁素,景从向慕,又一时之烈也。其后简藩膺封,定王继统,重加修葺。迨至嘉靖,栋宇摧颓,墙垣倾圮。时则吉王与通郡搢绅人等合力鼎建,峻宇丹楹,复睹壮丽。讵意承平已久,百六害周;兵燹叠起,遂为灰烬。孤塔参天,荆棘被地。人天失利,四众无依。象教凌夷,莫此为甚。

暨我皇肇基,天命聿新。幸佛国禅师航海而来,见兹祖庭荒废,破草辟榛。掷锡单瓢,时禁双足。纲宗日久,参究功深;法本天童,灯传临济。湖南阐道,竹关便是禅关;城北宏宗,道岸原来彼岸。德足服众,诚以感人。缁流拜其下风,绅衿嘉其苦行。茶亭润渴绝之行人,香积饱参方之众衲。是以卜镇一见倾心,欣然相得,发无穷之信向,作佛法之千城。遂领上善人誓共发心,捐资洪造。起于辛丑,以迄乙巳,五载营建,方奏厥功。殿宇廊厦岿焕,佛像钟鼓猗欤庄严。千僧锅利益诸天,放生池鸿慈及物。迨至戊申,继创寿塔。本郡庠生萧丽,上思祖庭已复,灵骨无藏,资作普同率睹,起造幽明长钟。施屯田五石,供永远香灯。

是寺也,西至罗家桥,东抵阮家垅,木鱼岭界其南,白莲池抵其北。湖名碧浪,井曰龙泉。宇内巨观,人天法眼,远迩瞻仰,咸曰休哉。拮据成劳,讵可泯诸?

余宦星沙,目击其事。感废兴之有时,非大力之莫振。佛国不啻为传灯之法嗣,实兴复之功臣矣。当与保宁、紫珂诸禅师同开福以不朽。

爰镌之石,以纪其胜。是为记。

 

按:胡景曾,广东顺德人,清顺治朝进士,时为长沙府推官。

 

 

 

嘉庆十五年韩崶开福寺邑志碑记

 

开福寺,湘春门外二里紫微山碧浪湖之前,五代马殷创建寺宇。马希范作会春园、嘉宴堂。僧保宁讲法其间。宋嘉祐时,僧紫珂继修。明初,僧徹堂暨简藩相继重修。嘉靖时倾圯,吉藩同绅庶鼎建。后有观音阁,四(百)[面]皆水,颇称佳胜。

国初顺治十七年,僧佛国卓锡于此,募修本寺,建茶亭以待旅人。康熙八年,总兵卜世龙倡捐重建。巡抚周召南、藩司郎永清、臬司李荣宗、知县胡壮生助修天王诸殿,推官胡景曾为之记,郡庠萧丽上施屯田五石为香火田,属僧日夜击幽明钟,勒石监寺。乾隆三十七年,寺后制解川火药,廊屋被焚。巡抚梁国治饬僧募修。六十年,制征苗火药,火发于臼,延及后栋廊屋,后修葺其山门,联云“紫微栖凤,碧浪潜龙”,盖方伯韩崶嘉庆十五年所题也。

 

按:韩崶(1758—1834),字桂舲,一字旭亭,江苏元和(今吴县)人。乾隆间拔贡。由刑部七品小京官累擢郎中。嘉庆六年,授湖南岳常澧道,迁按察使。后署两广总督,查阅澳门情况,密陈海防形势,官至刑部尚书,任职五十年,政事余暇,未尝一日废书,有《还读斋集》。

 

 

 

碧浪湖记

 

开福寺后碧浪湖,曾名王塘、黑罗塘,其义无所考。湖之上紫微山于凤形凤头,宛如枕湖心,其势若下。五代时马武穆王创建蜂台,命保宁禅师卓锡兹山,所以奉佛,亦所以为芮城北关之巨镇也。自武穆造修伊始,继起者有定王、吉王、卜都督诸上善人以襄丰举。自保宁畅道其间者,则有紫珂、徹堂、溪谷、普性、佛国诸禅师以展宗风,迄今千百余年其间荒废者屡矣。

暨我国家顺治之末年,寺宇倾颓殆尽,榛莾荒秽而已。溶溶碧浪,惟此一湖。佛国则募修法苑,卜镇则清理山基,其寺之东抵阮家垅,南界木鱼山,罗家桥跨湖之西,白莲池居湖之北,湖宽计丈,百三十亩。寺僧正修原纳水饷八两零,近居湖上者私垦田亩日益多渐,而赋税以湖水灌溉为额,僧故不愿虚纳水饷,遂成讼。雍正三年,县审案结,以民田不可虚饷,水势必分注断。令廖仕臣等书立,承认字代僧完纳,水课印票归僧照田数派纳。僧租二十石,其湖任僧栽藕蓄鱼,以存此湖,庶不致为人侵夺。数十年来,田多易主,人亦贪私完饷纳租,僧皆不敢过问焉。斯寺之前后左右所为侵削者不止一湖,且轮流住持往往畏避三舍了事,惟恐瓶钵之空虚者,何可胜道。斯开福殆兴而将废者与。戊午春,祖章宪禅师为方丈长老,与达洪、悟彬、悟明、悟林诸开士,念祖庭荒废,一水一山,几非佛有,欲钮奸究,必赖宰官。盐法道宪达邑侯蒋庭讯分明,仍照雍正三年原案断结,并给僧收租图记。其立法备案者更详,岂非佛力,现宰官身而为之说法哉!

悟林,字海粟,系祖章法嗣监院,继誓大慈,愿不辞劳瘁,又赖达洪、悟彬、悟明秉公以襄厥事。继佛国而振宗风者,斯其人欤!夫佛法之感人,潜移默易,原不强其所难,以人心未冺,象教难欺,欲广福田,须还佛地。继卜镇而成盛举,自不乏人,所为感激推让以供奉于佛者,将不止一湖,斯开福将废而复兴者欤!行见一碧万顷,浪影澄澈,中生五色莲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光与湖光相映,彼之得罪于佛,当必有报。依恐后者,是为记。

大清嘉庆四年岁次己末重九日,当代住持祖章宪监院悟林、副寺悟寿暨仝门法眷两序大众公立。

中湘李家撰文  长沙余正观书  黄永定刻石

 

 

版权所有:本文录自长沙市档案馆编《长沙档案丛书·长沙珍档解析》陈先枢撰稿,2014年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5:55 , Processed in 0.0971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