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宋教仁 宋教仁,字遁初,别号渔父,湖南桃源人。前清光绪间,年甫弱冠,即以文学知名。时张之洞督鄂,拔取入武昌普通学堂肄业,即富革命思想。在校与同学吴昆、田桐等相友善,日夕谋画,无非以推倒满清政府为目的。嗣为校长纪湘澜所觉察,遂斥革出校。宋乃偕田、吴辈遁走东瀛留学。初学普通,嗣进路矿学校。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再次出走日本。时值孙中山游日本,约宋与黄兴、汪精卫、胡瑛、张继等,组织留学生同盟会,为中国革命秘密结社之鼻祖。当时发行革命报纸《民报》及《二十世纪之新支那》。宋以文学极力鼓吹革命。日人有社会党首领自辉次郎见之,目为中国革新之名士,因走访订交。未几,而日本留学生取缔规则出现,宋与胡瑛、韩汝庚等发起联合会以图抵制,时驻日清公使杨枢奏将宋等除名驱逐,不许留学。宋乃变易姓名,投入早稻田大学习法政,将毕业,复以徒在他国境内,鼓吹革命,其发生效力终缓而难,不如亲身回国实行,到处运动,其成功较速而易。于是偕白逾桓、吴昆辈,结装回国,以为秘密运动革命之事业。当时清廷侦探林立,不敢迳入内地,乃分往东三省一带。密结马杰,以革命宗旨暗中演说,不觉附从者日众。久为大吏所侦知,乃捕白逾桓入狱。宋与吴昆闻风逃往上海,遂置身于新闻事业,主撰《民主报》,署名渔父,出其雄辩之笔,指摘时政,日数千言,最为社会所欢迎。当时英人占据片马,俄人营谋满洲,宋竭力著论辟之。满洲之所以苟延残喘以至清末者,未始非宋笔伐之力也。嗣间岛问题相继发生,宋著一书,署名宋练,极阐论之,而清政府因采用其计画,遂奏收回之功。则宋之充任新闻记者,实非寻常所可比拟者也。既而武昌起义,南京光复,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宋为法制院院长,乃本平日之经纶,草定法制,故临时政府法令,多出宋手。洎南北和议告成,宋偕蔡元培、王宠惠北上,继任农林总长。所提议之筹边、开垦、移民、植林诸法律案,未及展布,而唐内阁倒,宋与蔡、王诸君联带辞职。解组后,乃遍游各地,演说政党内阁及总统责任诸问题,痛论临时政府之腐败,因抵触当局帝制政策,斯为宋被刺之重要原因。民国二年(1913年)3月20日之夜,宋奉袁氏召命,乘沪宁火车赴京。不幸突于车站中遭奸徒之狙击,弹中要害毙命,时年32岁。恶耗传来,举国震悼。宋之老母,年逾七旬,胞兄教义,以宋提倡革命,为清吏所捕,瘐死狱中,留下寡嫂。夫人李氏,遗一子,名振吕,即在上海会审公堂,亲捕洪述祖,为父复仇者云。
焦达峰都督与福和旅社 辛亥革命光复湖南的第一任都督焦达峰,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斗争中,曾与东区福和旅社有过不解之缘。 福和旅社位于东区理问街(今蔡锷中路)杨家巷内,老板李庆锡是浏阳人,与焦达峰是同乡,其弟李炳生比焦达峰小5岁,倾向革命,是焦的可靠朋友。 当时,焦达峰在太平街贾太傅祠内设了一个体育社,共招收40余名有志青年,名为培育体育人才,实则为革命训练军事骨干,策动新军举义。后来这批学生,在辛亥革命光复长沙时,确实发挥了作用。 李炳生常常协助焦达峰从事革命工作,如秘密送信。每次焦达峰约陈作新(光复后湖南第一任副都督)研究反清义举,总要李炳生为他们放哨。由于福和旅社安全可靠,所以焦达峰一到长沙就住这个旅社。 长沙光复的那天清晨,天还未亮,焦达峰与陈作新就从旅社出发,率新军从新开门(长沙光复后改名兴汉门)进城,攻占了湖南巡抚衙门。巡抚余诚格没有抵抗,在白布上书写了一个“汉”字挂在旗杆上表示投降,然后,化装从后门逃跑了。 焦达峰当都督后,李炳生去看过他。焦身着都督制服,腰系东洋指挥刀,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他要李炳生带剪刀上街,站在街口为市民剪辫子。后来李炳生果然在街口剪了不少辫子。
