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十市肆管瞥

2014-4-4 08: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2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街头巷尾购物谣

旧时,长沙市的街道,颇具行业性。例如八角亭一带多绸缎店;沿江多米行、鱼行;南阳街多书店、字画铺等,因此,就出现了一些购物歌谣,用现代语汇表达,就是口头广告。这些歌谣不仅指出了这些街道的经营特点,还有赞扬名牌的意思,也方便了顾客购物。这些歌谣很多,其中有一首是:“老照壁的雨伞,太平街的颜料,化龙池的木屐”,人们按谣购物,大体是不会错的。下面择其有趣的介绍几则。

青石街的“十子谣”

今解放路一带,旧名青石街,这里商店栉比,竞争激烈,出现了一些颇具经营特色的店铺,人们归纳为“十子”。故有“十子谣”:“奇珍阁的肘子,聚南珍的卤子,马鸿记的鞋子,爵禄斋的帽子,吴恒泰的香干子,陈春发的癞子(陈经营棉絮出名,但生有癞子),苏爵一的勒子(戏具用品),三吉斋的汤圆子,崔顺兴的驼子(经营水果,店主背驼而传),饶道生的妹子(饶有二女,均貌美善经营)。”

名牌饮食歌

“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吃);黄春和的粉,半雅亭的饺,火宫殿的臭豆腐香又辣。”这首关于长沙的美食谣传唱至今。其中杨裕兴、德园、火宫殿不仅仍承袭名牌老店,而且经营品种均有扩大,尤其是火宫殿越来越红火。

    当时,杨裕兴的面最大的特点是随到随下,口感好,软硬适中。顾客可根据自己吃的习惯提出特殊要求,如“带迅(要快)”、“落锅起(要硬)”、“熔排(要软)”、“双油(油多放)”、“免码(不要面料)”、“宽汤(水要多)”、“重盖(多放面料)”、“轻挑(面要的少)”……黄春和是自制手工米粉,米皮软薄,切工很细,每份粉都能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记得幼时晚上端一碗粉回家,可以分作三小碗,满足一家人之需。那时不兴味精,该店就以浏阳窝心豆豉加骨头熬汤,调出的米粉既带酱色,味道又鲜。半雅亭的馄饨(长沙人叫饺饵)皮薄肉鲜,尤其是放在汤中的排冬菜,又香又脆,吃得来是“软嫩嫩的饺饵,脆嘣嘣的冬菜”,别有风味。徐长兴的鸭子油嫩可口,有“长沙的北京烤鸭”之称。德园的包子系选用优质灰面(当时无富强粉),肉馅必用新鲜猪肉,剁得很细碎,具有软新、味鲜、油厚的特点。火宫殿本是一个小吃集中处,其中以臭豆腐、三角豆腐最出名。臭豆腐具有麻辣、香脆的风味,既爽口又便宜,很为长沙一般市民青睐。

 

工商“十子”一条街

    长沙有句民谣:“要查工商谱,只看一街的十子。”就是说:要了解长沙市工商业的兴衰与发展情况,只要看东区所在地的一条街“十子”,便知梗概,它呈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几经起伏的经营特点。所谓一条街,指的是连接在一起的青石桥、青石街(今解放路)。十子则指帽子、鞋子、缎子、双妹子、金勾肉饼子、元宵坨子、烤鸭子、簟子,还有善于做生意的胖子与妹子。

帽子与胖子

早年长沙帽子行业,曾出现一次改革创新浪潮。一个叫王爵禄的,人称王胖子,他制作的帽子,工艺技术新颖,后来普及全行业,是长沙市帽子的第一个革新者。王胖子开店,是用自己名字取的招牌,叫“爵禄斋帽子店”,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开创,地址在青石桥,门面坐北朝南。当时长沙城里帽子店,只晓得制作旧式的男式瓜皮帽、女式昭君带,材料要么是青缎子、海虎绒;要么只有青洋布,从不变别的花样。王胖子准备对其改革。

