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十二民俗鳞爪

2014-4-4 08: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4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长沙筵席的变迁

《清稗类钞》载:“嘉庆时,长沙人宴客,用四冰盘两碗,已称极腆,惟婚嫁则用十碗蛏干席。道光甲申乙酉间,改海参席。戊子、乙丑间,加四小碗,果盘十二盘,如今所谓饾饤者,虽宴常客,亦用之矣。后更改用鱼翅席,小碗八盘十六,无冰盘矣。咸丰朝,更有用燕窝席者,三汤四割,较宫馔尤精腆。春酌设彩觞宴宾客,席更丰,一日靡费二十万钱,不为侈矣。”

这则资料,对长沙市筵席变迁,记载得翔实具体,颇有史料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出,嘉庆之前,是清王朝的“太平盛世”,而社会生活崇尚俭朴,不事浮华;以后国势日弱,举朝上下反而铺张浪费,大摆阔气,而自速其灭亡。

“十碗蛏干席”在长沙农村流传最久,现在回思,尚觉乡情浓郁,风味盎然。主菜是一碗大笋子,上盖蛏干;接着上小笋子(即牙尖笋),上盖香干、韭菜、肉丝;再配以“四扣”,即扣鸡、扣肉、扣丸子、扣果饭(用碗扣好,放在蒸笼内蒸熟);外四样是咸鱼、腊肉、两碗粉丝菜汤。都用醴陵蓝花碗盛装,分量不多,上菜后众筷齐攻,霎时风卷残云。故打油诗有“嚼破舌根流紫血,戳穿碗底现蓝花”的绝妙形容。

当时长沙城市常用的“十碗头”,与现在流行的席面,可说是大同小异。不过是拼盘、杂烩、肘子、鲜鱼等例菜,可算一脉相承,遵古法制。

至于海参、鱼肚、鱼皮、鱼翅、烧方、烧烤等席面,只有达官贵人、富商地主敢问津,一席须花银元十元至百元不等。即使小康人家,每月收入不够一桌酒席开支。若轮到做工打伙、公教职员就只能“君子远庖厨”了。但湘菜在全国菜系中能“八仙过海”,占上一席之地,与名人的制谱,如“谭单”“萧单”;名店的创牌,如玉楼东的“麻辣子鸡汤泡肚”,徐长兴的“一鸭四吃”,以及众多名厨师的高超技艺是分不开的。

 

乘火麒麟

湘菜是中国八大地方菜系之一,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套竹简菜谱,表明2000年前,长沙的烹饪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个菜谱中提到的制作方法,有羹、炙、蒸、脍、脯、腊等,正是现在湘菜的制作方法,富有浓厚的地方特点。但那时这些精美菜肴的制作主要流传于宫廷官府私厨之手。清咸丰年间,长沙才开始有酒席馆。据杨恩寿《坦园日记》记载,清道光、同治年间,长沙兴办了“醉仙阁”、“疏灯人语”、“清香圃”等菜馆和“白云湘”茶馆,到清朝末年,著名的菜馆已有数十家。民国初年,湘菜有更大发展,名厨名菜,共享盛名。特别是一些私厨从业,更促进了湘菜的发展。如谭延闿(组庵)的私厨曹荩臣,开设健乐园,以谭组庵平日所欣赏之菜肴,如“组庵鱼翅”、“组庵鱼生”、“组庵豆腐”、“组庵笋泥”等等,享誉潇湘。

湘菜的特点是:量多、质优、油重、味浓。湘菜的烹调方法甚多,以煨、炖、炒、蒸、煎、炸见长。凡煨炖的菜肴,讲究微火制作,煨则软糯汁浓,炖则烂腻汤清。煎炒注重火候,从起锅到上桌。注意时间、温度、生熟之差,一丝不苟。湘菜注重质量,用料广泛。选料认真,讲究时令特色。湘菜油重味浓、主味突出,喜酸辣麻咸,尤以炒菜为甚。同时讲究刀工和装盘,既注重内涵精当,又着眼外形完美,使色、香、味、形保持和谐统一。