王闿运讽刺袁世凯 王闿运,三湘老名士也,疏狂成性,玩世不恭。暮年狂益甚,虽在项城(袁世凯)之前,不为稍折。项城亦以其为老成宿望,凡事曲加宽容,对之礼数颇加。尝入新华门,忽仰视叹息曰:“何题此不祥字耶?芽”同行者大骇而询之,则曰:“吾老眼模糊,额上所题,得弗‘新莽门’三字耶?芽”闻者为之咋舌。又尝赠总统一联云: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帝制余孽”杨度 杨度(皙子)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首席智囊,所谓“洪宪六君子”包揽筹安会大权的人物。他撰“君宪救国论”,使袁大头称赏,特颁给他“旷代逸才”匾额。 袁倚为“东南柱石”的上海镇守使郑汝成,突被党人刺杀身死,杨为撰挽联: 男儿报国争先死; 圣主开幕第一功。 帝失败后,有人套用此联赠杨相谑,改句为: 男儿误国争先窜; 圣主坍台第一功。 杨在袁羞愤而死时,仍念念不忘君宪,为袁撰挽联: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杨自号“虎公”,晚年学佛,又号“虎头陀”、“虎禅师”。刻有“帝制余孽”印章,以自鸣清高。
殊途同归的周震鳞与杨度 杨度是湖南湘潭人,周震鳞是宁乡人,两家相距不远。他们同为长沙府秀才,杨还中过举人。杨、周初识于岳麓书院,当时都以敏悟多才、博学深思见称于世。后来杨度与周震鳞又同在日本留学,有共同的爱国热情,相交益深。但周震鳞具有推翻满清的强烈革命意识,而杨度却迷信君主制度,醉心于君主立宪。孙中山、周震鳞都劝杨度加入同盟会,杨度没有同意。民国成立,周震鳞为国会议员,创办《真共和报》,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杨度却组织筹安会,拥护袁世凯做皇帝,两人在政治上已水火不相容。但当袁世凯委任周为教育总长,周震鳞不受拉拢而毅然南下组织反袁活动,袁世凯要派人刺杀周时,杨力劝袁不可杀两湖知名人士。不久,周震鳞在江西劝说李烈钧兴师反袁,途经九江被袁的亲信逮捕,杨度闻讯又函劝袁的手下“不可妄杀贤士,宜就地释放,使之怀恩图报。”因此周得以不被解入北京而免遭毒手。袁世凯的皇帝梦彻底破产后,杨度声名狼藉,并被通缉,连他的老师王闿运也骂他太不争气。这时周震鳞已为国民党要人,但对杨度不仅不落井下石,反而有“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之意,主张给予出路。杨居上海,周曾在生活上接济他。杨在上海信佛教,意志消沉,周震鳞认为“时事多艰,人才难得,此人应劝之改弦更张,为国民出力。”杨度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和人民做过许多工作,这是周震鳞不清楚的。但周震鳞虽为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信徒,却对蒋介石持不合作态度,他曾掩护过许多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活动,也是杨度不尽知的。最后周震鳞也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政协委员,杨的共产党人身份也由周恩来正式公布,两人可以说殊途同归。
吴獬用计逃脱“国体投票” 吴獬(1841—1918),湖南临湘县桃林人。1889年中进士,是一个颇有名望的正派学者。 袁世凯图谋帝制公开化后,国人无不愤慨。袁世凯安插在湖南的汤芗铭,按照袁的指示,于1915年10月20日,召开所谓“国民大会”,选举所谓“国民代表”,进一步扮演“国体投票”的丑剧。他规定代表资格分为七类:一、勋劳;二、官吏;三、硕学通儒;四、毕业资格;五、毕业相当资格;六、财产;七、资本。其中“硕学通儒”代表,由汤指定叶德辉、吴獬、王时润3人充任。吴起初不知道。某日,汤芗铭发柬请吴赴宴。当日天雨,他穿着旧布衫,持油布雨伞,着木屐渡河进城赴宴。刚到又一村将军署花厅,看到官僚政客、土豪劣绅济济一堂,枪兵左右环伺,如临大敌。吴向熟识者细声探问原因,才知道饭后要投票决定国体,并且已内定为君主立宪,票上印的一律是“君主立宪”4字。吴心中有数,在席上只吃了3道菜,就狂呼腹痛,伏在椅上不动。汤芗铭以为他得了急病,马上喊人去找医生。吴连忙推辞说:“用不着请医生,是我的旧病发了,家里有配好的成药,服了见效。”汤吩咐派人去吴家取药,吴又说别人拿不到的,坚持要自己回去拿。汤无可奈何,只好派人找来一顶轿子,送吴回家。 就这样,吴躲脱了“国体投票”的丑剧。 吴獬时在湖南高等师范任教,他回校后,和学生们谈到这件事情,还涎沫四溅地大骂袁世凯、汤芗铭不止。
