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十市肆管瞥

2014-4-4 08: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2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文夕大火前的长沙街市

20世纪30年代的长沙,街衢纵横,市井繁华,大小店铺遍及全城大街小巷,商业中心由沿河各地段分别向城内扩展,形成南北两大商业区。南部从大西门延伸到太平街、药王街,从小西门延伸到坡子街,从西湖桥延伸到南正街、八角亭,再与药王街对接,与南正街两厢的学院街、道门口、樊西巷、臬后街、古道巷、化龙池、织机街、青石桥等街巷连成一片,成为长沙百货荟萃之区。北部由中山路经北正街至湘春街,与营盘街、通泰街、寿星街、潮宗街、连升街等街巷纵横相接,形成长沙杂货繁盛之区。此时长沙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消费城市之一。商贸各业都呈稳步上升之势。南门口、东庆街、小吴门、水风井、先锋厅、通泰街7处设有菜市场。文化娱乐市场也有相应发展,全市有电影院6家,京剧院7家,话剧院3家,花圃店36家,照相馆21家。抗日战争前夕,长沙市场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的著名商店,绸缎店有“介昌”、“大盛”,百货店有“太平洋”、“新世界”,南货店有“九如斋”、“稻香村”,照相馆有“蓉光”、“四明”,钟表眼镜店有“寸阴金”、“亨得利”,中药店有“九芝堂”、“四怡堂”,金银首饰店有“余太华”、“李文玉”,鞋店有“美利长”、“云飞”,茶叶店有“吴中和”、“詹恒大”,笔店有“彭三和”、“桂禹声”,酱园有“玉和”、“德茂隆”等等。

清代后期业已形成的专业商贸街市,此时更趋繁华。坡子街是河埠进入城中区的要道,钱庄、药材店、金银首饰店、铜器店、笔墨店云集此处;南正街是城区南北交通干线,南货店、刀剪店、烟店、颜料店、红纸店和茶庄等商店甚多;具有现代气派的百货店、绸布店、西药店则大多集中在八角亭、司门口一带。当时已形成了数十条商业街市,如粮行米厂集中在潮宗门一带,油盐花纱号多设大西门,干货鞭炮庄分布在太平街,书局集中在府正街、南阳街,土果行主要设在下河街一带,衣庄以走马楼最为有名,皮货店多设在白马巷,油鞋木屐店集中在化龙池,雨伞店以老照壁较集中,木器荟萃于皇仓街,铜器店聚集于铜铺街,丧葬用品扎堆鱼塘街经营,荒货集散于藩城堤等,福胜街则成为各地会馆的聚集之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长沙地处后方,沿海及沦陷地区人员、游资后撤,沪、苏、浙等地部分工商户开始内迁,长沙是主要的终点和中转站之一,长沙市人口从1934年的38万人骤增到50多万。由于人口增多,加之北大、清华、南开3所著名大学迁到长沙,大批文化名人云集湘城,长沙市场更趋繁荣,不仅绸布、百货、南货、湘绣、金银首饰等业顿时活跃,而且饮食服务行业更是盛况空前。餐馆分出中西两大菜系,各具特色和规模。著名的中菜馆有:经营粤菜的南国酒家,经营浙菜的中央酒家,经营川菜的又一村菜馆,正宗湘菜馆玉楼东酒家,回民菜馆“李合盛”等。西菜馆以司门口的“万利春”最为有名。饮食店除原有面粉馆、茶馆门庭更加熙攘外,还新开有咖啡馆和饮冰室。夜市热闹非凡,街头卖馄饨、烧饼、油炸豆腐、茶盐蛋、糯米饭的摊担通宵达旦,夏夜街头绿豆稀、酸梅汤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理发店有高、中、低档共2700多家,浴池有10多家,旅馆分甲乙丙丁4个等级,多达500多户。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毁灭性灾难正向这座商贸名城袭来。一场大火,骤然中断了城市的繁华。“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坦园日记》中的茶楼酒馆

长沙的饮食行业是从清咸同以后开始繁荣,曾出现过两个高潮。一是同治初即19世纪60年代,一是抗日战争以后(即20世纪40年代)。

    杨恩寿(1835—1891年),长沙人,号朋海,别号坦园,官至知府,但大半生是文人、戏曲家,经济上属中产人家。现存他1862—1870年9年间的日记。其中3年多是记长沙之事,记录了他和朋友在距今100多年前在长沙茶楼酒馆265次饮宴(包括品茶,不包括在家饮宴)情况。