“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这是晚清曾国藩的长孙、翰林曾广钧就餐之余吟就得两句打油诗。麻辣子鸡和汤泡肚就是玉楼东酒家的两样名菜。当时各家菜馆发扬自己的优势,光大自己的特色,都有拿手“当家菜”。如李合盛的“牛中三杰”:牛百叶、牛脑髓、牛蹄筋;徐长兴的“一鸭四吃”;潇湘酒家的东坡方肉等等。在目前的几大名菜馆中,仍保持着上百种湘菜名菜。其中较著名的有:

麻辣子鸡  它是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原为玉楼东的名菜,后来各餐厅均能制作。麻辣子鸡取用一斤左右的当年子母鸡,宰杀后除去内脏,砍下头爪,剔掉骨头,将鸡肉切成方丁,先入油锅氽炸,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绍酒、黄醋等等急炒。这个菜色泽金黄、皮焦肉嫩、麻辣入味、油润鲜香。又一村饭店制作时,照顾各地顾客习惯,少入辣椒,另摆一碟油炸辣椒,更为适宜。

    东安子鸡  为湖南东安地区创制。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即有此菜,后传至南洋、北美、西亚等地。至今洛杉矶、马来西亚山打根、约旦河卡巴,仍流行这一种佳肴。它选用肥嫩母鸡作原料,煮上七成后,切成条状,配以红椒、姜丝、黄醋、料酒煸炒而成,质地细嫩,色泽美观,酸辣香脆,别具风味。各餐厅均能制作。

发丝百叶  原为清真馆李合盛名菜“牛中三杰”之一,闻名遐迩。制作发丝百叶先将牛百叶肚经过煮熟后,再切成细如头发的百叶丝,与玉兰片丝一同煸炒,这个菜讲究火候,吃起来香滑、脆嫩,略有辣味,极为爽口。

花菇无黄蛋  它原是湘菜名厨肖荣华拿手好菜之一,今又一村饭厅蔡海云承传衣钵。制作时,把带壳的鸡蛋敲一个小孔,将蛋液取出,撇去蛋黄,留下蛋清,然后在蛋清中加入与蛋黄同量的鸡汤、猪油、盐、味精等调匀,又注入空蛋壳内,放入蒸笼上蒸熟,剥出来仍是一个完整的蛋,再加花菇等调料烹制即成。这种无黄蛋,蛋质鲜嫩,营养丰富,制作精巧。外宾品尝,均不可理解蛋何以无黄。

油淋糯米鸡  制作技艺要求较高,要剥取肥母鸡的整皮,不缺不破,然后灌入经过加工配制的糯米。鸡肉丁等等,仍恢复原鸡的饱满状态,再经过高温蒸熟后,下锅油炸,表皮酥脆醇香,内肉油润鲜糯,食之回味无穷。

乘火麒麟  是由传统湘菜“糖醋脆皮鱼”发展创新而成,是用于豪华宴会上的礼节性菜肴。它以3斤左右的鳜鱼或鲤鱼为原料,加工成糖醋脆皮鱼,在加工时注意体形,使之略像麒麟,置之盆中,四周浇以烧酒,上席时,点燃烧酒,鱼的四周发出蓝色火焰,宛如麒麟喷火,能使四座皆惊,象征吉祥如意。这道菜构思精巧,造型奇特,而且味鲜色美,酸辣甜脆,常作为接待贵宾的压席菜。

口蘑汤泡肚  以肥猪肚肚尖为主料,将肚尖切成鱼鳃形,用酒、盐抓匀,倒入滚开的毛汤中滚一滚,断生即可。另用原汁鸡汤烧开,放入口蘑、菜心等备用。把在毛汤中捞出的肚尖放置盘中,连同鸡汤一并上桌,在桌上将肚尖倒入鸡汤,即汤泡肚。此菜汤鲜肚脆,清香爽口,别具一格。

腊味合蒸  是极有湖南乡土气息的普通菜。腊肉、腊鱼、腊鸡是湖南家家在冬季都要腊制的,将这三样,切成大小均匀的块,放红干辣椒和豆豉合蒸,融合鱼、肉、鸡三肴,形成特殊味道,鲜美无比。

东坡方肉  原为潇湘酒家名菜,以猪五花肉为主料,经洗净煮熟后,切成方块形,在皮上划花刀,放入各种配料,然后用小火煨成,菜品色重味浓,晶莹透明,松软适口,油而不腻。