汤芗铭祸湘 汤芗铭,湖北蕲水人,清光绪癸卯(1903年)科举人。他青年中举后曾留学日本,继而留学英国学习海军。1913年10月至1916年元月,汤芗铭主持湖南政务,好事不干,坏事做绝,以至长沙城里密探广布,家家不安,人人自危。他于1913年10月初,被袁世凯委派为湖南查办使。到湘后,即于10月10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财政司长杨德邻、内务司长萧仲祁、教育司长唐联璧、银行总理章克恭、协理陈光晋、会计检查院长易宗羲、筹饷处会办伍任钧、富训商业学校校长文经纬等投入监狱。13日,汤即把杨德邻、易宗羲、伍任钧、文经纬杀害于贡院坪(今三角花园)。其残酷的手段,令人发指。 汤芗铭以捉拿“乱党”为名,大行搜捕之实,陷害革命志士。汤委派华士羲为军法课长,人称“活阎王”。他使用的酷刑有钳指、煨烙、铁烙、“双龙拱手”等。死于他屠刀下的,总计16000余人。 袁世凯图谋帝制,倒行逆施,国人无不愤慨。汤屠夫在湖南指使叶德辉等组织筹安会湖南分会。1915年10月20日,汤又在将军署演出一幕“国民代表”75人选举丑剧,选举结果,75票皆赞成“君主立宪”。他带头高呼“中华帝国万岁”,各代表在“劝进表”上签名,共同拥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大皇帝。汤还恬不知耻地称;“我大总统天威神武,挽华夏于陆沉……伏乞我大总统俯顺舆情,早登大位,一奠既成,万世永宁,芗铭等诚不胜馨香祷祝之至。”1916年1月,袁世凯登上“洪宪”皇帝宝座后,不忘汤芗铭筹措帝制的功劳,封他为“一等侯”、“名冠八侯”。 这个汤屠夫搜刮湖南民脂民膏又如何呢?芽据有关资料统计,他共贪污银元2391.14万元;银子1268.54万两;钱票2705万串,使湖南人民深受其害。 1916年,湖南人民在护国运动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袁驱汤斗争,终于在这年7月,赶走了穷凶极恶的屠夫——汤芗铭。
汤芗铭和“送终汤” 汤芗铭于民国初期在湖南任过都督。湖南人民对他的评价是:“汤屠夫要政:抄、押、杀?穴见《逐汤公愤录》?雪。”汤芗铭清末留学日本时参加过兴中会,因窃取孙中山皮夹内的会员名单,企图向清政府告密而被除名。汤很会逢迎拍马,拼命巴结袁世凯。1913年10月,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委汤以湖南省督军兼查办使的重任。 为了报答袁知遇之恩,汤芗铭不遗余力地制造民意,拥袁称帝。当时各省督军劝进之文,以汤氏最多最无耻。因此,袁世凯“登基”之后便封他为“一等侯”、“靖武将军”。 袁氏称帝是开历史倒车,遭到全国人民声讨。蔡锷在云南举兵讨袁后,一些省纷纷效法,湘省反袁驱汤斗争更加激烈。汤芗铭见大势已去,感到再为袁作伥对己无利,便于1916年5月19日宣布湖南“独立”。为了表示革命,他一面敦促尚未宣布独立的省“偕作偕行”,赶快行动,一面电促袁世凯“自行退职,以谢我国人。” 这年6月,已经众叛亲离、身患重病的袁世凯,看到了汤芗铭的通电后,觉得连这样的宠臣爱将都反起来了,便气得昏厥了过去,不到两天便一命呜呼了。袁的下场,虽说咎由自取,但汤的作为确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时人都讥讽汤芗铭的通电为“送终汤”。 汤芗铭本人不久也被赶下了湖南督军的宝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 11:54 , Processed in 0.1359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