    有一年他到北京,注意到当地一些帽子店,尤其是盛锡福等著名的帽子店,有不少时新品种,就买了一些样品带回长沙,又因地制宜,加以改进,经试制拿上柜,被顾客一抢而光。王胖子尝到甜头,马上组织人力,又试作一种新式官帽,那时任湖南省藩台的庄赓良,最爱北京装扮,特别喜欢戴北京官帽,听说爵禄斋已有此帽出售,亲自乘官轿来看,果然中意,买了之后,在官场大大炫耀一番,说此帽款式新颖,做工精湛。一时上行下效,省内官绅士子,以及各界人物,纷纷购买,一些官府衙门竟大量定购。这一来王胖子获利不少,生意兴隆。同行见爵禄斋发财眼红,群而仿效创新,把长沙市制帽行业,推向了一个发展时期。到光绪末期,王胖子病逝,由一位姓周的人承顶铺面,招牌照旧,为了赶上时新,又对帽子加以改革。辛亥革命后,周因故歇业,又将铺面招牌出顶给一个姓黄的,这家帽子店招牌不改,却三易其主,生意几起几落。

元宵坨子

长沙经营元宵坨子,过去最著名的要算“徐三吉斋”(三吉斋食品店前身)。他制作的坨子,与众不同,糯米要用对河谷山及乌山的,因为谷山、乌山糯米,颗粒饱满,柔润质佳,叫“贡米”,据传还受过皇封。馅子则用各种果蓉加冰糖调成,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徐三吉斋,自清嘉庆年间开设以来,约180多年历史,招牌冠以徐三吉斋,不用说店主是个姓徐的。店铺设在原青石桥(今解放路),老板是江苏省苏州人,专门制作糕点食品,手艺有一套,来到长沙,尤以元宵最享盛名。消费者要买该店元宵坨子,必须提前3天订货。因此,每年正月十五清晨,店铺门庭若市,热闹非常,早饭后元宵便销售一空。

    徐三吉斋,自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生意一直兴旺发达。相传徐氏子孙在长沙农村置有房屋田产,辛亥革命后,湘省屡遭兵燹之祸,尤其到1918年,北洋军阀混战,徐三吉斋受到抢劫,尔后无力经营,只好让给一个叫李康臣的承顶,从此徐三吉斋去掉了“徐”字,成为“三吉斋”。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被毁之一旦。1941年,三吉斋招股重新开业,元宵坨子行销依然如故。1956年长沙工商业公私合营,三吉斋变为国有企业,90年代后消失。

马恒记鞋子

青石街西头,有一家马恒记鞋店,产品质量上乘,远近驰名,是长沙大型鞋店的第一家。该店兴办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老板叫马恒源,湖北人,回族,做跑水(即行商)生意,专营皮革。每年来长沙贩卖,寓居鱼塘街湖北会馆,与天然台酒席馆戴季枚交往甚厚,戴又是长沙商务总会负责人之一。戴见那时长沙做鞋子,都是家庭小手工作坊,没有像样的鞋铺,他要马恒源来长沙开个大的。不久,马恒源筹集资金3万银元,租赁会馆在青石街一幢馆面,按照西洋装饰,门前一对八字红毛光大宝笼、西漆货架、玻璃柜台、设穿衣镜,店堂中心屋顶全部是明瓦,阳光充沛,并高悬“货真价实”匾额,还装上霓虹灯,五彩缤纷,夏天扯上瞒天帐,冬季装有螺丝转门,是个地店楼坊的鞋铺。次年,又兼营京广杂货(又称洋货),开业时同乡曾赠有一楹联曰:“才人可壮青云步;台甫能安紫阁登”,据说此联为董必武年轻时所书,是否属实,已难考证,不过,长沙老人对此联留下了深刻印象。华丽新颖的门面,固然给业务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马恒源有套严谨经营方法。一、仅鞋类,马恒记就分皮鞋、便鞋、童鞋、女式鞋。全店有120多人,店堂设营业长1人,作坊设掌作1人。生产上,无论是品种、数量、进度等,均由掌作师傅安排,成品上柜,由营业长验收,发现问题,随即返工。二、马恒源是湖北人,又多年做皮鞋买卖,对武汉皮革厂家熟悉,有些资金短缺而有信用的厂子,他能预付款,到时提货,在武汉进的材料,往往质优价廉,俗云捡来的金子随市价。所以同样的生意,比别人赚得多。三、“货不新难卖钱”,这是马恒源在生意场中摸索出的一条经验。为迎合顾客心理,他注意产品式样不断创新。如清戊戌年间,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湘省发起妇女不缠足会,民国初孙中山又提倡妇女放脚,风气固然已开,但就是买不到新式放脚鞋。马恒源就试制一种云头方式放脚鞋,式样新颖,很受当时人欢迎。四、重视宣传。民国十五年(1926年)元旦《大公报》刊登,马恒记鞋店,冬季大放盘一星期,就是一例。城乡通衢,广贴广告,请音乐队上街吹打,发传单,鞋盒上印招牌赠送美术图画等,都是该店业务宣传的做法,收效颇佳。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马恒源已可算得是位商业知名人物,无奈寿不永年,身得重病逝世,年仅46岁。儿女年幼,遗孀无力撑持店务,被迫关门。喜的是马恒记的生产工艺技术,遗传下来,后来在西区出现制鞋一条街(即药王街)。

