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五文坛说趣

2014-4-4 08: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62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石船蕉影一诗翁

    陈毓华,字仲恂,出身于湖南桂阳县。其祖父陈士杰,历任浙江、山东巡抚,《清史稿》有传。其父陈兆葵,以光绪丙戌(1886年)翰林入仕,出任湖北汉黄道。陈毓华既得诗礼传家、书香世泽,更受业于湘绮楼王闿运主持的船山书院,以诗文著称。书院有石船为景,因自号“石船”,并作为所著诗集的名称。他后来肄业于鸿儒梁鼎芬为监督的两湖书院,并随梁入佐两湖总督张之洞之幕府。又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端方)、安徽巡抚(恩铭)之幕。辛亥首义前一年,先烈徐锡麟行刺恩铭,陈毓华正在检阅台上“奉陪末座”,悬在腰际的象牙扇插被手枪弹射中,人却纤毫未损,因此对那柄扇插残片倍加珍视,常自慰地说:“大难不死,全靠它保驾啊?选”

    辛亥革命后,王闿运以《湘军志》大主笔之名出任国史馆馆长,陈毓华受其提携到了北京。他以文会友,颇得赏识,和逊清末科榜眼桂阳之夏寿田及筹安会名士杨度过从甚密。后来王闿运不肯称臣上颂,辞去国史馆馆长和参政的职务回到湖南长沙。不久,袁世凯妄图改共和、复帝制,想由一位大名家写一篇《劝进文》,制造一出“黄袍加身”的丑剧。夏寿田、杨度便向袁世凯力荐陈毓华,被授以“国史馆秘书厅行走”(民初沿用清朝的官制,即可在秘书厅阅卷、撰文、参赞要务的无定额的官员)的职务,并立即派他回长沙,请王闿运撰写主张立宪的《劝进文》,作为“走马上任”的第一趟“优差”。陈毓华原以为当了“行走”之后,可以遍览有关史籍、著书立说,以偿夙愿了,谁料竟是这份差事。他想立即“敬谢不敏,另请高明”,又恐有负夏、杨知遇之恩与举荐之盛情。何况能回一趟久别的故乡,又何乐而不为?芽便匆匆受命返湘。

待到日夜兼程回到长沙,在已成为郴桂同乡会的自己祖父的故邸下榻后,便于翌晨赶去谒恩师。壬秋老夫子先听说自己的学生当了国史馆的行走,倒觉得替自己争了光,便略有几分喜悦。当知道是来请他写《劝进文》的,就端茶送客,悻然而退。陈毓华毕竟从师多年,深谙老师的脾性和隐私,便去央请当年船山与两湖书院的同窗李端先,利用其夫人系王闿运的女佣兼情妇周妈的义女的关系,向周赠以重金。周妈便在老头子面前撒娇作态,壬秋老先生只得写了三四百字的应酬文字,搪塞了事。

陈毓华得到该件,如获至宝,向李端先夫妇暨周妈分致重酬,对恩师更是“稿费从优”,给了800块银元的润笔费。就像蒋子翼盗得小周郎的书信一般,他一回到北京便将王闿运写的《劝进文》送交杨度;杨度拆开一看,脸色一沉,冷冷地笑道:“敷衍,敷衍,好像哄小孩的玩意。只好要午怡(即夏寿田)再作计较了。”陈毓华也只好知趣地退下,心里暗揣:“这曹营的事真难办啊?选”并从中悟出个道理来:读书人还是以文会友的好,千万不要介入政治?选从此奉之为修身处世之道。