鱼三味  是以鳜鱼为原料,制作时把鱼洗净去皮去刺,平分三起:以一个1/3,切成鱼片与番茄酱拌炒;以另一1/3,切一寸见方,下油锅氽炸,鱼块遇热卷曲成圆形,制作焦炸鱼球;最后一个1/3,则切成鱼丝,配咖喱粉煸炒,制成咖喱鱼丝。三样不同方法制作的鱼同置一盘内,酸、甜、辣三位调和,红、白、黄三色相映,集色、香、味、形于一体。

一鸭四吃  为清真馆徐长兴传统名菜。一鸭四吃是指用一只烤制好的鸭子的皮、肉、油、骨和几个鸡蛋分别制成4样菜。一吃烤鸭皮。将鸭皮剥下,切成片块,加甜面酱和葱白,以薄冰包而食之;二吃鸭肉烩炒,将去皮去骨的鸭肉,切成鸭片或鸭丝、鸭丁,配以红辣椒、玉兰片和炒,不失湘菜的特点;三吃鸭油蒸蛋;四吃鸭骨熬汤。

过去湘菜馆在经营和服务上还有一些浓厚的地方特点。湘菜讲究量多,大菜馆中菜盘都是一尺二(合0.4米)口径的,甚至两尺(合0.67米)的,相应的也就桌宽、筷长、匙大。郭沫若在长沙菜馆吃晚饭后说:“桌面宽、筷子长、汤匙大,充分发挥着湖南席面的三大特色。”但是另一方面,却流行着神仙钵饭,神仙钵饭是用两寸(合6.7厘米)口径的浅底陶体,分钵蒸煮经过精淘的上等特机油米,每钵1两(16两制,1两合31.25克),放水适中,松软适口,米熟入味,再配以佳肴,如作神仙,故曰神仙钵饭。湘菜还讲究菜谱菜名,有些菜店敦请文化人,拟菜谱,起菜名,味美兴雅,相得益彰。

 

肥美鲜嫩新河鸭

清代光绪年间,江南福山总镇陈海鹏衣锦还乡。陈系河西望城坡人,家居新河,常宴宾客。又倡善士修葺开福寺毗卢殿,并施金构亭于寺后,俯瞰碧浪,规复祓禊之旧,题“古开福寺”额于山门。因湖南鸭瘦,乃就新河侧围堤养鸭,下游鱼虾、浮游生物及萍藻丰富,鸭食之肉嫩体肥。每供宾客,多所赞美。当时有人戏拟一联云:“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后陈之孙亦有祖父风,有人改前联云:“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

 

旧长沙的小吃摊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长沙市,茶楼酒馆林立,小吃摊点成群,老长沙在吃喝上是颇为讲究的,姑不论那些豪门贵族和达官巨贾,就是一般的劳动人民,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利用业余时间,喝杯浓茶,饮点烧酒,吃顿便餐,来份宵夜,以解除疲劳。

“早上喝杯茶,晚上吃碗面”,是长沙人的普遍习惯。所以旧时长沙市茶楼、面馆特别多。德园的包子,大华斋的脑髓卷,徐松泉的春卷,洞庭春的萝卜饼,五芳斋的酥合子,还有甘长顺、杨裕兴、黄春和、和记等著名面粉馆的面粉,可说是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近悦远来,久盛不衰。

你若想改变一下口味,还可光顾集小吃之大成的火宫殿,品尝饶有风味的李子泉的卤味,夙负盛名的臭豆腐、龙脂猪血、姊妹团子、八宝果饭等;若想吃甜品,必会想到柳德芳的汤圆,庆馀堂的麻打滚和冰糖莲子。

老长沙想吃便餐,必然忘不了石三盛和许宏茂,这两家饭店都开设在小街僻巷,却常年顾客盈门,他们真正做到了10个字:“价廉、味好、开餐快、服务周”。

至于摆摊设点,提篮叫卖的小吃,更是花色繁多,美不胜收。如糖油粑粑、葱油粑粑、糯米饭、杏仁茶、下脚杂烩、油炸豆腐、胡椒粑粑、红薯粑粑、饺饵、六合连、麻花、扯妈糖、烧饼等,更是随处可见,随时有卖。

123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0:26 , Processed in 0.0943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