徐长兴鸭子

据1925年《长沙市工商业及救济沿革》记载,徐长兴酒席馆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老板徐佩斋,南京人,回族。初来长沙开店坡子街,因故迁徙青石街,门面坐南朝北(约今杨裕兴处),专营烤鸭。尔后生意畅旺,兼营酒席,除遵循民族习俗不卖猪肉外,所营其它菜,脍炙人口。至民国初业务越加发达,获利不少。1915年将租赁的铺面买了下来,改建为3层楼房,又在苦竹坳置了70亩田产,并在城市中购买3处房屋收佃线,算是长沙教门馆子数一数二的大户。

    徐佩斋青少年时,曾在曾国藩的湘军当文牍,练得一手好字,颇为雅致。光绪年间在长沙捐有候补道功名,喜藏名人真迹字画,达40余帧。据老人萧葆生回忆,该店墙壁挂有郑板桥水墨竹子画8幅,并何绍基写的一楹联“五更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供食客观赏。

    徐长兴办店,主要以烤鸭为主。每年春季,派人到汉寿、草尾等湖区,订购淮鸭、水鸭,每只须超过3斤重才收。自己还在洋湖和老龙潭设鸭场,专为瘦鸭催壮,雇有2人养鸭。他养鸭的饲料也有讲究,每逢收割时新谷登场,就在大西门粮食行进头谷,因为头谷营养足,鸭吃了壮得快。这样的鸭,皮薄、肉嫩、味鲜。

    徐长兴酒席馆100多年历史,烤鸭名气,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经营有方。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长沙大火,铺面被毁。火后,酒席馆在小东茅巷和双井巷恢复营业,斯时的徐长兴无复往日之盛。20世纪50年代后,又迁移数处,均不得法。长沙老人惋惜地说:“徐长兴的经营技术失传了。”

金勾鲜肉饼子

过去吃金勾鲜肉饼子,莫过于德馨斋铺,斋馆之名,表示有作坊。但是,长沙大街小巷称斋馆的很多,除德馨馆外,又有德香斋、得馨斋、得香斋等一二十家,初来省城的人是不可全知的,真德馨斋只有两家:一老店和一分店。分店在辕门上(今中山西路),老店开设青石街,坐南朝北,招牌标记“浙江绍兴俞德馨斋”。不言而喻,店子是个浙江绍兴人开的,老板人称俞老德。该店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不只经营肉饼子,还经营各种南货海味、酱食、绍酒、蜜饯、饼干、罐头、糖果等。作坊分炒、磨、熬等工序,是长沙南货首家大型店。每天生意有三四次高潮,都在早中晚饭之前,故有店员作歌谣曰:“前世不孝娘,今生坐铺房,十一二月烤不得火,五月六月歇不到凉,吃饭打拥当(拥挤之意)。”

    金勾鲜肉饼子,是这个店经营的热门货,俞老板知道自己是外省人,来湘开店要有独特之处,于是从家乡请来名师,除糕点另树一帜外,还薄利制作金勾鲜肉饼子,招揽生意。鲜肉饼子用当日宰的大猪肉,加金勾、香菇等佐料作馅,用小火烤制后,微火保温,出售时味香色鲜,价格公道,又合长沙人口味,每天只有上午才有售,相传10余代,德馨斋赢利不计其数。