《坦园日记》录存清同治年间长沙茶楼酒馆共55处(个人记录,决不是全部)。这些招牌大概可用亭、园、楼、阁、馆、轩、室7个字概括。

亭:麓香亭、瑞松亭、涌香亭、王松亭、雨松亭。

园:憩饮园、忠合(中和)园、庆春园、裕春园、长春园、清香园。

    楼:清香楼、心远楼、松华楼、楚盛(胜)楼、萃英楼、玉松楼、楚雅楼、紫馨楼、茗馨楼、明月楼、听月楼、瑞松楼、玉兴楼。

    阁:宴琼阁、饮仙阁、聚仙阁、双清阁。

    馆:清腴馆、如松馆、醉仙馆、醉仙小馆。

    轩:福盛轩、萃临轩、庆春轩、庆阳轩、庆乐轩、同庆轩、裕泰轩、新盛轩、裕春轩、楚华轩、紫临轩、积庆轩。

    室:在莲室、楚卿室、纫兰室、松泉茶室、碧湘茶室。

其他:白云湘、玉壶春、疏灯人语。

以上55家招牌一直保留了将近百年的,仅有“明月楼”(位于小西门)、“松泉茶室”(位于老照壁湘中印刷厂处)。

100多年前长沙的这些茶楼酒馆招牌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又反映了顾客阶层和历史渊源。

饮食业多称亭、园、楼、阁、馆、轩、室,是由于传统酒宴都在具有一定园林色彩的馆舍进行,上列名录,最多的是“楼”,这是因为当时城市的平房多,酒楼饭店多是2层,下层是工作间,上层是宴席所。

    饮食业多用喜庆名称和文雅名称,是由于当时的顾客大部分是商人,其次是官府、文人雅士,因此有一些使商人望而喜悦,如福盛、庆春、庆阳、庆乐、裕泰、新盛、积庆、长春之类的招牌,又有极为雅致专以文人学士为对象的“疏灯人语”那样的招牌。还有介于二者之间如玉壶春、醉仙阁、曲园那样的招牌。

长沙历来是茶楼、酒馆分开。茶楼只做白案(包点),酒馆主做红案(菜肴),120年前就是这样。茶楼的顾客比酒馆多,只有适合于劳动人民的娱乐,如上茶楼卖唱的小艺人之类,酒馆则大都招妓侑酒,当时社会上有妓女、相公和戏子3种都从事侑酒。满清时禁止官吏狎妓,故在酒馆中侑酒的多是相公或男戏子,酒馆也靠他们招揽生意。例如杨恩寿同治六年三月初六日记:张力臣(候补道员)之子张鸣,在麓香亭为一个男演员叫艺云的做生日,把长沙城所有艺人一概请来,还请了一些别的客人,达几十桌之多。

酒馆中有一些大型的如庆春园等除略做门市外,主要是出堂,到官吏公馆中办宴席或是到一些可以公开游览的园林中去办席,当时长沙著名的名园有:宛园、芋园(今长沙东庆街还有芋园巷)和鼎园、桐园等等,一些小型的只营门市,可以2人对饮,如“疏灯人语”,除了饮宴还可以在那里打牌。

招牌的本身是一种宣传,大一点的酒馆多半请书法家写招牌,在职官吏一般不肯写,多是退职或任闲职的文人如王闿运、王先谦、罗汝怀、郭嵩焘、余肇康、杨恩寿等,稍迟一点如叶德辉、郑家溉等也写了一些招牌,其次就是挂对联。同光之际是对联这种文体的全盛时代,那时,几乎没有一家茶楼酒馆门前没有对联,往往重金请人,争奇斗韵。那时坡子街有一家“醉仙馆”,生意不错,但门前对联一般化。后有人在皇仓街开“醉仙小馆”,气派不及坡子街,但请王闿运写了一副嵌字联:

既醉以酒;

有仙则名。

嵌了“醉”、“仙”二字。特别是这个“仙”字,吸引顾客,因为老板恭维了顾客:凡你能使小店出名的都是仙人。于是生意大盛。

这种对联对后来都有影响。如光绪末长沙有一家茶楼叫“天然居”,对联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那时长沙物价较低,肉、鸡、蛋、小菜价极贱。同光之际,海味大盛,于是有些店子推出海味蒸盆(整鸡、整鸭、整肘肉加海参)。长沙人过去喜欢吃猪头肉。有的酒馆推出了“鲞首炖猪头”。鲞是鱼的干制品,极鲜极咸,但无油,与猪头配合,确有佳味。有的酒店贩来长沙不出产的阳澄湖鲜蟹,每只制钱160文(约合大米5斤)。吃惯了鱼肉猪头的,趋之若鹜。

 

始源于西区的五金业

    长沙五金业起源于长沙西区沿江一带,它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清咸丰年间(1851-1861),宝庆人(今邵东县)杨长贤兄弟在长沙西区上太平街开设杨仁泰(后改名杨隆泰)钉子铺,经营各种手工锻造铁钉,是长沙五金业最早的店铺。适曾国藩训练湘军,大造船只,需用大量铁钉,开张逢时,生意兴隆。随后杨氏戚族、同乡见钉子生意获利,亦相继来长开店,除主营铁钉外,并兼营铁锅、瓮罐等铁铸品。至民国初年,西区太平街、西长街一带钉子铺已增至9家,多为父子兄弟独资经营,世代相传。