    曹汝霖、段祺瑞主政期间,陈毓华在“老虎总长”章行严(士钊)主持的教育部当佥事,与章及沈尹默、汪旭初、曹禳蘅、曾履川等人诗文酬答,名噪京师;其学识渊博,机敏善对,尤为时人所称道。两湖总督张之洞谢世时,名诗家樊樊山与陈宝琛都送了挽诗,观赏间要陈毓华一评高下。他引用东晋刘太常应酬桓玄与谢安的话答道“公高、太傅深”,对二人不加轩轾。闻者对其精于文史、敏于应对惊叹不已。又赵尧生曾书一联赠曾履川之哲嗣:“虎儿笔力能扛鼎;燕子日常宜读书。”诸友都觉得似曾相识,但不记其出处;陈毓华一看便说:“这是集黄庭坚诗句。”说明其对古诗之研究,造诣极深,尤其对宋诗,简直到了熟记不忘的程度。

    毕竟身经两朝,阅历半纪,风云过眼,兴衰在忆,陈毓华对国脉民命仍常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态度。1936年12月25日,恰值星期日,时任行政院简任秘书的陈毓华,应其表弟、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之邀,乘军舰到采石矶度假,与方叔章、黄新彦等挚友诗文唱和,尽兴而归。当傍晚抵埠离舰,乘车回家时,遇到万人空巷,途为之塞,原来是蒋介石获释,从西安回来。俞署长打趣地说:“今天正好是圣诞节,大概是耶稣在保佑他。”陈毓华则表示:“他要是不振作起来抗日,莫说是洋菩萨,连土菩萨都不会保佑他的。”话虽轻松幽默,但透露出耽心国家命运的沉重心情。

    抗日战争期间,陈毓华随国民政府去渝。因他不愿替蒋政权粉饰太平,或为消极抗战的政策应声附和,不久便从行政院调到财政部,职务虽是秘书,但只是主办官场应酬的文稿,实属闲曹冷官,故常有伤时念旧之感。其咏华严洞双桂七绝云:

檀栾花鸟乞春多,奈此伤离念乱何?

十桂堂中珠履客,今来绝域抚寒柯。

十桂堂是当年两湖总督张之洞衙署中群贤荟萃、论时作文之集会地,用昔日珠履纷至之盛对比当时独抚寒柯之衰,既是对个人境遇之写照,也是对偏都一隅、山河破碎的危局的沉痛慨叹!

    由于越来越感到空付嘘嗟,无实事可干的旷闲难耐,他便时常用诗文向程潜、章行严、方叔章等友好透露想告归林泉、服务乡梓的心情。此事为时任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薛岳所知,欣然邀其回湘,在省府挂个顾问衔,实则主持编撰《湖南省志》的工作,陈毓华便于1942年回到阔别的故乡。正当他遍览群籍,重握毫管,挈领提纲,准备开始著述时,日寇第四次犯湘,全家随省府由长沙迁耒阳。1944年夏湘桂大撤退时,他又避居祖籍桂阳县泗洲,在其幼年就读的蕉云书舍写诗,并教晚辈们精读古诗文。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陈毓华欣喜得反复吟诵杜诗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积极准备携家回到南京的旧居去。不料在一次赴友人宴请归来后,他兀然独坐,无疾而终。治丧后检点其近作,在一首答友人的七绝中竟有“身后铭旌终乞汝,莫忘题我冶城人”之句(冶城即南京),真是一语成谶,预示其寿数将尽了。

 

黄光焘《剑气珠光曲》

黄光焘,长沙人,号惠威,又名笑痴,毕业于无锡国专,旋考取政大高等科,历任铨叙部科长及大庸、湘潭、长沙等县县长,在长沙县长任内,直至1949年8月。

1944年秋,黄在湖南省干部训练团任教,日寇犯湘,随团南迁。当时该团所办的各种训练班,除带职受训者遣回原职外,尚有数十名大专毕业培训就业班学员,无职可回,无家可归,只好随团同行。

抵达资兴渡头司后,奉命就地驻扎,镇小人多,朝夕相见,因此师生交谊日契,无所不谈。有湘阴李贤懋君,年方弱冠,气质不凡,与黄过从甚密,几成忘年交。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全盘倾诉于黄,曲折缠绵,缘情止礼,黄以其可以正俗扶风,慨然作长歌《剑气珠光曲》以纪其事。曲成为之风传,咸以香山之《长恨歌》、梅村之《圆圆曲》相比拟云。今抄附如下:

    甲辰秋,余避乱湘南渡头,与湘阴李生贤懋订忘年交。贤懋天真俊爽,豪迈富才辩,能诗文、工书法,总角就学金陵,今夏卒业南岳某高校。方其讲艺南岳……女之挚友某旧与贤懋有隙,间最力……两载情场,平添恨绪,忽逢丧乱,天各一方。贤懋自忖自纳交二女以还,发乎情,止乎礼,未尝同于并世薄俸者流。我不负人,宁人负我,寇氛未靖,何以家为。折节读书,读从此始,盖深悔畴昔之多情矣?选余既闻其艳史之详,复嘉其进德之猛,为制此曲以纪之,将以愧天下后世之牵情网、怀佻达以欺其爱者也。

洞庭终古漾情波,天岳如今爱侣多。

红袖春深珠可弄,黄衫年少剑初磨。

相逢一剑寒秋水,为道双珠娇玉蕊。

三生绮梦托愁根,两载芳踪留艳史。

艳史分明纪李生,生来慧业最多情。

翩然雏凤腾湘浦,骏绝神驹骋石城。

石城如画香如海,独有蒋山青不改。

掷果吴娃态可怜,纫兰楚客香犹在。

胡骑俄惊楚客回,学成书剑挟风雷。

沙场小试屠龙技,彩笔争夸吐凤才。

才子应为金谷赋,美人同向名山住。

玉立亭亭解语花,珠明药药相思树。

犹忆琳宫一笑逢,相逢恨晚若为容,

冶春香映黄庭观,玩月情移紫盖峰。

岳峰千叠森霞绮,佳节登临乐何底。

故将鸿影妒山灵,还订鸥盟呼月姊。

月姊居然绝世妆,珠玑咳唾压群芳。

?穴原稿下佚数句?雪,绿荫深处私相语,

此意除非谢女怜,此身倘为周郎许。

偶为周郎抚玉琴,同心况复是知音。

欲知鸳侣情多少,试问龙潭水浅深。

龙潭无底情无奈,骊歌一曲销魂最。

相望潭州瀔水间,相思竹雨兰烟外。

写寄芸兰五色笺,愿花长好月长圆。

难为紫陌沾泥絮,绝爱横塘出水莲。

横塘风露经秋冷,小别重逢情话永。

倘伤迟暮惜琼瑰,深恐飘零叹萍梗。

岁晚蓬飞客梦孤,漫天风雪上征途。

愁中岂种兰田玉,意外初探渌水珠。

蕊珠仙子惊相见,瑶台旧识春风面。

只将绰约斗婵娟,未肯风流输曼倩。

寒江旅泊可怜宵,共倚薰笼话寂寥。

滋味甜酸如橄榄,芳心舒卷似芭蕉。

最是夜长俱不寐,天涯客已天香醉。

解带轻温玉臂寒,挑灯朗照花寒媚。

别时容易见时难,此下云车彼倚栏。

一瞬微波通缱绻,几回低语祝平安。

昨宵密誓应长记,平安早寄回文字。

临去樱桃唤姓名,别来杨柳笼愁思。

愁了人天未了因,双珠一剑合风尘。

鶊鸧疗妬难为用,鹦鹉工谗况是嗔。

同居天岳伤春地,护花谁会平生意?

还卿白璧尚多情,湿我青衫无尽泪。

蓦地胡笳动地来,惊飞劳燕匆匆别。

一种相思百种痴,十分春色三分月。

此日飞鸿古渡头,风尖月冷不胜秋。

珠光无那伤戎马,剑气终当贯斗牛。

平生意气原无敌,拨乱功名须自立。

刺虎心雄剑欲飞,探骊手妙珠应摘。

不负蛾眉不负春,明年定见锦衣新。

吟成剑气珠光曲,持赠湘清岳峻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2:06 , Processed in 0.0980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