    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俞氏因人丁单弱,无力经营,遂将招牌租与马姓,局外人不知,业务依然如故。当时假德馨斋虽多,终莫能与真德馨斋相比。马姓接手后,亦赚了不少钱,做到民国七八年,受兵灾之祸,数次遭到损失,被迫倒闭,前后存在近200年历史。

裕源缎子

缎子是中国丝织物中一个品种,著称于世。类别分杭缎、软缎、贡缎、花缎、时花缎、摹本缎、加乐缎、织锦缎(其中又分蜀锦缎、云锦缎)等等,名目繁多,言难尽举。

    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长寿绣袍,就是缎子做的,说明早在西汉时长沙已有缎子。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青石桥“裕源绸缎庄”升牌(开张)主营缎子业务。该店系合伙生意,经理吴月樵,南京人,初来长沙贩运南京缎子,叫云锦,是缎类中的佼佼者,很受长沙人欢迎。为云锦在长沙站稳阵脚,打人市场,经南京帮上元会同乡人的协助开了“裕源”,初仅营云锦缎,后来发展到各种缎。

    开店初期,资金紧张,后来裕源绸缎庄集体买一张彩票,开奖得中1万元的头彩,于是装潢门面,店堂焕然一新。更使人想不到的是,该店中彩,全城皆知,竟促成了业务的兴隆,数年中盈利颇丰。但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洋货充斥市场,发展缓慢的长沙资本主义工商产业,哪能与之抗衡?芽“裕源”主营国产的手工缎子,由于价格高于泰西缎(洋缎)数倍,不久倒闭。

香粉注册商标“双妹子”

1905年《长沙日报》登载:“青石桥口,清汉楼香粉店,商标注册为‘双妹子’,货美价廉,请顾客认明商标,不致失误之。”商标图是红绿色,双妹子是站像,发前蓄刘海,吊耳环,衣水红色,裤果绿,袖口与裤脚口大,像今日的喇叭式样,边镶花栏杆。查清代省垣经营香粉(即化妆品)业,计10多家,招牌大同小异,有名青汉楼、精汉楼、清溪楼、老清汉楼等等,招牌充及街衢,无非鱼目混珠,欺蒙夺市而已。其实真清汉楼姓钱,系苏州籍,于前清乾隆年问来湘开设的,铺面坐北朝南,因牌子做出了名,获利极大,被人觊觎。到同治末光绪初,冒牌者甚多,以致发生诉讼。官府断案两难,如果不准冒牌的做,赋税征收哪里来?准许假冒,钱清汉楼不得依,只好来个折衷办法,将真清汉楼冠一“钱”字,以别真伪,因此叫钱清汉楼。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开埠,洋货均有注册商标,他人不许假冒,当时长沙工商企业,产品也有注册的,钱清汉楼正为招牌事伤透脑筋,也向政府注册商标,叫“双妹子”,还登报声明。尔后,再无人敢冒。

    至于钱清汉楼的来历,首先应从该店经营商品说起。钱汉清由做神香起家,后来发展到制作卫生香料和化妆香粉,经过百多年几代人的精心研制,创出了“长沙第一名香”。至咸丰年间,又开始自制胭脂水粉、坨粉、蜜水、生发膏、润肤油、安息香、香手镯、桂花油、红袋子粉、茉莉霜香水以及痧痱子粉等,商标均是双妹子。到宣统年间,洋货满城都是,钱清汉楼之十代子孙钱继祖,曾就读时务学堂,受梁启超维新派的影响,富有爱国思想。他为抵制洋货,在店附立“强华实业公司”,研制出一种叫胰子油的香皂,企图抵制日本“都艺王”牌香皂,无奈在原料和技术上不能过关;加之各房子孙闹矛盾,影响了店务,不能与洋商抗衡,民国初时,再不能维持而关门了。此后,长沙市出现了美塔牌擦面牙粉和蝴蝶牌退斑粉,名噪一时,其生产技术就是从“双妹子”粉的技术中发展而来的。

簟子

青石桥有家坐南朝北的印字门面,叫陈春发棉絮庄,人们习惯称为陈家铺子。招牌上只标棉絮名,长沙人都知道它是个季节性的店铺,冬季卖棉絮、棉被、棉花,热季营簟子(竹席)、草席和蚊帐。陈家兄弟3人,老大叫金华,老二是个白毛,人叫洋人,老三喊三毛,家庭和睦,经营有术,堪称行业中的首富。其经营的簟子,尤有特色。