长沙五金业的兴起,溯自清末民初。时崇尚洋务,地方工业有所萌芽,急需购置机器设备和工具配件以及钢材、生铁等原材料,五金商店遂应运而生,特别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开埠以后,各国洋行竞相来长倾销五金商品和机电配件,洋货输入,导致五金市场活跃,国内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客商亦相继来长开店经营,五金商业逐渐兴旺。

民国四年(1915年),英商汉口保太洋行首家来长经销元钉,称叫“洋钉”。民国九年(1920年),安徽人王逊安在小西门下河街开设怡生(后改名老怡记)五金号,经营五金工具和钢材,货源多来自上海、汉口等地,转销省内厂矿企业。民国十一年(1922年),浙江人陈元卿集资白银五万两在小西门开设镇泰庆五金号。民国十二年(1923年),美商上海慎昌洋行雇江苏人潘为士为经理,在潮宗门河街开设慎昌五金行,除经营大小五金外,并兼营电器材料,以批发为主,购销日盛。不久,江浙商人接踵而来,先后在沿江小西门一带开有镇泰隆、乾泰、源昌、元大、兴华实业公司等五金行号,均实力雄厚,较具规模。继之又有原经营盐业的江西人陈瀛洲在药王街开设裕新公司,开业资金3万银元,后增资至6万元,除向上海、汉口等地进货外,并有部分五金工具和钢材直接由国外进口,对同行业小量批发。此外三王街、三兴街一带还开有符振兴、金聚泰、裕厚长等五金号,长沙人周西波等集股在药王街开设美华丽五金号,张弼臣在坡子街开设协丰五金店,均经营大小五金、玻璃、电料等,一时五金店铺林立,购销十分兴旺,且多集中在西区范围之内,成为西区境内的一大行业。行业逐渐形成,遂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成立长沙五金业同业公会,时有大小五金店20余户,公推老怡记店主王逊安任公会理事长,乾泰五金号店主吴伯熏任常务理事,会址设在小西门老怡记五金号内。至1934年公会会员已增至48户,是长沙五金行业的兴盛发展时期。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所有五金行号,店货俱焚,损失惨重,如裕新公司除自有资金6万元全部亏损外,还欠债3万元而被迫倒闭。火后,部分大户从废墟中整理未被全毁之商品器材,纷纷疏散外迁。元大五金号迁沅陵,兴华实业公司搬重庆,慎泰隆五金号转桂林,美华丽、裕丰五金号走衡阳,其他半数店号无力维持而停业,战前17家颇具规模的大户,3家因店主死亡而歇业,7家因资财耗尽而关闭,一些中小户利用残存物资疏散四乡,摆摊营业,以维生计。至此,长沙五金行业一落千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沙百业待兴,特别是建筑用的大小五金和配套器材生意,给五金市场又带来了复苏。战后除原有外迁五金行号陆续返长复业外,新开店铺有如雨后春笋,但战后各五金行号多数兼营或主营电料,原五金业同业公会于1946年改组为长沙市五金电料业同业公会,会员发展到51人,至1950年初,全市五金交电商店更多达134家。其中:批发为主兼营零售29家,纯零售105家,从业人员增至637人,合计资金折合人民币34.4万元,堪称长沙私营五金行业的鼎盛时期。

当时较大的五金行号,其经营品种较为广泛,且各有一定的经营特色和长期往来单位,如美华丽五金号设有五金、电料、玻璃、百货4个营业部,还经营水泥、牛毛毡、经纬仪、照相器材、西药木器、镜框等等;瑞昌五金号则打着上海瑞昌、武汉瑞昌、重庆瑞昌的联营牌子(实际上无资金联系),经营进口大五金钢材和五金工具,销售独树一帜,其主要供应对象是铁路部门;江浙人屠祖年兄弟开设在三泰街的协大祥五金玻璃店,主营玻璃并代裁配,还兼营上海进口元钉、铁丝,批零兼营,后发展在西长街又开设协成五金号,购销甚旺,其供应对象主要为建筑业;元大五金号经营大小五金,专供兵工厂和长沙纺织厂、安江纺织厂;正源五金店专营船用五金、白麻绳、钢缆;公和五金号则专营煤矿生产器材;华源金号专营卫生搪瓷设备及零件;源昌五金店专营纺织五金;戚跃庭所开的华利五金号主营电线、灯炮,与上海明华电线厂关系密切,货源充足。杨复新五金店原系冷作手工业,后发展专营马口铁、白铁皮;坡子街黄震新原系祖传手工锡器铺,专营锡酒壶、锡火锅、锡烛台等生活用具,其资源来自收购民间废旧锡制品,经熔炼加工再制,从1946年起兼营焊锡条、纯锡、纯锑、字铅等,此类商品有一定专业技术性,市场无以为争。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23:08 , Processed in 0.09803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