    该店在益阳茅竹湖,包销几家手工簟子作坊,规定了质量标准,达不到拒收,以致很多顾客都纷纷到陈家铺子买簟子。益阳出竹子,尤其茅竹湖产水竹,又名细竹子,生长水边或潮湿地方,水竹表皮密致平滑,纤维柔软坚韧,节稀而平,非常适合编织簟子。可编人字纹路、万字格、凤尾图、梅花式,还可织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福禄寿喜等图案,不仅床上用物,还是一种家庭艺术欣赏品,并且具有光平溜滑,篾纹纤细,图案清雅,舒展凉爽,消汗散热,经久耐用的优点。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度长短裁料,后破篾,再把一束纤纤细篾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用沸水煮二至三小时,冷却后放人清水内浸泡一天一夜,使竹质内含的糖分吐出,防虫防霉,使竹丝更加柔软。然后粗刮,细刮,此时应注意篾丝里面平整,表面呈弧型,俗称团鱼背,不要有荷偏(边)。把毛刺刮尽,再编制簟子,限只排列14—16皮篾,周围要用麻绳子沿边。内型篾丝要拧(又叫挽),外型要包,使沿边和麻绳子在一起不走样。编好后,用调羹舀满茶油,兑入一菜碗水中,再喷在簟子上,用抹布擦抹,越擦越显平亮。据老人说,在陈家铺子买床簟子,可用上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簟子越睡得久,越平整清凉。

    可叹的是到民国廿七年,长沙一场大火,陈家铺子财产损失殆尽,仅簟子就烧掉一仓库,幸亏乡村置有40担租谷田产,不然生活都成问题。陈家兄弟因气急过度,先后死去。其子孙则不得而知。

饶妹子

19世纪末叶,长沙开屠坊都是男子汉,从未有女的做这一行。但青石桥小东茅巷口的“饶道生屠坊”开了一个女子操刀的屠坊先例。当时有个叫饶秉刚的屠户,人们都叫他饶(窑)神,人高个大,在长街挑肉担子,本小利微,货源是在大户手中趸点批发。早赊晚兑,间常向“赶棍子”(术语叫猪贩子)买到猪,合伙“扯边”(对分),维持生活。

    饶秉刚生有一男二女,长女年方二九,容貌俊俏,未入过学堂,没有名字,大家均喊她“饶妹子”。她心眼活,做事能干,有魄力,时逢年节吉庆,屠坊生意好,窑神的肉担摆在街上,她帮父亲收钱。

    窑神脾气粗,砍肉不准,为斤两经常和顾客扯皮,饶妹子觉得不是滋味。一天瞒了大人,要弟妹帮她和一些熟泥巴,滚成猪肉型,用屠刀试分量。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砍一块称一下,不久终如其愿,要多少砍多少,一刀准。窑神知道后,自愿退避三舍,让她操刀。夏季酷热,有时肉售不完,她想到屋后面有只吊井,就把剩肉吊在井内荫凉,次日出售肉质仍呈新色,后来这个方法被同行推广。时间不久就赚了一二百光洋,父女商议,就开了这个肉店。

    饶妹子接手后,肉架子依然每日出市,进牲猪到猪行,或下乡到白箬铺、坪塘一带买白花猪,那里的猪肉肥皮嫩,经当地“经纪”合议,每头猪付用钱五六角,成交方式有过秤,有看猪估价(叫估堆),毛猪100斤之内,按七成计算肉量;100斤之外按八成计算肉量,称为内七外八,200斤之外九成,谓之“外九”。另一种方式叫“洗白”,是将猪宰杀后过秤,按实计。还有一种叫“打毛”,用猪行特制的18两秤(行秤)过秤,此种秤已换算出肉量,故无须折算。自家设有猪栏,可存猪3至6头,雇有3人,一为屠手,一为出担,一为打杂。买猪的多少,根据季节市销的滞、俏而定,但出售从不乱价,遵守同行公议悬牌公布,变质肉则归自己处理,做到买卖公平,童叟无欺。饶妹子态度和蔼,常为顾客着想,把“有钱买到手指肉”作为信条,数年中获利不少。直到民国初期,饶妹子年近三十才出嫁。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23:17 , Processed in 0.0969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